曾经的新疆“死海”正在复活?罗布泊中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

对于我们国家的新疆地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那像火焰山一般的干枯荒漠环境。其实在数千年以前,新疆地区也曾经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地方,曾经的西域三十六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古国——楼兰

楼兰古城的遗迹已经被考古学家们找到,位于新疆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千百年前楼兰国的人依靠罗布泊繁衍生息,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文描述那里的繁华与美丽。但是在公元前7世纪,楼兰古城突然消失,只留下了传说。

楼兰古国

但当年楼兰人赖以生存的罗布泊却存留下来,直到20世纪上期,罗布泊都还是中国境内第二大的内陆湖,现在的罗布泊却已经干涸多年,一度沦为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恶劣的环境也让罗布泊湖被称为“死亡之海”或是“死海”,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曾经的“死海”竟然渐渐“复活”了

是什么让这个曾滋养着周边人民的巨大内陆湖短时间内干涸,又重新被水所滋润呢?这些湖水从何而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罗布泊重新漾起碧波

罗布泊湖为什么干涸?

在大约4亿年前,当时的青藏高原还没因为地壳板块的碰撞而隆起,罗布泊享受着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海风,成为一处内陆的水泽之地。

但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阻挡了水汽运输后,再也没有水资源能直接补充到罗布泊地区了,海风在经过高原时携带着的水分就直接被冻结成冰,留在高原上。

巍峨的青藏高原

还好当夏天来临时,冰雪消融,河流还会季节性地为罗布泊补充水分,因此罗布泊湖才得以存留,并随着地势的上升,形成了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包括楼兰古国在内的无数生灵得以在周围生存繁衍。

虽然随着地势上升还有河水的断流,罗布泊的水位在不停地下降中,但直到1959年,科学家们研究其卫星照片判断,直到此时也依然存在大面积的水域,但由于水位的不断下降,罗布泊的湖床渐渐显露,在卫星上看十分像一个大耳朵。

卫星上的罗布泊

1972年,科学家们研究罗布泊的卫星地图时才突然发现,罗布泊的水,不见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由于发现时已经太晚,罗布泊的周边也因为荒漠化早已没有人居住,周围根本没有居民,无人见证罗布泊的变化。所以科学家们只能根据两次卫星照片进行判断,认为罗泊湖是在1962年前后消失的。

再加上1959年,人们在罗布泊上游河流塔里木河建起一座水坝,用以灌溉周围的农作物。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就是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何罗布泊的水能在短短三年之内全部消失,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李保国和钟俊平教授前往罗布泊进行实地调研。

干涸的罗布泊

由于罗布泊是盐水湖,因此它的水位线每下降一次就会在水位附近形成一层明显的盐类结晶,这一层层的盐类结晶,形成了卫星照片中一圈一圈的轮廓。

在调研过程中,两位教授发现在1959年卫星照片显示有水的范围内,竟然出现了一些松散的小沙包,而这些沙包一定要在长期的干旱中才有可能形成,这从侧面印证了1959年的时候,罗布泊可能已经没有水了。

随着深入研究,教授们还发现罗布泊的盐类结晶已经变得十分坚硬,含氧量超过70%,而两位教授是2003年前往研究的,如此高浓度的盐类结晶并不是四十多年的时间能够形成的,起码需要等十几年。而且由盐类结晶组成的盐壳中的含沙量也很高,按理说结晶时间不长的盐壳法拥有这么高的含沙量

罗布泊的盐壳

通过这个证据,两位教授判断罗布泊湖起码在1940年就已经干涸了,而那张1959年航拍的照片,很有可能是因为传感器出问题,将罗布泊的盐壳拍成了水的样子

而罗布泊的干涸,主要原因还是地形导致的,青藏高原的阻隔让整个新疆地区都陷入缺水的境地,而温室效应的加剧也让青藏高原无法将太多的水分以冰川的形式留在山上,这就导致春夏季节时,高原上的冰川融水大幅度减少,下游的河流断流情况严重。再加上新疆地区的日照十分强烈,地表水的蒸发速度十分快。地下存不住水,源头也无法持续补水,罗布泊干涸本身就是一件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荒凉的罗布泊

因为水源的流失,罗布泊附近的土壤盐分急剧上升,这就导致附近的植物快速凋零,即便是号称最抗干旱的胡杨树,也在罗布泊干涸之后快速地大片死亡。这让原本就以荒漠地形为主的环境变得更加荒凉,罗布泊此时已经彻底变成一个无人区,任何生命都难以在这个地方存活。

治理罗布泊的重要性

也许有人会想,只是一个湖而已,周围也没什么人,干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是这么想的话,那可就错了,罗布泊的存在对于我们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说起罗布泊,就不得不说一位英雄——彭加木,因为罗布泊就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牺牲的地方。但很多人并不清楚他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又是为何而牺牲。

彭加木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却远不如其他国家,根本的原因就是——化肥

化肥的主要元素只有三种:氮、磷、钾,而这三种元素在我们国家都没有丰富的矿藏,也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大批量生产复合化肥。我们国家对钾肥的需求奇高,一年至少需要一千吨钾肥,但我们国家的土地上钾元素十分稀缺。

在这种先决条件下,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对我国进行了化肥垄断,妄图用高价卖肥的方式限制我们的发展。当时的我们在谈判桌上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钾肥在他们手里,美日随便怎么定价格,我们都得接受

化肥

但国家并没有让他们得逞,我们一边与这些国家周旋,用各种方法从别的国家中进口化肥应急,一边努力开采属于自己的化肥原料富矿

罗布泊,正是一个十分有可能蕴含着丰富钾元素的地方,根据我国专家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山深盆迁移成矿论”,这个理论中认为在罗布泊的湖床中很可能蕴含着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床。

1980年5月,彭加木率队前往罗布泊湖床,在这个环境恶劣的无人区中,考察队缺水缺油对钾盐矿的考察工作难以开展。

于是考察队一边坚持寻找地下水,一边努力在罗布泊上找寻可能存在的钾盐矿。找了一个多月后,彭加木因为长期的缺水生活,发起了高烧,于是考察队让他在帐篷中休息,然后队伍继续工作去了。

工作中的彭加木

等考察队的成员们回到帐篷中时,只在帐篷里找到一张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时30分。”彭加木就此失踪了。我们无法想象,当时已经高烧不退,身体条件不佳的他,是如何强撑着身体往东前进的。

彭加木的遗体,至今没有被找到。虽然考察队成员无比悲痛,但仍旧没有忘记他们的使命,九十年代终于在罗布泊找到了钾盐矿,自此我们国家也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复合肥,我们的农业再也不受别的国家所制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寻得钾盐矿

复活的罗布泊

前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让我们能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现在的罗布泊已经再次拥有了水,并且附近还有了居民,通了网络和道路,再也不是一个可怕的无人区了。

是什么让干枯荒凉的罗布泊复活的?其实就是因为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找到了钾盐矿的存在,为了开采这些钾盐矿,我们国家在罗布泊附近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钾盐基地

而所谓的钾盐矿,其实就是深埋在罗布泊湖床地下的钾盐卤水,为了开采这些卤水中的钾元素,我们首先需要将卤水抽上地面,然后通过阳光将卤水中的水分蒸发掉,最后收集蒸发后形成的钾盐结晶。

罗布泊中的“水”

通过钾盐基地中将这些结晶转化为硫酸钾,一包包硫酸钾运送到各个化肥厂中,加工成复合肥,正是这些复合肥让我们的农业不至于受制于人,不需要完全依赖进口。

而罗布泊中被抽上来的卤水,在罗布泊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盐水湖,虽然盐水并不利于周边生物的成长,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在周边的改善,罗布泊附近也渐渐出现的生命的迹象。

罗布泊钾盐基地中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是来自四百公里外的哈密市,为了大量采集钾盐,他们首先在无比干旱缺水的环境中艰难开发,所用的水全都要由哈密市运输过来,每吨水的成本就达到了400元

罗布泊钾盐基地

后来人们在罗布泊附近发现一条淡盐水地下河,将河水抽取上来,经过简单的过滤就能饮用,解决了钾盐基地饮水困难的问题。

“死亡之海”重现碧波荡漾的景象,就是得益于此处储量丰富的钾盐资源,含量超过2.5亿吨。如今,湖盆当中注满的是较为黏稠的卤水,矿化度比海水还要高上10倍,这片辽阔的水域也不再是天然的淡水湖。

随着一天天抽取与灌注,这些卤水最终汇聚成了一个面积广阔的盐水湖,这就是重获“新生”罗布泊湖,这些水源让它不再死寂,成为天空下一篇浩瀚又宁静的美景。

“水”天一色

罗布泊现状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在罗布泊开采了二十多年的钾盐矿了,而在这过程中,钾盐基地附近的盐水湖越来越大,直到今天,盐水湖的面积已经达到200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五百个西湖的面积

除此以外,我们还使用更换土层的方法,改善罗布泊附近的土壤环境,并在上面种植绿化植物,创造了一个一千五百平方米的人工绿化景观

沙漠中的绿化景观

当地政府努力开发罗布泊,意图将它改造成一个旅游景区。由钾盐卤水组成的湖水拥有极高的光线反射率,走近去看,湖面就像镜子一般,再加上绝美的大漠风光,想必亲眼见到此美景的人都会由内心中感到大自然的震撼。

结语

罗布泊湖水的枯竭,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急迫性。虽然环境总是会不断变迁,但我们如果能做到努力维护环境的稳定,就能让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和舒适,不要等到湖水完全干涸了,才注意到环境已经变了。

从罗布泊干涸后又再次复活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即便像罗布泊如此恶劣的环境我们也有能力将其改造成宜居地区

愿罗布泊中的荒凉之景逐渐消退

但我们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甚至能改造环境的国力,都离不开彭加木等伟大前辈的付出和努力,我们就像坐在大树下乘凉的人,享受着先辈们留下的福荫。所以我们得铭记前人的付出,自身也要努力把世界改造得更好,也为我们的子孙留下一个更美好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