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上博明清家具馆东厢走廊陈列的是一组出土的家具文物.
文字介绍如下.
这就是明后期著名的拔步床的微型制作.因为就地取材,所以用的是榉木,照片中清楚可见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形扭曲的床柱.
地上的家具,往往因为传承无序缺乏年款而断代乏据.
家具的断代,到如今都是一道未解的难题.
拔步床与常见的架子床的不同是床前有一个额外的廊桥,也有称"浅廊"的.
廊桥左右两厢,通常是一侧放置便桶(马桶),一侧放置梳妆台具.
从前婚嫁有新娘三天不下床之说.这种下不来的床就是拔步床.新娘下到廊桥梳妆饮食以及方便是不算下床的.
从前大户人家的拔步床是颇硕大的,所以称为"一室半户".
举个例子,小姑子与嫂子聊天拉家常,往往就是小姑坐在廊桥的坐具上,而嫂子倚靠着床沿.伺候的下人在房间的门外候着,姑嫂如果谈的是比较私密的话题,还可以把拔步床的帘子放下.这就是"私房话"的由来.
上博明清家具馆的东厢房,陈列的是中国式样的厅堂.
传统的中国式厅堂是这个样子:
主位交椅一张,交椅后是一张大案,案后是可拆卸的屏门,红白喜事时才打开.
交椅下首左右相对各两张椅子,椅子之间没有茶几,椅子不是靠墙放置而是与墙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招呼客人的时候下人站在左右的椅子后面,客人用茶有专人递上,喝完了立马由下人接下,没有放在椅子旁边的茶几一说.
这才是传统意义的中国式厅堂.
如今常见的大案下面塞八仙桌左右太师椅加对高几的中堂六件套放置方式,是满人的喜好,由清一朝才开始的.
很多如今我们堂而皇之称为"传统"的东西,比如四合院,比如旗袍,其实是很八旗味道的.诚如马未都先生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是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
卡片机拍大场景,按老广的说法,叫做"老鼠拉龟",不是那块材料.
谨借用gm310同好的杰作.看得清楚许多.
居中的那幅画,在书画行内也称为中堂.屏门是一排的可拆卸木板,轻易不打开.
以前说老爷纳妾,因为不是正室大房,所以只能走旁门就是这个意思.这屏门可不是随便开的.
再请一张lijixiang同好拍的相同场景的照片.
主位交椅下首的四张椅子清晰可见.
这四张椅子就是如今很多人喜欢的扇形南官帽椅,紫檀的.
王世襄先生很推崇这一款椅子,誉为"凝重."
卡片机的捉襟见肘,一览无遗.
这四张椅子是王世襄先生非常珍爱的物件,明代的紫檀,而且成双成对,大不易......
地面铺就的就是与故宫地砖同一出处的苏州的"金砖".因为泡了桐油,色泽泛金黄,也有说是因为此砖敲打起来声音清脆有金石之韵.更夸张的说法是价格昂贵可比黄金.
这就是传统意义的中国厅堂.讲究等级,讲究次序,追求威严.
还有高高的门槛.
勉为其难拍的厅堂里的香几,非常漂亮的造型.
这是lijixiang同好上的照片,估计是平面翻拍,虽然立体感不强,明黄花梨四足八方香几的风采依然楚楚动人.
这是gm310同好的实拍,立体感强多了.
厅堂中置的平头大案是独板黄花梨,量了一下金砖的宽度,大致可以判断出此案的长度当在三米出头不到四米.无法就近拍照,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觉得上博已经很慷慨了,一直心怀感谢.
提及厅堂,觉得还是略为说一说八仙桌.
常见的硬木老八仙桌,有相当数量是红木(广说"大红酸枝",今说"交趾黄檀").
这在传统的中国式样的厅堂陈列里是不会出现的,因为身份不够.古人重文墨而轻饮食,所以书画用案,而饮食用桌.案的等级在桌之上,即便饮食用的承具具备了案的形款而四足缩进也只能称为"酒桌".
八仙桌的常见解释是"四面八方",一面坐两人.
其实大部分的八仙桌是坐不下一面两人的.所以尺寸小些的,也有称"六仙",再小些的就成了"四仙".
另有说法不接受"六仙""四仙",觉得小些的就叫"小八仙".
其实名称是难于强求统一的.好比广东人口中的"薯仔",北方有的叫"马铃薯",有的叫"土豆",还有"洋芋""山药蛋"的别名.
八仙桌登堂入室,由满清开始.
论家具的等级,如今的说法是:厅堂第一,书房次之,卧室起居家具再次.
(上博)这些标识为"庄氏捐赠"的家具的背后,颇有一段故事的.以繁荣富强的如今的眼光看十几年前的往事,大概只有沧海桑田的感慨了.
上海博物馆的藏品出处,展方明确地说明,陈梦家先生当年的旧藏家具是上海博物馆于2000年斥资征集而得.
这一点觉得应该相信上博.谢谢.
例如上博那张紫檀围子铁力木罗汉床的介绍就是这样的文字(如图).
凡是标识为"庄氏捐赠"的,都是王世襄先生的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