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被权威期刊论证?我们自己早已经有证据!
这几天,一则大快人心的消息连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引发网友热议。
到底是什么消息呢?
国际权威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显示,以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为主的研究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这项工作为证实中医经络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佐证。中国中医科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参与了协作与验证。
中医经络是真实存在的。
这是我们中医人从心底认定的真理,但是一直以来,西方医学界否定中医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在解剖学的层面上“无法证实经络的存在”。众多的中医黑也经常因为中医无法被所谓的科学证明而大肆抹黑中医。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多个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做了很多探索,但都无法在人体上观测到稳定的具有足够长度的经络循经轨迹。” 新奥团队负责人汤青博士介绍道,此次,该团队的实验在心包经手臂部分获取超过20cm长的清晰经络荧光影像。这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手段示踪之后,科研人员首次在人体采用全新的示踪方法获取到经络轨迹。汤青表示,此次的经络成像更稳定,且沿一条经络的多个穴位运行轨迹更清晰,重复性强。
不得不说, 此次经络可视化就仿佛一个钥匙,其意义并不只是验证了经络存在的证据,更是我们的中医中药可靠性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不仅狠狠打了中医黑的脸,更是说明中医理论不是不可论证,而是局限于人们的认知无法论证。
其实,我们早已经在行医过程中有过发现。
(来源网络)
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经络,来探究经络的秘密!
“医而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医学入门》
要想知道经络的秘密,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起源。
经络的发现和经络学说的形成最迟是在五千年甚至七千年以前。
何以见得?
我们都知道,经络在中医学中与脏腑、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都是直接对应的。
而天文学、民俗学、考古学等领域最新成果证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等知识诞生于六七千年以前。
可以说经络是来自远古的文化,最早的记载是在黄帝内经里。
《素问·徵四失论》说: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全都是人所共知”,说明古人都知道经络是什么,就像人们对手脚与胳膊腿的了解一样,用不着多作解释。
经络其实分为经和络,“经”,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是经脉的分支。两者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说中医理论是一张网罗万象的网,那么经络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纬。
《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这一章主要讲的就是根据经络来检查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
全身外至皮肉筋骨,内至五脏六腑,都以经络为纲,按经络来分析病症,即成分经辨证。《素问·皮部论》说:“皮有分部,脉有经络,筋有经纪,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指出皮肤分部,筋肉的有起有结,骨骼连属和长短,都是以经脉为纲纪,并以此来分析所发生的不同病症。
“经气”行于经络中,经气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又称“神气”,经络所属的腧穴就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所在。经络各有所属腧穴,腧穴除有分经之外还有不同的类别,腧穴以经络为纲,经络以腧穴为目,经络的分布既有纵向的分线(分行)关系,还有横向的分部(分段)关系,这种纵横关系结合有关腧穴其意义更明显。因而按经络远道取穴是循经,按经络邻近取穴也是循经。
药物按其主治性能归入某经或某几经,简称药物归经,此说是在分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病症可以分经,主治某些病症的药物也就成为某经和某几经之药。宋、金以来,医家张元素等发扬此说,为掌握药物主治性能提供方便。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如柴胡治寒热往来,能愈少阳之病;桂枝治畏寒发热,能愈太阳之病;葛根治肢体大热,能愈阳明之病。盖其止寒热、已畏寒、除大热,此乃柴胡、桂枝、葛根专长之事。因其能治何经之病,后人即指何经之药”。近代药物书中多有归经的记载。
中医学不仅把十二正经与一年十二个月直接对应,而且把十二正经与一日十二个时辰直接对应。这种对应的原理的根据是天地之气的阴消阳长,阳长阴消,黄帝内经中指出人的气血是按这个顺序在人体内流动的。不同的时辰,人体气血盛衰在经络中的循行就像潮水的涨潮退潮一样,会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而相应地变化,就好像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一样。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从而合理调整气血神志,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激发其正气和心身活力,恢复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