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师出高徒到高徒产名师
从名师出高徒到高徒产名师再到名校涌大师
唐建新
名师出高徒,大家似乎没有异议。在我们童年开始的记忆中,就开始了这样观念的储存,什么苏门四学士啦,什么师从某某某啦,将人们对名师的崇敬,扎根在了内心深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什么都在发生变化,概念都在进行大换班之后,名师出高徒似乎也在变味。
一个学生参加了美术比赛,美术老师出名了;参加作文比赛,语文老师天然成为了指导教师;一个学生参加了国际比赛,辅导过的人就提拔为专门的行政领导了;一个班高考出状元了,老师就成了状元老师了;一所学校高考考好了,这所学校就成了名校了……
问题在于这样的学生以及这样的学生成绩是出自相应的老师吗?钢琴比赛是音乐老师可怜的上课时间里教出来的,还是长年累月的校外教育积淀;作文比赛又有多少学生的阅读写作从内心深处承认得益于课堂教学的语文教师;国际奥赛,这些所谓的指导教师自己能够说得清楚指导了一些什么思想什么方法吗,自己能够理解国际奥赛吗;一个班高考的成绩上去了,是学校给了最好的班级还是在平行班里脱颖而出;一所学校高考考得好是政府顽固实行计划经济将尖子学生集中给了这所学校,还是这所学校靠平行招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认真教学的结果。
令人恶心的是一些人还居然将自己的学生作为自己水平超常的注脚,到处讲应该如何如何做就能够教出好学生就能够获得优异的惊人的效果来,到处写文章说明自己这样的名师如何造就了一大批高徒,一旦有了成绩似乎每一根头发都是经验。试问,这些经验如何是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是自己人为的原因,这些所谓的名师为什么毫无自信力,不到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去试验一轮呢,为什么不到西部农村去支教三年来加以证明呢。
实际上,就是在全国教学比赛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学生强的班级,教师获奖的几率就大,反之则很难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水平。那是一个很直观的高徒产名师的地方啊!
在官本位的时代,在浮躁的地方,在继续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早已经不是名师出高徒了,而是高徒造就名师,计划配额出名师,关键在于领导给你什么样的活,校长给你一副什么样的牌,政府给你学校一批什么样起点的学生。
在这三十年里,随着高度的集权化,高徒被高度集中于一些在教育均衡口号下的权贵学校,即一些国家级省市级的点断名校,以证明自己重视教育的辉煌政绩。其结果是,领导要宣传自己的政绩,媒体要塞进自己的儿女,这些顶端名校的教师最痛苦的事情是当名师已经不值一提,当大师已经被包装得稀松平常,想不当教育长管不答应,难道领导有错?新闻媒体不答应,难道为自己儿女的老师不该包装难道包装有错?
于是乎,这些学校在高一招收1000,高考砍去300大规模缩小分母后,在顶尖的成材率重点上线率上遥遥领先。这样的学校,难道不应该井喷出一大批又一大批的名师和大师吗?
对高徒与名师与名校的关系认识,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