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伙伴对“纤维艺术”这个词感到很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纤维艺术?纤维艺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通过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法,可用于创作服装鞋帽、佩饰、室内外环境装饰品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它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学者称它为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纤维艺术以其柔软的材料、织物的传统、情感的寄寓、创意的表达,被誉为最能温暖人心的艺术形式之一。近期在杭州有一个关于纤维艺术的大型展览,“无界之归——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这个展览每三年举办一次,本次展览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组艺术家的78件/组作品分别在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三个场地同时呈现,共分为“交融的间隔”、“无边的抽离”、“逾界的纠缠”、“第二皮肤”、“工作坊”、“物超所值”六个单元主题和中国艺术家尹秀珍以“七天”为题目的个展。同时,辅以研讨会、公共教育等系列相关活动的配合,试图立体地关照和认知三年来纤维艺术的创作生态。“‘无界之归’,意味着纤维艺术在全球化语境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中,于探索多元纤维材料的同时,更开辟出了新颖的创作形式。”
印花织物、鱼线、铅球、环氧树脂、亚克力、框架摄影
印花织物、鱼线、铅球、环氧树脂、亚克力、框架摄影
米格尔·罗斯柴尔德(Miguel Rosthschild)的《挽歌》将拍摄的海浪印到布上,用近千根透明的线将作品悬挂起来,模拟海面波纹,创造了一种静态的永恒。在这件作品中布面纤维的介入改变了图像的呈现方式。
印花织物、鱼线、铅球、环氧树脂、亚克力、框架摄影
印花织物、鱼线、铅球、环氧树脂、亚克力、框架摄影
以往我们所看见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挂于墙面之上,而这件作品将图像悬挂在展厅中,仿佛眼前看到的是真实的海浪,十分立体。这件作品名为《手牵手》,是由2015年曾代表日本参加第56届威斯双年展的盐田千春为本次展览量身定制的新作。当你看到这件作品的第一眼,一定会有震撼的感觉。无数根红线将整个房间布置成洞窟的感觉,在红线之间有着与西湖有关的书信。在杭州旅游时,盐田千春听到许多故事,她最感兴趣的是西湖断桥。“当人们在断桥相遇的时候,等待着另一个人的时光是最为兴奋的。然而,当人们最终相遇的时候,这种兴奋的感觉却慢慢消退了。无论他们的爱人是否还活着,这些红色的字母都表达了渴望与所爱之人再次相见的愿望。没关系,毕竟一个人的存在总是可以延续下来的。无论在断桥,还是其他地方,你总会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因此,她特别征集了几千个来自西湖的故事、祈愿与书信,创作了《手牵手》。
这件作品源自一个古老的日本神话,当一个孩子出生时,神把一条看不见的红线系在新生儿的手指上,并将这条红线与其他人的线交织在一起,把他们终生都绑在一起。这根线被视为血管的延伸,从心脏一直延伸到他们手上的小拇指。不管这根红线连接着谁,他们都将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相遇,即使不一定成为恋人,但也会以某种深刻的方式影响着彼此的生活。“我相信人与人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而线就像这些关系。”
进入天光长厅,引入眼帘的是一个被灰绿色的布包裹的房间,这是一件装置作品。在其中行走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这件装置作品提供了一次没有地图的发现之旅。作品抽象且富有表现力,富有诗意的标题,使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曾代表韩国参加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徐道获这次带来的《门》用精细的半透明丝绸制成,结构和形状由金属框架支撑,溢出的光和空气使它看来仿佛悬在天空,若幽灵般引起人对家的向往和逝去回忆的哀叹。《国家登记》是一种“接触”绘画。为何称为“接触”绘画?艺术家的这件作品取材于威尔士北部的风景,他将画布带到一个铁器时代山岗的考古挖掘现场,直接放在考古挖掘的表面,把能感觉到与下面地面接触的地方标记出来,并刺穿画布。他把所有剪下来的画布碎片都放在山上,等画布变软后再带回工作室,将它们缝合在一起。这幅作品是一幅以风景为基础的绘画,与英国的风景传统息息相关,但这幅作品是与风景实际接触的结果,而不是风景的形象。服装是人类的“第二皮肤”。在“第二皮肤”单元,马可的《土地》震撼人心,服装采用的棉麻材质均从自然中获取,最终能回归于自然。身着服装的模特采用的是泥土的颜色,这些身着棉麻服饰的“人”仿佛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给观者一种天然质朴的感觉。在此作中能看到对大地母亲的无限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信心。服装在此处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表达出了创作者的感情。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无法在此一一列出,请大家去现场观看哦~
无界之归——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浙江美术馆展期:2019年11月26日-2020年2月09日
中国丝绸博物馆展期:2019年11月26日-12月22日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期:2019年11月26日-12月2日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