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讲述淅川老县城五个神秘的地方
刘金录,男,70岁,平头,微胖。脸色红润,声如洪钟。接过烟,点着,猛吸一口。刹时,从鼻孔里喷出两根浓浓的烟柱。
我在淅川老县城生活了37年。细想起来,老县城确实是块宝地。说它是宝地,因为它有“五绝”,我仔细说给你听。
河水倒流。俗话说:滚滚江水向东流。淅川境内的丹江、灌河、滔河都是向东流。唯独发源于黑龙泉的小金河,经陈岭、凌家、花园,一路向西,倒流3公里,流至淅川老县城的护城河内。更耐人寻味的是:小金河为丹江的一条支流,两河位于同一条川,最近处相距不足100米,一个向东流,一个向西流,实乃一奇。小金河最终流至护城河,绕老县城一周后,从南关注入丹江。现在,老县城虽已迁至上集,但小金河依然倒流不停。此乃一绝。
半山一座庙。此庙位于老县城供销社(前身为亿中祥)的东山墙。该山墙上开有一小洞,洞里有一座庙,仅能容下一只碗。原来,山墙附近有一老井,井水甘甜、旺盛。放一只木碗,过往行人口渴了,便用碗从井里舀水喝。这洞,这碗,源于清朝,有300多年历史。逢年过节,当地族长领着族人,在此上香、祭祀。请龙王吐井水,恩泽众生,故称半“山”一座庙。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庙了。此乃二绝。
一步三弓桥。地点位于老县城西北角城隍庙门前。此桥实为三个洞,分别疏通泉水、雨水和脏水。城内有一泉,泉水叮咚,缓缓绕城,可供市民们洗衣、淘菜。雨天,城隍庙屋檐流水,乃圣水。此水经导渠,流入城东的天池。市民们生活用的脏水,经此直接流入护城河。一步三“弓”,各有用途,此三绝。
八百竹门坎儿,即城隍庙的大殿门坎儿。城隍爷是掌握城内阴间事务的神。此殿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大门有二个石狮子,高一丈有余。进大门,两边为二十四廊房,内有挖眼、割舌,拔牙等雕塑,阴森可怕。正殿门前,有八棵柏树,门坎为竹制门坎儿。门坎儿上设有机关。若上香者心里有愧,必惊慌失措。过门坎儿时,碰着机关,坐着的城隍爷塑像便忽地站立起来,吓得人魂飞魄散。故称“八百(柏)竹门坎儿”。此乃四绝。
八十个道士,八十个和尚。出老县城东门,往东走500米,有一桥,叫娃娃桥。桥不大,但精致。青石栏。有16根石柱。石柱上面刻有八个石道士,八个石和尚,故称八十(石)个道士,八十(石) 个和尚。道士头上有纂,和尚脑门光光,神态可掬,惟妙惟肖。传说此桥建于明朝。明朝城内牌坊洞有一寡妇,日落而出,日出而归。人们传言,此寡妇淫荡,不守妇道。数年后,寡妇请人从石头山拉回自己打造的石条、石柱,用自己的积蓄建桥一座。桥建好不久,寡妇便病死。留下这八十(石)个道士,八十(石)个和尚,永驻人间。此乃五绝。(此文刊发于2004年7月5日《南阳晚报》,有删改。)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