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阅读与无用的阅读
编者按:今天谈一下阅读的问题。古人云: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很管用。本文讲述蒲松龄的阅读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蒲松龄出生于元末明初山东一个没落的中产家庭里。由于家贫,请不起老师,跟着父亲识了不少字的蒲松龄便自己读书。家中的藏书很快就被他读得滚瓜烂熟。没有了书读,蒲松龄便借书来读。凡是能借到的有字纸片,蒲松龄都爱不释手,读起来如痴如狂。
这是蒲松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这些幸福的阅读给他带来了丰硕的回报。他文采飞扬,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著《聊斋志异》和一大批优美诗词,被明朝的读书人广为传抄,封为典范。山东学士施闰章称赞说,阅读蒲松龄的文章,就像是在空中闻香味儿,在夜间观明月,可见蒲松龄的文学才华非同一般。
可惜的是古时候没有出版社和报纸杂志,蒲松龄的作品换不来版税和稿费,以至于不得不靠教书为生。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考取功名。而考取功名必须阅读四书五经这些科举考试必读的书目。这些阅读虽然痛苦,但是,很有用。
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功名,蒲松龄不得不拿出宝贵的时间,来做这些有用的痛苦的阅读。不过,让才华横溢的蒲松龄寒心的是:他的一生7次参加乡试,全部名落孙山,更不用说参加会试考取举人了。72岁那年,蒲松龄终因给一位权贵写了几首赞美诗,这才破格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得了一个贡生的功名。只是,这个功名来得也太晚了。由于年龄太大,蒲松龄最终没有入仕。3年后,一代文豪蒲松龄去世,享年75岁。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说:“我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社会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这种阅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有用的阅读是强迫性的,所以就痛苦;无用的阅读是自发性的,所以就幸福。
大文学家蒲松龄即喜欢无用的阅读,又追求有用的阅读,所以,他的一生一直在痛苦与幸福之间徘徊。至此,希望天下的读书人多抽点时间,多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如果这样,或许下一个蒲松龄或者莫言就是你!(此文刊发于《北海日报》 2012年12月26日)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