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世界中的“无字真经”,在现实佛教中存在吗?它也是好的吗?
(博士论西游第七一一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41)第九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西天的唐僧,本应该享受“功到自然成”所带来的成就感,但却只得到了卷卷“无半点字迹”的“三藏真经”,让他这个从不向东后退半步的取经僧人,发出了绝望的叹息,“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
然而,对于本应该得到以“掯财作弊”处罚的阿难、迦叶,如来却百般袒护,更是说出了让唐僧瞠目结舌的一句话,“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我们知道,文学来自社会,神话源自现实,那么,西游世界中的“无字真经”,在现实佛教中也存在吗?
经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在现实佛教中,有关“无字真经”之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一是“拈花微笑”之说。宋代高僧普济在所著《五灯会元》中记载:“世尊在灵山会,拈花示众,是时众皆寂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其中提到“微妙法门,不立文字”,就表明,真正的佛法,不需要执著于文字;
二是《金刚经》的相关记载。《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明确提出,“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也就是说,佛法不可说,可说之法,即是非法;三是《碧岩集》的记载。
在其“第一喝”中提到,“达摩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与“拈花微笑”的典故,共同形成了禅宗的十六字玄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其中又提到了佛法的“不立文字”。既然佛法“不立文字”,又是“不可说”,那么,自然可以推断出,真正的佛法,就是“无字之法”,这就是所谓的“无字真经”的现实佛教的来源,或者说,现实佛教中确实存在“无字真经”!
在禅宗的发展过程中,包括“不立文字”的佛法十六字玄旨,在六祖慧能的修行经历中,展现得最为突出:
《坛经》中提到,六祖慧能为唐新州人,也就是现今的广东新兴县人,俗姓卢,自幼家贫,不识文字,以打柴奉养老母,二十四岁听人诵念《金刚经》,登时开悟,即放下柴担,回家辞别老母,前往蕲州黄梅县东禅寺参见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已知慧能为佛门法器,但恐其为他人所妒,命其在米房舂米,人称其为卢行者。
一日,弘忍大师命寺中修行之人,每人作一偈子,以观每人修为,以付衣钵法印,仅神秀大师做一偈子,被他人念诵,该偈子称“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落尘埃。”正在舂米的慧能大师听到该偈子,认为其虽得佛理,但却为渐次法门,执著于法相,在一小沙弥代笔之下,他也作一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
众人皆称慧能大师所作偈子为妙,弘忍大师却将该偈子擦掉,并称该偈子未得佛理,他实际已知慧能大师已得佛法真谛。接着,他用手杖在米袋上击三下,慧能大师明白弘忍大师要在三更时分向其说法开示。慧能大师按约定时间来到弘忍大师禅房,弘忍大师在为其说法之后,将衣钵传于慧能大师,之后,慧能大师的弘扬下,禅宗在南海得以大振。
其中,弘忍大师三击米袋的典故,基本被原封不动照搬,用在菩提祖师教授悟空的情节中;而不识文字的慧能大师能领悟佛理,并成为一代禅宗宗师更是充分表明了,在现实佛教教义中,不依文字的“无字真经”在佛法修行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现实佛教中,确实存在着“无字真经”,而“无字真经”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