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接地气背后的科学原理吗?
接地气这个词儿,大家不仅熟悉,而且也经常用到。
比如说,我们说某某人或者事情是贴近群众的,那就叫做接地气。我们说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如果想要健康,就必须经常去公园、乡野里走一走,这也叫接地气。有一部电影,名叫《西虹市首富》,挺好看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因为剧本选题接地气。如果一家外国的公司在中国经营不善,那就是因为不接地气造成的。
看吧,地气这个东西竟然如此神奇,甚至于到了接地气者生,不接地气者死的地步。那么地气这个到底是个啥呢?如果养肉的时候,想让肉肉们接一接地气,该怎么个接法呢?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个事儿说明白。
地气这个词儿其实一点儿都不神秘,这个词本身就来自于农业生产,说的就是从大地深处蒸腾出来的水蒸气而已。
几乎任何土壤都是含水的,即使是极其干旱地区的土壤也不例外。沙漠地区的极少量降水到达地表后会迅速下渗,汇入深处的地下水层中。而这些水也会慢慢蒸发,形成地气,滋养着沙漠地区生长的动植物。
很多花友误以为从花盆底部吸上来的水分就是地气,所以比较热衷于浸盆。他们以为浸盆就是对地气的模拟,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通过浸盆的方法给植物补水的时候,水分是从花盆底部吸上来的,这种吸上来的水其实并不是地气。
土壤从下往上吸水的原理是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指的是液体在非常细小的管道里,可以利用液体分子和管道壁的分子间作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高的现象。毛巾吸汗的原理就是毛细现象。
当我们通过浸盆的方式浇水时,土壤就发生了毛细现象。水分进入到土壤的微孔中,然后克服重力向上流动,最后到达土表。
为什么说浸盆并不能模拟地气呢?这是因为水的形态决定的。这些吸上来的水中,溶解了很多离子态的物质。当这些水在土表蒸发的时候,这些离子没办法跟随水分蒸发,就留在了土表,成为盐分。当这些盐分在土表越积越多的时候,就造成了土壤的盐碱化,严重时就会而伤害植物的根系。
所以说从地底下吸上来的水并不是地气,土壤从地下吸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时间长了还可能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
那么什么是地气呢?地气是从地下以气态形式上升,到达土表的那些水。
我们脚下的大地中蕴含着大量的水,这些水分在自然状态下会缓慢蒸发而形成水蒸气。水在蒸发成为气体后,体积会膨胀到原来的1400多倍,成为一股非常大的上升的力量。
水蒸气在土壤的孔隙中向上升,如果遇冷就会重新凝结成水,附着在土壤中。没有凝结的那部分水蒸气还会继续上升,直到到达土表,飞散到空气中去。如果土表的温度较低,地气就能更多的在土表凝结下来了。
如果我上面的文字还没有说清楚地气是个啥东西的话,我建议你把大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蒸锅。地下水层,就是蒸锅锅底的水。地表层,就是笼屉和笼屉里的包子。
包子是如何被蒸熟的呢?并不是直接把锅底的水吸上来,而是上升的水蒸气遇到了冷包子后放热,然后凝结在包子里,包子吸收了热量和水蒸气后不断升温,最后就熟了。
地气虽然不会让土表层像蒸包子一样蒸熟,但是,表层中的水蒸气在凝结过程中也一样会帮助土表层升温。这就是冬季地栽的肉肉们比盆栽的肉肉们更抗冻的原因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并不是从地底下升上来的水就叫做地气,必须是以水蒸气形态升上地表的水才是地气。咱们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吧:
1、如果想要通过浸盆来模拟地气,那么只需要把盆底的土壤浸湿一点点就够了。盆底蒸发出来的水汽才能称为地气。整盆浸透可不是地气。
2、地气就是水蒸气冷凝的过程,不一定非要接地。那些能够吸湿,能够储存大量水分的地方都有地气。比如说顶楼平台上厚厚的水泥板上,也是有地气存在的。
3、想知道一个地方有没有地气,很简单,只要找一块塑料布铺在你要检验的地方,第二天掀开塑料布看看,如果这块地方变得比别的地方更潮湿了,那就是有地气。原本应该飞散到空气中的水分被塑料布拦住了,就造成了这个地方的潮湿。
4、花盆紧贴着地面才能截获地气,如果你的花盆是有脚的,那就在地面撒一层砂子,厚度足够把花盆的脚埋住,让花盆的底孔接触到砂子就可以了。
5、完全没有底孔的花盆,可以在花盆底部放上钵底石,然后浇水的时候沿着边沿向下浇水,让底部的钵底石吸入水分,这也能形成地气的效果。
6、这篇文章太干货了,所以就不配图啦。
7、人不能被懒癌征服,我配图去。
给我这段时间的消失提供点儿解释吧。
我现在正在做一些线下的业务,比如招募小伙伴儿组建团队,比如寻找可以植入线下店铺的有趣的小店,比如选择可以进行营造户外多肉景观的地点,比如……我还想造个大花园。这么多妄念,让我白天从早忙到晚就挺累的了,回到家,就想立马空中转体90度然后穿越到第二天早晨。不说啦,我要出发啦。很快我就会把我的小成果汇报给大家,下次见。
对了对了,大家别忘了点右下角的小花花呀。别我不提醒你,你就把这事儿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