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捕手岁末绽放花城,胡志远教授展望CTC未来

CCTB2020

2020年12月11日-13日,为期三天的2020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四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在美丽的花城广州成功召开! 本届大会紧密围绕肿瘤标志物领域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与热点问题,多位院士领衔近300位重量级报告/主持嘉宾作专题汇报,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座难求!开幕式、名家讲坛、海外专场及科普专场线上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

中科纳泰董事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胡志远教授携核心明星产品,受邀来到花城广州,亮相CCTB。

12月12日下午15:00,胡志远教授在“CTC检测及应用论坛”专项会议上做题为“肿瘤捕手CTC——液体活检纳米技术最新进展”的精彩演讲。

胡教授首先介绍了外周循环血肿瘤细胞(CTC)的来龙去脉,一毫升的血液里有超过十亿个血细胞,其中CTC仅有个位数,而这些对于检测技术门槛要求极高的CTC是肿瘤临床诊疗的关键

随着CTC技术的发展,CTC已获得国内外临床的广泛认可,2004年获美国FDA批准后,已陆续进入NCCN、AJCC等权威指南。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 一个健康人血液中发现了CTC,那患癌的风险就高;而一个癌症病人的血液中含有CTC数量很高,则代表转移的风险很大。

接来下,胡教授着重阐述了困扰临床治疗及相关科学研究很深的问题:肿瘤细胞的EMT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的过程,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分化程序,也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开关。

EMT并非肿瘤转移的必要条件

在乳腺癌中,EMT并非促进乳腺癌肺癌转移灶发育的主要力量,但对于化疗治疗后的转移灶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在胰腺癌中抑制EMT并不影响肿瘤的入侵和转移,但EMT参与了化疗药物抵抗。

上皮细胞表型为主的细胞亚型C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其丰度与转移型乳腺癌患者的远处转移及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

总的来说:形态学、分子和表型各个层面的分析结果显示,EMT很少是一种“全或无”的状况,CTCs中上皮和间充质特征共存。以上皮细胞表型为主的细胞亚型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上皮型细胞的比例与MBC患者的远处转移及较差预后显著相关。

依赖EpCAM的CTCs/DTCs富集检测系统通过量化临床上具有高转移潜能的这部分亚系细胞,可以更加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胡教授通过专业的讲解、临床数据的展示和真实案例的分享,向大家介绍了中科纳泰肿瘤捕手系列产品的独家优势以及适用范围,引起了全场临床医生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

胡教授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让观众对液体活检领域CTC检测及肿瘤捕手产品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卫星会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聚精会神,线上直播也吸引了上千人次观看。

肿瘤捕手早筛型

——服务于大健康市场,适用于健康人群的早期肿瘤精准预防。

(1)应用范围:适用于健康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

(2)技术优势:比常规体检提前1-5年发现早期肿瘤

(3)使用方式:建议健康人群每年检测一次,高危人群6个月检测一次,每次用血量4ml

(4)适用癌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涵盖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包括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如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子宫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

肿瘤捕手医疗型

——服务于医疗市场,适用于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估、预后监测、复发转移监测、耐药性评估。

(1)应用范围:疗效评估、预后监测、复发转移监测、耐药性评估

(2)技术优势: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全球领先

(3)使用方式:肿瘤患者每1-3个月或遵医嘱,每次检测用血量2ml

(4)适用癌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涵盖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包括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如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子宫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

肿瘤捕手精准型

——服务于各大药企,适用于PD-1/PD-L1药物伴随诊断,包括用药前预测疗效(辅助医生与患者判断用药与否)以及用药后疗效评估、耐药性评估。

(1)应用范围:PD-L1药物伴随诊断

(2)使用方式:建议在用药之前检测一次,用药后建议每3个月持续监测一次,每次用血量4ml

(3)适用于肿瘤最新免疫治疗药物PD-1/PD-L1药物的伴随诊断,辅助医生与患者判断用药选择,以及用药的疗效评估、耐药性评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