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脾胃类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脾胃虚弱 怕冷

胃肠一直不好,身体虚弱,天气转凉就会手脚冰凉,比别人怕冷。

中医的脏腑学说里面把脾称作“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肾相对应。既然能称为“本”,就能看出来它的作用有多重要了。那么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脾主运化,其实就是运输转化,它把我们吃喝进去的东西转化成气血,然后再运送给全身的脏腑器官吸收,就相当于我们身体的“食品加工厂+运输公司”。

其次,脾主升清。“清”是什么?水谷精微,也就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的气血,这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清”。那么清气应该怎么走呢?这和自然界是一样的,我们都听说过盘古开天的故事,说天地原本是一片混沌,盘古拿斧子一劈给分开了,清者向上升为天,浊者下降成为地。我们身体和其实和外界大自然是相通甚至相同的。所以身体的清气也会向上走,浊气(食物转化后的糟粕)也会向下走,变成大小便排出体外。而清气的上升就是借助脾气的力量,也就是“脾升清”的作用。

那胃的作用都有什么呢?《灵枢·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它的意思就是:人能活下来是从哪里吸取能量呢?粮食,而粮食要转化成气血就要先进入胃里,所以说胃是水谷气血之海。这么说是为了强调胃的重要性,其实胃就是我们的“粮仓”,粮食先运到这里,先进行初步的消化,形成食糜,就相当于先在这里把粮食打碎,然后再被脾加工运输。

正是因为这个作用,胃才被古今历代医家重视,《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脾胃是互为表里的两个脏腑,一个受纳食物,一个消化食物,所以我们经常把他们放在一起称作“中焦脾胃后天之本”,当然这和现代西医里面讲的不完全一样,西医里面脾是一个免疫器官,而中医里面更注重它的功能。说到这我想起一个笑话:以前有段时间我们中医学院和西医院校在一个地方上课,因为中西医认识脏腑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他们对这个“后天之本”不太理解。碰到有脾切除手术的时候就大声喊着让中医的学生一起去看“快走啊,去看切后天之本”。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那些症状和脾胃的关系。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脾胃虚弱,要么没有食欲要么吃了不能消化吸收,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身体缺乏”动力“,时间一长当然会身体虚弱了。而脾主官四肢和肌肉,脾的功能降低了,四肢肌肉得不到充分的营养,所以才会感到四肢无力;同样,没有足够的能量,当然会感到手脚冰凉。

那么怎么来调理脾胃呢?首先要分清是脾的问题还是胃的问题,虽然时间长了两者都会有问题,但是要弄清是谁先病的,治疗时要根据这个来制定针对性的办法。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所以如果是食欲不好或者吃过饭一段时间消化吸收不好的话那就是脾的问题;如果觉得有食欲但是吃下去不舒服,那就是胃的问题。以前我有一个同学,经常在外面吃饭,吃的时候也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回去之后总会拉肚子,找西医说是胃肠炎,而在中医里面则是“胃强脾弱“,很明显,胃没问题,但是脾运化不了,也不见得脾就弱,但是超过它的负荷能力了,没有办法只好拉出来了。这就和卡车运货一样,承载量是2吨,虽然也能装上去3吨,但是车胎可能会爆,车厢下面负重的钢板可能会变形。

所以我们分开来看,首先看病在胃的脾胃虚弱。这种情况主要症状是:有食欲,饭前也有饥饿感,但是吃过饭就觉得胃不舒服,发胀发闷(当然是纯粹的胃不舒服,排除心脏病)。这是胃弱,所以主要增强胃功能,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坚持每天按揉足三里,坐下来时没事就用大拇指按揉足三里,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分钟,每天不拘次数,但是饭前饭后各半小时的时候一定要做。

其次,坚持饭后摩腹,顺时针方向,每次10分钟。

再次,一定要记得“少吃多餐“,很多长寿的人有一个共同的饮食习惯:每餐只吃七分饱。

千万不能饭后立刻躺下睡觉,趴在桌子上睡更不好!饭后1小时内不能作任何剧烈运动。

还有,饮食一定要清淡些,吃饭要尽量细嚼慢咽。人们在说起胃的时候都用“养胃“这个词,这就说明要有耐心和细心,像孩子一样才能养好。而养的繁体是这么写的”養“,上面是个”羊“,下面是”食“,不是让我们吃羊肉,而是像羊一样吃东西:细嚼慢咽。当然我们没有四个胃可以反刍,但是我们一定要细嚼慢咽。我们说人吃饭快用”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从来没有人用羊来形容过,就是这个道理。

还可以在饭后吃一点甜食、山楂,糖葫芦或者其他甜或酸的东西来助消化。最好去药店买一些保和丸,帮助消食,防止在胃里形成食积。中医里面经常讲“胃不和则卧不安”,这里的“和”就是“和平、安宁”的意思,胃不舒服当然就会睡不好。而保和丸就是为了保证胃的“和平”,再加上它的药性比较平和,所以叫“保和丸”,在中药店里都能够买到。每顿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候服8粒即可。

下面我们说脾弱。前面我说了,脾主管运化(消化),所以脾弱不弱主要看两点:食欲和饭后的消化。有些人到了吃饭的时候根本没有食欲,从来不觉得饿,或者吃过饭2个小时了还觉得很饱,这肯定是脾运化的功能有问题了,因为这个时候食物已经经过了胃的初步腐熟形成食糜了,剩下就该脾去“加工”了,就像磨面粉一样,把200斤麦子倒进去了1个小时,却只出来了20斤面粉,毫无疑问是磨出了问题。所以要想办法把这个“磨”的功能给调上去,首先考虑从我们身体自身来找这个动力源:穴位。选用脾俞和足三里。

足三里采用按揉的方法,每天不定时,每次3分钟,力量还是轻→重→轻的顺序,每顿饭后的按揉是必不可少的。脾俞最好用拔罐的方法,隔天一次,每次15分钟,每天晚上睡觉前1小时进行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吃饭也要注意一些,不必“少吃多餐”但是不能暴饮暴食以防加重病情以外;还要对食物特别注意,一定要吃比较松软易消化的食物,煎炸烧烤一类的东西必须少吃。

中成药可以选择补中益气丸或者健脾丸,两种药都是补脾的,相对来讲健脾丸的作用更专一些,对消化病的作用更好,而补中益气丸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层次也更深,适用于病程比较长的情况。

中气虚脏器下垂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而脾气除了运化食物和水液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叫“脾主升清”,升就是上升的意思,升清有两个作用,一是把运化后的清气送给上面的心、肺、头目;二是借上升的力量维持体内脏腑位置不让它们下垂。如果脾气(中气)虚了,那这个维持的力量就会减弱,开始也许只是觉得头晕眼花等氢气不能上供的症状,再发展的话就会不能维持脏器的位置,就会出现脏器下垂,比较常见有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

既然都是脏器中气虚弱或者说中气下陷造成的,那么就会有共同的症状和相同的办法来治疗。共同的症状有:神疲乏力,总感觉没有精神,尤其是稍微有一些活动之后,食欲也不强。那么共同的治疗方法就是针对病因来讲的补益中气, 但是不同脏器下垂还会有自己的特点,下面我就分开来说一下。     脱肛,有的地方又叫作“掉底子”,其实就是直肠头露了出来,大便以后不能正常缩回去了,轻的露出来的少,休息一下还能自己缩回去;严重的不但露出来的部分比较多,还需要用手托着才能回去。这么说好像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但是这种情况在小孩儿和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因为小孩的脏腑功能还都偏弱,而且吃饭上不好把握,很容易伤了脾胃,从而导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

而老年人各种脏腑机能都在下降,本身的气血就弱,如果长时间的劳累过度或者饮食不当,就会导致脾胃受累,进而不能维持内脏的位置,导致脱肛;还有那些得病时间比较长的人,久病气虚,稍有劳累就会更需,所以也容易得脱肛。

很多人脱肛是由长时间的痢疾或者腹泻引起的,本来稍微有一点痢疾或者腹泻对身体影响不是很大,但是时间一长,身体的正气随着被一并泻了出去,从而导致了气虚。

李东垣在他的《脾胃论》里记载了一首方子,我在前面也提过,叫作补中益气汤,具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作用。可以治疗各种中气下陷导致的脏器下垂。汤剂的作用当然更强一些,但是有些人怕苦,喝不下中药,所以丸药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药店里都有补中益气丸,分大蜜丸、浓缩丸和水丸,大蜜丸饭后1小时服用,每次一丸,一天三次;如果是浓缩丸或者水丸则要比说明上注明的服用量稍微大一点:浓缩丸每次10~12粒,水丸每两次三袋。

还有,每天坚持按揉足三里,在脾俞上拔罐,艾灸百会。

足三里和脾俞我在前面已经不止一次提过,足三里还是要每天不拘时间和次数的按揉,每次不要少于3分钟,力量要由轻到重,一定要产生酸胀的感觉才好。

脾俞每天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拔罐,拔罐的时间不要太长,每次10分钟,然后起罐,在穴位上按揉5分钟,双侧同时进行,这个当然需要家人的帮忙。

百会穴不但可以治疗头痛,头晕,还可以治疗脏器下垂,因为它可以升提阳气。

以前听一个名老中医的讲座,她说自己遇到一位老太太,已经脱肛时间很长了,尝试不少治疗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而脱出的直肠头和衣服长时间的摩擦,变得红肿,疼痛难忍,老人都不敢走路。这位老师没有开任何药,就让老太太回家让家人给她用大艾炷灸百会,每次灸20分钟左右。结果半个月之后,那位老太太的脱肛竟然完全好了!由此可见百会的作用有多强。

这里说的艾炷是艾绒搓成的小柱状东西,也可以把艾条拆开用里面的艾绒搓,但是自己经常压得不够结实,导致点燃以后热度不够,而且传热慢。所以不妨直接用艾条灸,每次灸20分钟,离皮肤不要太远,但是要一部感觉烫为度。买艾条的时候要注意挑一下,选那些捏着比较硬的,这样的艾条里面的艾绒压的紧,艾灸的时候温度高,传热快,效果好。

艾灸百会的时间就放在每天晚上在脾俞拔罐之前,可以坐着,也可以躺下让家人帮忙进行。灸过之后喝一点温开水。

它就在两个耳尖在头顶连线的中点。

子宫脱垂除了感觉神疲乏力、稍微活动就感觉累以外,还经常感觉会阴部有下坠感,活动或劳累后感觉更明显。常见于产后妇女和老年妇女,多是因为平时身体就差或者产后下地劳动过早或者生育过多导致的,久咳,腹泻或者便秘常常是诱因。

子宫脱垂的治疗除了上面说的服用补中益气丸和按揉足三里、灸百会之外,还要加上灸关元。因为关元在任脉上,任脉又称“妊脉”,和生殖系统的关系很密切,而且关元向内就对应子宫,可以加大固脱子宫的力量。

艾灸的时间就放在百会前后就可以,每次15分钟,要坚持每天进行。

胃下垂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每次饭后总觉得胃胀胃痛,有下坠感。时间一长,食欲也下降不少。

补中益气丸是针对病因来治疗的,所以这时候吃肯定没有错,我想起一个关于补中益气汤的笑话:以前认识一位老先生,是中医的爱好者,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看中医的书。后来他老伴被检查出来有胃下垂,于是他就坚决反对吃西药,于是照着书上给开了个补中益气汤让老伴喝。病自然是治好了,老先生告诉我说:吃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吃饭以后没有什么不舒服了,于是原来的坏脾气又回来了,我还寻思是不是这个补中益气汤提的太过了,把她的脾气提的太靠上了哪“。

除了药物还要用上穴位,足三里和脾俞、胃俞。足三里和前面说的刺激方法一样,脾俞胃俞都用拔罐的方法,脾俞和胃俞每天晚上同时拔罐。

胃俞也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就在脾俞的直下方大约两指的地方,脊柱旁开1.5寸的直线上。

治疗胃下垂还有一个很有效的辅助方法,需要家人进行操作:病人趴在床上,露出后背,双手放在后背上使肩胛骨翘起来,然后家人手心朝上,四指并拢插到肩胛骨下面,开始向外上方顶,一般把手指插进去3cm左右,这时候病人会感觉胃在向上提,维持这种感觉2分钟,然后松开手,再重复3~5次,对胃下垂作用很好。

内脏下垂的生活禁忌:上面说的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内脏下垂,都是中气虚这个“本“造成的。除了药物、艾灸、拔罐和按揉穴位以外,还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注意调养。饮食一定要清淡,生冷,油腻的东西一定要少吃;注意休息,不能工作,思虑过重,本来脾气就虚弱了,一定要给它休养恢复的机会和时间;如果是产妇,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早的下地劳累。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需要平时精心的维护,虽然现在医学很发达,但是经过太多次的修理之后,这台机器会变得非常脆弱。即使能够达到所谓的“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平衡并非牢固,所以一定要坚持平时生活中的各种保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正气存内,百病莫侵“。

食滞中焦肚胀呕吐

有些朋友吃饭之后总感觉有些发胀,过了很长时间了还是觉得饭就没往下走,有时呕吐,有时拉肚子。这是中焦脾胃的运化出了问题,单是一个呕吐或者胃胀,其实有很多种原因,上面说的这种其实是食积造成的,但是为什么会有食积呢?

首先是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减弱了,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够像往常一样转化成气血,每次遗留一些,直到达到影响我们的身体时才被我们发现。我们的胃不像有些动物的胃一样,可以把东西拿出来反复的研磨直到完全消化,所以发现不舒服的时候已经是有积食了。

其次就是自己不注意饮食,暴饮暴食或者没有规律,或者寒凉过多伤着胃阳了。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所以首要的就是要把食积给消除掉。但是不能用泻的方法,因为废物在大肠的时候可以泻,在胃中的时候要“消”,要“消食和胃”。

这个时候应该直推胸腹部,然后按揉足三里和中脘。

直推胸腹就是从上腹部向下直推到小腹部,力量要稍微大一点,带动皮下的肌肉为度。每天饭后半小时开始,重复30次。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的经气会聚于腹部的位置,在体内对应的位置也是胃。能够消食和胃,经常和足三里合用治疗胃肠道的各种消化疾病。《针灸聚英》中说“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导引之”,《循经考穴编》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它在任脉的循行路线上,身体的前正中线。我们把胸骨和肋骨的结合处叫做胸剑联合,就是平时所说的“心窝”处,中脘在肚脐和“心窝”连线的中点。 每天吃过饭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点揉5分钟即可。

足三里每次按揉3分钟。

操作方法:每次饭前先点揉足三里2分钟,振奋一下胃气,饭后半小时的时候开始推腹部30次,然后点揉中脘、足三里以助消化。

还应该吃一些保和丸配合起来,效果会更好。保和丸里面有山楂、神曲、陈皮,其中山楂专消各种肉食,神曲消各种米面食品,陈皮能够健脾理气,所以保和丸可以治疗各种食积。如果是孩子的话还可以吃肥儿丸。

饮食禁忌:在很多养生的秘诀里面都有一句话叫做“每餐只吃七分饱”,当有食积的时候这句话也适用,每顿饭都不要吃十分的饱,适量的减轻以下胃的负担。多吃一些酸味的东西,山楂、话梅。

还有一点:不要在饭前吃甜食,但是可以饭后吃一点糖,麦芽糖更好,因为它能消各种面食。

文源:彩云长在

(0)

相关推荐

  • 怎么引起的清阳不升

    如眩晕病中出现清阳不升证,则多兼见耳鸣,头重如裹,胸闷恶心,体倦乏力,畏寒肢冷,食少便溏 ??,多寐,舌苔白腻,脉濡弱.或沉滑等「阳为湿困」的特点.此由恣食肥甘,劳倦太过伤及脾胃,健运失司,水湿内聚, ...

  • 儿童厌食症——不妨试试以下穴位的推拿手法...

    儿童厌食,饮食减少,会使机体缺乏必要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肌肉消瘦,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会演变成疳积.矮小症等疾病.小儿推拿是医生只用双手在小儿身体表面进行推拿手法操作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体穴 ...

  •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脾胃类。

    文越之间 前天 脾胃虚弱 怕冷,胃肠一直不好,身体虚弱,天气转凉就会手脚冰凉,比别人怕冷. 中医的脏腑学说里面把脾称作"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肾相对应.既然 ...

  •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肝胆类

     萧言生,著有<人体经络使用手册><儿童经络使用手册><特效穴位使用手册> 自幼秉承家学,研习中医,后考入中国中医药大学,师承中医大家,获硕士学位,现专研人体经络与 ...

  •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肺类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肺类 肺阴虚咳嗽 小儿常年多咳,但痰难咳出,怕热,睡觉时出很多汗,不喜欢盖被子.其实这是肺阴亏虚的典型表现,因为肺通过鼻孔直接和外界大气相通,所以感 ...

  •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之四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之四 用四个天敌穴位就能克糖尿病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下说的糖尿病.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症状的概括,而后者是具体的病名.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 ...

  • 特效穴位人体手册

    特效穴位人体手册

  • 彩云长在Ⅰ《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特效穴位治疗法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my5Kk9jDddU8oWNmXlW9w  1]先天不足后天补,每天按揉双侧肝俞,肾俞,太冲3--5分钟,五脏会分外调和,人也体泰心 ...

  •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邪气致病特点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里面把导致疾病的因素总共分为四类,即内因.外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和其他病因. 外因就是指我们平时听到的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 内 ...

  •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特效穴位治疗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先天不足后天补,每天按揉双侧肝俞,肾俞,太冲3--5分钟,五脏会分外调和,人也体泰心安. 2]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会有腰痛·抽筋·眼花·头晕· ...

  •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用四个天敌穴位就能克糖尿病

    用四个天敌穴位就能克糖尿病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下说的糖尿病.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症状的概括,而后者是具体的病名.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