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篇(第三篇)||宁远:欧阳氏艰辛的复姓与复兴之路

前面二篇讲到了欧阳氏由欧阳改姓单杨,都是欧阳平章惹的祸。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大明王朝派杨平章杨璟要血洗宁远及周边县欧阳氏,既不能怪欧阳平章,也不能怪欧阳中立带头改姓。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朱元璋得势得天下,你不避祸趋利,改名换姓,生存都谈不了,怎么去谈开枝散叶,兴旺发达呢?这中叫不忍则乱大谋。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制社会,对宗族、姓氏看得比田地都重要。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自己原本就是姓欧阳的,有朝一日兴旺发达了,就要恢复自己的原姓。改姓单杨的欧阳氏不得不采用了一种特殊记姓方法:“生为单杨,死为欧阳”。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就用一块碑上的欧阳氏姓名作例子。

上碑是宁远县平头寨上碑文截图,其中有“杨振芳”和“欧阳振芳”两个名字。其实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人(欧阳振芳是柏家坪火烧石人),碑文中记录他活在世上时,为平头寨捐款名叫“杨振芳”,而当他去世后,其子将其文稿书写在碑刻上时,就书为了“欧阳振芳”。这就是典型的“生为单杨,死为欧阳”。即,在生时,户口薄上和人们称呼姓名时,就是杨某某,而当其去世后,在碑上记名就记为欧阳某某。

宁远平田、中和和下坠的欧阳姓,祁阳、双牌、零陵和蓝山的姓阳姓都是采用了这一办法来保存其宗族。有的现在都还没有恢复欧阳姓,如新田县上庄杨姓,宁远鲤溪东山岭、三元里杨姓,他们就原本姓欧阳,至今也未恢复。

欧阳改姓单杨这件事,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这一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为了能保住田产,划清与欧阳平章的关系,欧阳姓不得不改姓杨。

改姓后,欧阳姓不是不想恢复欧阳姓,但是在战乱年代改过来了,现在朝廷户籍上又登记为杨姓,要想惊动国家户部,谈何容易?在封建时代,改姓和复姓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更何况,整个明朝延续了277年,欧阳氏不仅不敢向外人提及(怕锦衣卫、东厂、西厂那些特务获悉治罪),还受周边其他宗族的冷朝热讽,穿尽了小鞋,受尽了冷眼,就连与邻村争山争水也不敢起高声,生怕被人捅到上面去,宗族发展举步维艰。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填报档案,要填报祖宗十八代,所以,宁远的欧阳氏,在明朝是没有举人、进士的。你去报考进士、举人,一查你祖宗十八代,你不是自投罗网吗?即使不追究你,但绝对不会录取你。不录取,怎么会有人在户部或朝廷任大员呢,怎么能恢复姓呢?《宁远县志》记录:“前明及清四百余年,无敢议复姓者。”这就是欧阳氏不敢提及复姓的证据。

事情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了明显的好转。宁远库里的欧阳焕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1792)考取第十一名武举人,次年中癸丑徐殿飏榜(1793)第二十名武进士。也就是在欧阳焕成为进士之后,他面见乾隆皇帝,向乾隆皇帝讲叙了库里杨氏实系欧阳修之后裔,姓欧阳而不姓杨,便经皇帝应允才首先恢复了欧阳姓。他在库里的族谱中写道:“平章异类,暂报单杨;学士夺标,仍称双姓。”就这样,中和欧阳修一支后裔,就正式恢复了原姓。后来,欧阳焕官居二品,与道县何绍基之父还成了好朋友。有了人才和朝廷大员,欧阳氏也就开始自己的复兴之路。

宁远平田欧阳氏,虽是欧阳,但并非欧阳修直系裔,因此在这次中和欧阳姓复姓之后,他们并没有改回原姓,因为朝廷没有下文。但是,这件事,也让他们看到了复姓的希望,只要族中出了人才,到户部去递交一个报告,那就有希望了。

然而,事情远没有平田欧氏想的那么简单。嘉庆21年(1816),平田人杨上受考取顺天(今北京)府举人,四年后堂弟杨上容开始上书朝廷,请求恢复欧阳姓,第二年,杨上容又考取进士,做了兵部官员、四川知府。后来,请求复姓的事情,清礼部请湖南有关方面调查,结果以“远无可考信”驳回,仍旧姓杨。这给平田欧阳复姓之路以很大的打击。

平田复姓事件到了杨上授的孙子杨宗佶手上时,发生了重要转机,因为他就任的就是户部员外郎,经他向户部请示,复姓一事终于搞定。恢复欧阳姓近五十年的时间,平田村有的都是仍姓杨,来不及改,或习惯了,不想改。由于下坠欧阳姓系从平田迁去,所以下坠杨姓也跟着开始恢复欧阳姓。上世纪七十年代,柏家坪区岗芝头村都还是杨和欧阳共存的村子,但现在已经完全恢复姓欧阳了。

至此,因欧阳平章与朱元璋对抗而蒙受严重损失的欧阳姓复姓之路是结束了。他们便开始走向复兴之路。

要想复兴家族,必须得有人才,人才才是最大的生产力。欧阳氏自欧阳焕、杨上授之后,人才辈出,有杨宗佶、杨季鸾、杨时百(杨宗稷)、欧阳振声等杰出的秀人才。解放后,像欧阳晓平、欧阳昌裕、欧阳韧雄、欧阳文辉 、 欧阳泱、欧阳新周等都是不可多得高端人才,不仅为欧阳氏争光,也为宁远,为永州,为中国人争了光。复姓之后,宁远的欧阳姓真正走向了复兴之路。

分享是种美德!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