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这幅隶书作品为啥能获得全国书法展? 四点原因方显水平

书法展上的作品,并不是考察作者的某一种书写能力,而是查看他的综合水平,也就是“征稿启示”里所说的所有内容都是考察范围,因此可以说,能入展或获奖的作品,那是万里挑一的“精品”之作,这些作品或许在将来,会带动一个时期的书风。

下一图是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上的一幅隶书作品,写得非常到位,从整体上来看,该作从笔墨、形式、章法、风格、气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是一件佳作。那么,这幅作品主要有哪些特点值得人们去学习?

取法多样,入古较深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临摹和学习古人才是正确的途径,临摹谁的,如何临摹?这些都可以说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但这位作者在学习隶书中,涉及面很宽,几乎对所有的隶书作品都有所学习,如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张迁碑》、《好大王》、《石门颂》等作品的影子,但他巧妙地以《好大王》为主体书风,而其它作品的写法向中间作了一些参杂,最后变成了“谁都不是,谁都是”的个性书风,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笔法精练,虚实相间

因为学习了很多两汉隶书,难免在书写时的笔法上会出现左右摇摆的动作,但恰恰是这样的原因,却成就了作品笔法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笔法,如果仔细推敲,却也有“精练”的一面。隶书笔法中平推的动作较多,而该作品中除了中锋平推以外,还更多地有提按与绞转用笔,丰富了点画书写的技巧能力,变化很多,使得作品具有灵动感和生命力,从而赋予了隶书作品可能出现的呆板和滞气,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疏密有致,浓淡相宜

在虚实的处理上,作者并没有使用黑白的“空”的方法,而是利用点画的粗与细、浓与淡来增强对比性,对于有些笔画较多的字,在空间处理上并没有因为笔画多而写细线,恰恰使用粗线条来表现“浓”的感受,而笔画较少的字,又用细线条来实现“白”的空间,并且,这些做法恰恰显得十分自然和具有协调感,表现了作者处理空间矛盾关系的驾驭能力,又不能不说这是作者的高超水平。

整体感强,深藏不露

从整体上看,此作并没有十分强烈的形式感,只是一个“常规”性的隶书展览体作品,每行和每列都很平常,但仔细观察,这幅作品是“无心中的有心”,是专业化地“经营位置”的做法。从竖行上看,虽然成行并不成列,看似每个字都是“随意”书写,并有“见缝插针”的感觉,实则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果,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书法境界表现手法拿捏得十分准确。也就是说,书法所要反映出的“自然”气象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但是,看了此作的落款仍采用隶书书写,与正文书体并无相差之处,显得单调,也不能反映出作者的行草书水平,是一个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