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中国抗战三大重器之一,“沪式”82毫米迫击炮

原标题:二战时期,中国抗战三大重器之一,“沪式”82毫米迫击炮

说到二战时期,日军的迫击炮部队使用的50毫米口径的掷弹通其有射击距离在300米左右,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小,几乎是打打游击队时才可以用得到,在正规战场上,日军正常使用的迫击炮型号其实是97式90毫米迫击炮,该型迫击炮体型较小,炮管较长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是50毫米迫击炮,日军的50毫米的炮击炮一般都很少使用架子进行支撑就可以开炮,但是97式90毫米迫击炮却不行,因为该炮后劲十分的大,曲射半径为2.8公里左右,其整炮全重才67公斤,将迫击炮分解时一个炮兵小组两个人就能扛着炮进行战场机动作用,非常灵活和实用因此被日军大量装备在对华战争的战场之上,其威力要高过70毫米步兵炮的威力,接近于重炮的水平。

后来到了1941年日军在97式迫击炮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94式迫击炮,其装弹基数几乎跟97式迫击炮相同,但其射程增加到了三公里左右,广泛列装于日军特混旅团的炮兵大队中,用于山地作战,94式90毫米迫击炮可以算作日军炮兵部队中通用迫击炮装备,而当时中国也有自己通过进口技术研制的中等口径的迫击炮,那就是“沪式”82毫米迫击炮,该型迫击炮的技术来源于法国勃兰特式81毫米迫击炮为基础原型改造而来,其最大射程达到了2.8公里,但其重量只有32公斤,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扛着炮,一个抬箱弹药就可以实现在任何环境下机动性作战,其实战性能水平绝对不会比日军引以为傲的94式迫击炮差多少,从1931年中国开始仿造开始到1947年中国累计生产数量达到了1100门左右,成为中国部队在战场上的主要支援火力,被日军誉为中国战场三大神器一,分别是捷克机枪,迫击炮,和37毫米战防炮,这三种火力组合是日军在战场上最怕遭遇到的国军重火力,如果日军阿紫进入战场之后,分别遭受到到以三种火力的打击,日军一定会请求支援认为一支遭遇到了国军的主力部队攻击。

而在后方战场进行作战的日军独立特混旅团,从1939年后如果进行扫荡战役时,突然遭遇到迫击炮攻击,就一定认为他们受到了八路军的主力的伏击而匆忙撤退回县城里,为什么日军会如此害怕八路军的迫击炮部队呢,其实有一定的原因的,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在黄土岭战斗中,伏击日军第2独立特混旅团,该旅团的指挥官是日军号称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从该人的履历来看,十分擅长山地战与德军的当时山地师部队一样属于特种旅团的指挥官,他与之前被击伤的第二旅团长,常冈宽治中将的名望还要更大一些这一点是肯定的。

由于阿部规秀中将过于轻敌,最终率部冒进被八路军第一团包围在黄土山谷中,侦查兵发现了一处庄子的院子里疑似日军的指挥部所在,于是派出炮兵分队,用迫击炮对院子进行试探性的炮击,结果一枚“沪式”82毫米榴弹炮,不偏不倚正好命中了日军指挥部门口处,正在里面通电话阿部规秀被弹片直接命中不久后重伤殒命,而隔壁屋的群众目睹的炸弹爆炸的经过却相安无事,连连赞扬八路军炮手其战斗素养非常高,在面对敌人的威胁时显得格外的冷静,该事件过后,日军每当出去扫荡时就要,以八路军的炮兵作为衡量标准,如果遭遇了“沪式”82毫米迫击炮攻击,一般日军都会以为遭遇了我军的主力部队而连忙后撤。这也从侧面表现出当时八路军的在敌后战场的威慑力,同时也反应出当时八路军武器装备不足落后等客观条件,作为正规战场的常规装备,到了八路军手里成了主力特有的火力标志,让交手久的日军部队所察觉。

责任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