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小池记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相信这首诗的背景就是在我那江畔小镇——小池。深秋的江畔,秋风萧瑟,岸边的芦苇迎风摇曳,叶上的露水在浓郁的秋意中凝结成霜,诗人眸中那一江消瘦的秋水,在无声呜咽。
小镇坐落于鄂赣皖三省交汇处的长江北岸,因内陆湖港河汊于此汇入长江而得名小池口。我的青葱岁月在这江畔小镇度过,于我,这小镇是生我养我终生难离的故土,是魂牵梦萦难舍难弃的乡情,是无数个日夜北望唏嘘的背影,是经历沧桑之后蓦然回首时,心中那一片宁静安详的精神净土。
最美的风景总是在上学的路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记得最清晰。穿过短短的市镇,便是一条蜿蜒小路,只容得一辆车通过,伴着小路是一条叫老东港的河,那时河水清澈,水草丰美。经过若干村庄,村庄的名字依稀记得,其中有个村子叫新河桥,总是与河有关,村庄之间便是学校,学校恰在河边。那时就读的中学现已改为新河桥中心小学,还有初中时的同学在任教。这一段路经过的是小镇的腹地,于我是最美的风景。
若是阳春三月,河港里丰盈起来,鱼儿不时荡起涟漪,两岸花树掩映,蝴蝶翻飞,一只小木船系在河湾边那棵歪脖子杨树上,翻开的土地散发出泥土清新的气息,青石桥上缓缓走过牵牛的农人,扛着一张犁。田埂边的水渠引来了河港里的水,欢快地奔向一望无垠的田野。吹面不寒杨柳风,青草中蛙鸣处处。上学的少年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一路嬉戏,欢声笑语。路边的农田里油菜花在怒放,铺天盖地的一片热烈而纯粹的金黄,连起一个个村庄,那馨馥的香气穿透了踏春少年的心,此刻,他多想变成一只快乐的蜻蜓,扇动着翅膀,在天空自由地飞翔......
秋天的风景也醉人。天高云淡,秋叶飘零。小河流水清浅,少了喧哗,多了宁静。河面上缤纷的落叶随着流水,打着旋漂向远方。暮霭中淡蓝色的村庄肃穆庄重,像一幅年代久远的油画。枝叶萧疏的树木掩不住房屋的轮廓和袅袅炊烟,房前屋后堆满了稻草垛,那是这一秋的收成。空气中稻草燃烧的气味被晚风吹散开来,晚风还传来村庄里母亲呼唤的声音,喊的是儿的乳名,伴着几声狗吠。我们走在河边的小路上,总喜欢捡起小石子丢进小河里听那清脆的响声,却不经意惊起栖在树上的夜鸟,扑楞楞飞向那一轮刚升起的新月。
一路走远,一走二十年。人在他乡,小镇便是慰藉和念想。这一路的风尘仆仆满面风霜总敌不过中秋夜那一句月是故乡明。多想再扑进故乡的怀抱,再给我一个欢喜的故事,一次放肆的成长。
故地重游时早已大变样,随着省委省政府小池开放开发号角的吹响,古镇小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新建的五千吨级码头是黄冈200多公里长江岸线的第一个现代化码头,为黄梅乃至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宽60米、长5.22公里、双向8车道的湖北大道,北起黄小高速小池收费站,南止于清江大道,是湖北、安徽以北地区与江西周边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连心道。近几年,小池工业发展步伐快,临港产业园的入园企业有40余家,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家。
如今,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日新月异的小池镇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看到了家乡腾飞的希望,衷心祈愿小池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
刘俊 湖北黄梅人
编委会
执行主编:唐亚红(黄冈市作协会员)
主 编:魏鲜红(黄冈市作协会员)
总 编:曹锦军(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