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记忆】吴福茂南货店(三)薄利多销 保证质量
本文是唐亚红女士根据其先父唐剑鸣和邢寸心老先生35年前刊发在《黄梅文史资料》第一辑的《吴福茂南货店》整理而成。
——题记
时至今日,我无法考证那个年代的吴瑞麟是不是知道“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但是我却知道他一定深深的懂得:没有顾客,商店就不能兴旺发达这个道理。他明白商业不同于工业,工业有自己的品种,商业的商品同行的家家有,这就有了残酷的竞争。如何在众多的商店里脱颖而出呢?他知道只有采取廉价足秤,薄利多销,才有出路。于是,他在商品价格上做文章。每一元的生意,别家店赚一角钱,吴福茂只赚五分钱,其结果,虽然表面看价格便宜了,但实际上销量却增加了。别店营业额一元,吴福茂却达两元以上,利润实际上超过了别人。
对于食盐、食油、煤油、火柴、肥皂、香烟等日常商品,不仅价格稍许便宜,而且凡属过秤的大多是足秤,甚至放秤,最低限度不差秤。试想想,当顾客看到高高翘起的秤梢时,那心情不用说是愉快的。那时候顾客打食油,大部分是用玻璃瓶(近乎现在的酒瓶),每斤食油装在瓶内约浅一寸左右,而在吴福茂打食油一斤刚好满瓶;特别是煤油,一瓶可装十四两,吴福茂只算十二两。有的商店对食盐发水或者掺米汤,吴福茂反其道而行之,晴天晒,雨天烘。香烟每盒便宜市场分把钱。这些眼之所见的利益,虽然微小,但因是日常用品,长久下来积少成多,对老百姓来说多少也是一个实惠,更重要的是暖了人心,因为涉及千家万户,顾客一传十、十传百,都为他家当了义务宣传员,无不称道吴福茂价廉货美。因此,顾客越来越多,上街买南货的十人中,就有八人光顾吴福茂,同时,还做到童叟无欺。所以,在农忙时,往往都是由村子里派一个人代办全村的货,那是非常放心的。由于顾客多了,生意做大了,营业额也急剧上升。一般情况下,每天营业额在五百块银元左右,逢时过节甚至达千元。
吴福茂的金字招牌,远近闻名,还在于做到了剔除次货,绝不鱼目混珠。如粉丝有霉烂变质的全部打落,削价处理;荔枝干、桂圆干破壳的打落不卖,用作自己作坊做糕饼的原料;木耳进货后,先打筛,后出售。据了解,在解放时还剩有木耳渣二百余斤。在商品管理方面,也是非常严格的,银鱼放大蒜保管,装糕饼的瓶子洗后不能晒,只能烘干,并不能用明火。特别保证质量的是:自己加工的米酒和糕饼,既严格,又讲究。如米酒的原料,由谷行出身的奶奶(吴瑞麟的母亲)亲自到谷行挑选“伏里红”、“怀怀糯”两个品种的糯谷,要求颗粒饱满,买回后,按照晒的程度、打扒次数、整米工序加工成糯米。蒸酒时一律用松柴,接酒时,酒头酒尾剔除做醋。并用酒尺量,坚持六十度。经过这几道严格的工序,酒的味道香、醇、浓,远销湖北各地。糕饼原料,用红绿牡丹牌的头等面粉,高家埠的雪麻,上等白糖(一般商店专拣次糖做糕饼),生油甚至茶油,聘请第一流的有名的糕饼师傅。过年的糕饼,要求八月中秋开始漂麻,不用打了霜的水,炒时先要用红砂石磨好锅,再点火烧热水放碱洗刷,然后漱了又漱,用干净布擦净,做到锅不褪色,麻不染色。当然还有许多严格的操作规程,均十分讲究。因此,吴福茂的糕饼,吃起来新鲜细腻,甜蜜喷香。当天加工,当天销售一空。这样的要求,成本稍高,出售价格相对地也就贵一些,旧社会真正品尝糕饼的人,只要质量地道,是不在乎价格的,一些头面人物,需要送外地如:北京、上海、武汉等地亲朋故旧的礼物时,一定要带上吴福茂的糕饼和吴福茂的糯米酒。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