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嘉峪关
结束了敦煌之行,我来到了嘉峪关。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军事要塞,它坐落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嘉峪关东接酒泉,西通敦煌,南靠祁连山,北临大戈壁,形势险要,在古代属于边塞要地,有丝路咽喉、西域重镇之称。
来到嘉峪关时已近傍晚,为了能够看看夕阳中的嘉峪关,我独自一人来到了嘉峪关外,耐心地等待那夕阳西下的时刻关城绚丽的风采。我此时无心去寻访幽古,只是静静地面对天空,等待夕阳的来临。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明朝的甘肃守军曾几度加固、增建关城,终于形成了今天这座布局严谨、建筑宏伟的军事要塞。由于当地干燥的戈壁沙漠气候,早期的夯土关城迄今犹存。
大漠戈壁中的风吹奏着一曲苍凉的羌笛,幽幽的音律中,散了千万年岁月的阴霾。随着风沙的剥蚀,古老的长城逐渐倒塌,在戈壁滩上留下了一段段的残垣断壁,只有这座关楼依然完好的保存下来。
嘉峪关的关楼是万里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关城,如今其战争防御的功能和军事作用已经失去,它被作为一个历史的古迹保存了下来,静静的矗立在荒凉的戈壁上,连接着历史和过去,吸引着游人来此唏嘘凭吊。
站在嘉峪关城楼前,面对空旷的戈壁和肃穆的祁连山,嘉峪关孤零零的矗立在祁连山脚。沿着古老的城墙缓缓而行,绵延的雪峰,苍茫的大漠,巍峨的雄关,以及绵延而去的长城,构成一部苍茫的西部风情画。
此时我的心此刻更加凝重,千年风雨万年沧桑,当年撕杀征战的铁骑、南来北往的商旅,都随着岁月流逝远去了,悲壮的历史已化成脚下的沙砾,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象个苍老的战士,聆听着远去的鼓角和战马的嘶鸣。
当太阳缓缓从空中接近远处的群山时,天空也愈加亮了起来,光线像是加了一层滤镜,有种烈焰般映照的橘红色基调,嘉峪关的城墙也愈发变得生动了许多,一切似乎越来越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黄昏的夕阳映红了戈壁滩上的嘉峪关城楼,让这耸立于西北的天下第一雄关更显苍凉。这真是如人们常说的词句:残阳如血。那金黄的色彩,如血的彩霞从没见过,简直难以相信它们会在自然界中出现。
在关外旷野,迎风伫立,凝望着夕阳缓缓下坠。此时,偌大的天空,寂静的连空气似乎也凝住不动了,是否由于夕阳即将走完今天的行程,才如此地依恋山巅,依恋大地,才那么倾其所有的把关城映射的如此灿烂辉煌。
夕阳西下,湛蓝色的天空中的云霞渐渐淡去,在天边余光映衬下嘉峪关是最美的,整个关城金灿灿的象一金碧而又辉煌的宫殿。站在关外拍下这张关城的全景。第一次到嘉峪关的冷清、悲凉之感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深邃和壮美。
落日的余辉洒在的城墙上,泛着金色的光芒,映衬出关楼的峻秀与雄伟。雄关矗立在一片茫茫的戈壁之上,城楼的飞檐像一顶金色的头盔,土黄色的城楼就像一件血染的战袍,高耸的城楼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守卫着自己的领土。
城墙那逝去炽热外衣的一角,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极为雄壮,甚至还有几分悲壮。残阳似血,照在关外的古战场上,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隐隐还能听见几声战马的哀鸣,鲜血染红了大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归。
夕阳下,亦当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势。青山红日相映,长云横断祁连,大漠孤烟戈壁,映衬着雄关的苍茫;关山落日的余辉,残阳如血的晚霞,气势宏伟的关城,呈现着历史的久远。
边关雄奇,沙海茫茫。站在古代边关前,恍若置身时空隧道的门口,一头是走向繁华似锦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的大道,一头是通往放眼沧桑满目凄凉的远古沙场愁肠小路,令古人和今人都不能不交集百感、汇聚千愁。
太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黑暗慢慢的笼罩大地,恐怖的寂静即将笼罩着古战场,再也看不见生命的痕迹。阴风萧萧仿佛嘶鸣着古战马的仰天长啸,黄沙漫漫宛如弥漫着古沙场的四溢狼烟,在依旧诉说哀怨的城关之上,一任历史的烟尘将我抛洒到九天云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抚今思昔,城墙上经历了无数风雨的砖块告诉我,作为古战场,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血肉相搏,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此时,我开始在脑海中寻找着能反映这夕阳的诗句。
历代边塞诗中吟咏月亮的不少,但几乎没读到过赞美边塞夕阳的诗句,只找来唐代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不由让人默忆金戈铁马的悲凉,不由让人沉思血染江山的豪壮。
嘉峪关,古老的天下第一雄关,它牵扯着多少中华民族的情感,它是厚重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浪花,它正在从辉煌的过去,迈向更加辉煌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