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翻译,什么叫「优质供给」

(一)

我们有个朋友,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把采访他的记者小姑娘给整自闭了——自闭到采访结束后几个月了,提起这个奇葩采访对象,她还是要哭鼻子。

这个朋友身上的一个大标签,就是有钱,而且在许多人看来,他是个叛逆的有钱人。与那些在公开场合知道要穿上一层羊皮的富商们不同,他毫不在意维护peace and love,经常骂人sb。

这次接受采访,他倒是没骂人,甚至可以说表现得很温和很慈祥。

但是当他柔声细气却又不容置喙地说出他那些财富理论、对于人生的理解、以及成败的残酷标准时,那个记者姑娘绷不住了,纪录片里,她盖了一张面纸在脸上,无声地流泪,说:这个我特别鄙视的人,竟然反过来在鄙视我,我觉得他在用他的价值观侵犯我

事情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说开了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文艺青年,一心觉得不是所有人都要参与赚钱竞赛,觉得幸福是月亮而不是六便士;可是对面一个满脸不屑的有钱人就是死不改口地说,幸福当然不是六便士而是四百万英镑,就是要赚钱,就是要变强,你不理解我说的只是因为你年轻……

这个想要守护自己安宁生活的青年,从记事以来点滴积累起来的理想抱负,就这样被一个穿着花睡衣不修边幅的有钱人,斯文地、冷漠地、兵不血刃地羞辱了。

她用的一个词很值得探讨——价值观侵犯。

(二)

这个记者姑娘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她别的地方的文字处理都很细腻,给的都是非虚构记者的行活。唯独这个“价值观侵犯”,从学理上来说是极不准确的。

其实他们一老一少两个人,原本在各自的世界,都有一个逻辑自洽的“圆”。只不过,当一个田园牧歌的小圆撞上了另一个金戈铁马的大圆,大小圆各自噼里啪啦说了一通,大圆说的多一些,自己如何正确、如何强、如何好,于是小圆震自闭了、掉眼泪了。

小圆说:我被侵犯了。

nonono,侵犯不是这样用的。

在那次采访后隔了一段时间,又补充了一段记者姑娘的后记,大意是,她表达还是会坚守自己原本认定的幸福标准,随后镜头给向北京的远方。

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中的场景——记者姑娘由于工作的缘故,走进了一个价值观大菜市,在此之前她已经领略了形形色色的摊位,这些摊位出售的价值观,有的契合她心意,她多“买”了点,buy in进自己的篮子,有的不那么喜欢,可能啐一口白一眼便离开了摊位。

这时,她看见一个金碧辉煌敲锣打鼓的摊位,一个穿着花睡衣头发都没梳漂亮的中年摊主,卖一只张牙舞爪的两米大螃蟹,告诉她,你篮子里那些都是什么垃圾,我这个更好。

其实在那个时候,她依然可以选择啐一口白一眼,不放在心上,也可以试着买一点尝尝。但即便她忿忿走开,摊主也没有逼迫她非得怎样怎样。这不,当她走出菜市场,看了看自己的篮子,还是很欣慰于篮子里的青菜白肉么。

即便被她讨厌得紧要,那个摊主,也只不过是给她多了一种声音,一个选择。哪怕这个摊子上的螃蟹着实惊吓到了她,她无比反感。但只要她不买,她走开,其实她是没啥损失的。

(三)

哪怕是一个你厌烦透了的选项,只要它是摆在你面前供你挑选的,它就是增加了你扩大幸福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经济学道理。

它摆在那里,由你自由挑选的,就是「优质供给」。

温馨清淡的青菜白肉,张牙舞爪的两米巨蟹,万类霜天,哪怕这时隔壁有人卖一坨狗屎,都是优质供给。它们都殷勤地等待着你。

那个姑娘不理解的是,与青菜白肉对立的,不是隔壁摊两米巨蟹,而是另外一种“商店”,那里有且只有少量的东西,限时限量供应,甚至当你走进去,会有人拿枪指着你,告诉你只可以买架子上某种型号的黄油和蜜糖。

后者叫做侵犯。这种侵犯是有客观标准的。而两米巨蟹那种,充其量只能叫讨厌,一种主观感受,你可以在自己朋友圈写小作文骂它的那种讨厌,而已。

我是个写作的人,用词素来讲究,那个姑娘的感受,让我们称之为“价值观膈应”好了。侵犯,对那位总是足斤足两的中年摊主来说,是太沉重的冤枉了。

真正的价值观侵犯,是几十年前发生的那种,不管你乐不乐意,你都得去那个商店。

(四)

另一个话题,你们说,那姑娘为什么会哭?

我想,或许是一种盘桓在她心中万分之一可能性的恐惧在作祟——也许她讨厌的鄙视的,恰恰是对的。万一在那个菜市场,有另一个人在同一天,真的把那只奇形怪状的大螃蟹带走了,十年之后确实方方面面地更幸福了,她会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憎恨自己从前的决策失误。

因为这样一来,损失的一切源头,是她自己。

这是她前二十年人生里,没人教过她该如何面对的,只好应激性流泪。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句简单的“缺乏社会毒打”就可以解释过去的。“社会毒打”这个词现在被滥用得有些妖魔化了。

毒打是什么,本质是一种“反馈”,是一种武德充沛的实力较量,只要我们走上社会,接受结果的检阅,都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毒打”——因为不合心意的结果反馈,就是酸痛酸痛的。

“毒打”作为一种外部作用,始终存在,但为什么有些人被打成材了,有些人被打自闭了?

我觉得除了外部作用,还是需要一种内源性的理智

始终分得清何为优质供给,就是一种内源性理智;始终知道菜市场比限供商店好,是内源性理智;真的坚守住了自己的判断准则并且接受结果考验,也是内源性理智。

内源性理智有时与世俗直觉相悖,但是对它有过刻意练习的人,总是要更正确、更幸福的。

晚安了,朋友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