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12)
【六】、“三平调”和“元和体”
一、关于“三平调”
前面我们说过,“尾三平”是写律诗和绝句之大忌,是不允许出现的,并且没有拗救办法。
但是,关于“尾三平”的禁忌只是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在古诗中是不讲究平仄的,所以也就没有对于尾三平的禁忌。唐以后出现了古风诗,古风诗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所谓的“纯”古风,也就是在古诗的基础上,对字的平仄有所讲究,但这种讲究的要求是尽量和律诗、律句区别开来。这种纯古风最常见的句型有四种,一种就是最后连续三个平声字,即以“平平平”收尾;另外还有以平仄平、仄仄仄和仄平仄等收尾的句型。其中收尾于“平平平”的被称为三平调。
三平调是古风的一种专用形式,也是古风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句型。例如杜甫的古风《岁晏行》,共十八句,其中十句收于平声字(韵脚),而这十句中有七句是三平调。如:“莫徭射燕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此曲哀怨何时终”等等。
二、“入律古风”和“元和体”
上面说过,古风诗有两种形式,除了上面的“纯”古风以外,另一种古风被人称作“入律的古风”。所谓入律的古风,就是在诗中尽可能用律句(当然也可以不用律句)。这种入律古风与律诗的区别之处在于:1、诗的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通常是四句一换韵。3、对于七言八句古风的第3、4、5、6句不强调对仗(也不排斥用对仗)。
这种入律古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最后所附的那首诗: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中,各个句子都合律,相当于两个绝句连在一起。和律诗最大的不同是,前四句是仄韵,后四句转为平韵。王勃的这首诗成为后人写入律古风的典型格式。
应该说王勃写的这种入律古风对七言诗的影响不大,但对长诗却影响很大。像后来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以及元稹的《连昌宫词》等都是汲取了这种入律古风的特点。和王勃不同的是,白居易、元稹写的不止八句,属于长篇排律。由于元稹白居易的这种诗体在唐宪宗元和年间颇为流行,所以后人把这种诗体称为“元和体”。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