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攻坚】脂溢性皮炎,最后以大黄附子汤完美收工?
脂溢性皮炎发生于头、面、眉、耳及胸背等皮脂分泌增多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神经、激素及环境因素等相关。
经过经典经方体系5个疗程诊治,在表里观、津液观、正邪观统摄下,治愈疾病。
初诊医案
张某,男,28岁
时间
2019年5月18日
主诉
脂溢性皮炎、痤疮三年。
刻下
怕冷,手稍凉,运动出汗,汗后凉,下蹲时筋拉扯感;
口干,饮多,纳可,腹可,心慌胸闷;
大便1次/天,质可,尿频,无夜尿;
眠可,时有梦,时困倦。
查体
脉浮弦滑,舌红嫩苔薄白腻,眼睑淡白边红,血痤火痤,皮肤油腻,中度甲错,袜痕,腹硬满,手潮凉。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伤营
太阴伤血,血少轻证,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外结,外热,外燥
处方
栀子甘草豉汤 x20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
配合中药外洗。
分析
患者所急所苦为脂溢性皮炎,病灶在表,为什么不首选辛寒解表?
使用辛寒的前提是里位津血相对充足,对治外热、外结、里热为主。
虽然患者腹硬满,口干饮多,火痤,整体是以火证为主导;但其饮多尿频,眼睑淡白,中度甲错,均为津虚血弱之候;又从心慌胸闷,困倦,尿频,皮肤油腻可见,其病机伴有水证的冲逆。火证中的水证、表证、虚证用什么法度呢?
酸寒法?
没错,用的就是酸寒法。
整体方势为酸寒(酸温的豆豉配上苦寒的栀子)涌泄除水透表,亦有炙甘草和豆豉温运中焦。酸药既可以酸益酸收酸敛补虚,又可以酸涌酸泄除水透表,酸味还可以助消化。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虚烦不得眠”是胃虚为中焦制约失司,水饮兼热邪冲逆,导致胸中不适,例如:胸满、窒塞 、懊恼、烦热,并且导致失眠。
这与患者心慌胸闷、皮肤油腻的病机一致,火证消耗津液又伴随中焦制约失司的水证,所以在栀子清热除烦的基础上配伍到豆豉温运中焦、去饮除烦、微散表邪。
为什么用栀子甘草豉汤,而不是栀子豉汤或者栀子生姜豉汤?
“若少气者”代表了病机以津液亏虚为主,“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以不能固攝为主。虽患者尿频是中不制下导致,但从眼睑淡白、中度甲错、口干饮多症候群可见,其病机为津血亏虚为主。所以处方需以补津液为重,炙甘草在温胃生津的基础上配伍淡豆豉,可以更好地益气补中、温运中焦、濡养津液。
二诊医案
时间
2019年6月16日通过问诊单采集病史,给予远程会诊。
反馈
脸上太阳穴、后脑勺起了很多疙瘩,冒白头,疼痛,后脑勺甚。
刻下
怕热,热后头皮不适,刺痒;头疼,偶头晕,肩膀僵硬,小腿后稍凉,手脚心微烫,脚底脱皮;汗少,运动出微汗,后背汗多,无盗汗;偶尔鼻衄,口干舌燥,口渴,喜饮,饮温,纳一般;偶尔会有的胸口痛,肚子怕凉,喜盖棉被;大便2次/天,质可;小便次数多、量多,无灼热;眠可,梦多,记忆力有点差,听力较差;
查体(患者本人描述)
面黄,皮肤油腻,头发干燥,手脚温热,腹凉,腹硬满,袜痕。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伤营
伤血,血少,里虚轻证,里寒,水饮
里热,里结,外热,外结,外燥
处方
小品漏芦汤 x20
芦(二两) 白蔹(二两) 黄芩(二两) 白薇(二两) 枳实(二两) 升麻(二两)
芍药(二两) 大黄(二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清痤洗剂30包 外洗
清痤粉5克加黄连5五倍子10 栀子5 芒硝10混合外涂
师父,服完栀子甘草豉汤之后加重了,是不是严重了?
津液来复所以表上症状突显了,我们要把握里邪出表的机会,进一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呢。
分析
痤疮突起明显兼有白头、脓包,又后脑勺、牙龈疼痛,肩部僵硬,均代表了正邪在表上抗争。而头皮热时不适,这与《伤寒论》48条“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同理。患者运动微汗出、胸痛,是同一条“若发汗不彻……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之体现。又患者偶流鼻血,为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之病机。虽网诊无脉诊,但我们可以通过详细的症候群判断患者“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所以我们需要解表---“更发汗,则愈。”
那难道用麻黄汤吗?
当然不是,患者虽小腿后怕凉,腹凉喜盖被,但口干口渴,面黄,口干舌燥、脚底脱皮、皮肤干燥,以火热灼伤津血的病机为主,必不可用桂枝。患者此时病传至表上溢饮,需要用到麻黄汤中的基础方干甘草麻黄汤,而根据其不同的阳明层面(热结燥)去筛选处方。患者的燥比较明显,所以我们选了小品漏芦汤,他是在小品漏芦连翘汤的基础上增加了濡养津液的白芍、白薇。所以,除了要判断解表的大方向外,还需细致判断水火关系,抓准病势,在养津液的前提下,使里邪更好出表。
三诊医案
时间
2019年7月13日
反馈
第二个疗程服用的时候,连续咳痰二十天,吐完清痰以后就好了。平时感觉自己还是没精神,感觉犯困,睡不醒的样子,偶尔左小腿会打软。
患者痤疮,脚底脱皮好转,有轻微的鼻塞流涕。咳痰二十天,为里邪出表,排邪的过程,患者仍有脚掌疼,肌肉酸痛,关节僵硬,面黄油腻,手脚温热,而大便2-3次/日,尿急,尿不尽,偶尔胸部、腹部不适,许师处方半量漏芦汤20剂微调表里水火关系,让邪气更好出表。
四诊医案
时间
2019年9月27日
反馈
痤疮好转明显。
刻下
头皮痤疮,白头,局部发红;怕冷,怕热,肌肉酸痛,关节僵硬,脚掌略疼;汗可,汗后怕风,运动汗多,食汗,无盗汗;口稍渴,饮较之前少,喜饮,喜温,纳可;偶胸闷,胸疼,温敷舒适;便2-3次/日,质软,尿急,尿频,量少,夜1;肚子透风发凉,眠喜盖被,眠可,梦可;记忆力差,听力弱;
查体(患者本人描述)
皮肤油腻,眼睑淡白边红,腹按软,无甲错,袜痕,少脱皮,手可,手脚心发热。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伤营
伤血,血少,里虚,里寒,水饮
里热,里结,外热,外结,外燥轻证
处方
三分之一量大黄附子汤 x20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原文: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
配合中药外洗。
分析
经过前三诊治疗,患者痤疮明显好转,阳明热结燥渐退,太阴虚寒饮慢慢突出,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中“病痼疾,加以猝病,当先治其猝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患者的“猝病”是热结,痼疾是虚寒水饮,如果之前着重“痼疾”层面,热结散不掉,所以先牺牲一部分阳气,把“猝病”解了痼疾的层面才完整地暴露出来,此时需要一首调和表里的方子。
比较条文“咳逆倚息,支饮急弦,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
支饮为水饮停于胸膈之间,而大黄附子汤条文有“胁下偏痛”“发热”,可见大黄附子汤处理支饮是虚实寒热杂错,并以寒饮凝滞为主。
患者疼痛病位于胸中,其温敷舒适,兼以小便不利,腹部透风发凉,怕冷,十分适合附子、细辛散表里寒饮凝聚,又兼有里热、外结,配伍大黄清热逐瘀除结。
而大黄在方中是个多面手,他既帮助患者解决里热外结,也辅助细辛附子除水结、通利水谷。这是一首通痹解结,温散膈间支饮的方子。
五诊医案
时间
2019年10月31日
药后反馈
患者自述经过五个月治疗,痤疮明显好转,皮肤变白,现后脑勺、颈项、脸部轻微突起痤疮,处方三分之一大黄附子汤20剂继续服用。
2019年11月30日患者反馈:
今日收获
1. 若表上症状加重,并判断为里邪出表的趋势,需乘胜追击。
2. 大黄在方中是个多面手,他既帮助患者解决里热外结,也辅助细辛附子除水结、通利水谷。
3. “病痼疾,加以猝病,当先治其猝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今日一问!
病案看到最后,小编提个问题:
在四诊时,患者腹按软,大便每日2-3次,为什么还用大黄?
查看答案请移步谦川中医公众号,向公众号发送“大黄”即可查看。
各位对此案有什么疑问,也可在留言区留言哦
整理: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