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糍粑香

中秋糍粑香

八月桂花又飘香,传统节日中秋也临近了。

满街月饼的广告语,画面上那金黄色泽而又具有精雕细刻花纹的月饼,诱惑着馋嘴的孩子,也勾起了在外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

对于那些机器生产出来的各式月饼,总觉得精美有余而滋味不足,我最思念的还是小时候在家吃的糍粑,糍粑可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孩子最盼望的美食,是乡村人家过中秋节普遍盛行的月饼。虽说在农贸市场也可以买到糯米做的糍粑,形状溜圆,不大不小的很像天上的一轮满月,可那也只能说是应节之物,机器制造,却难以再现当年祖父与父亲一起舂糍粑的情景。

在我的印象里,乡村人家过中秋其实是为了庆祝秋收。忙碌紧张的稻谷收割结束了,也做到颗粒归仓了;花生也挖回家晒干了,小小的芝麻籽粒也从芝麻果荚里抖了出来,核桃也脱去青皮晒成干果了;春天孵出的小鸡子也长大了。这些农家自产自销的土特产都可以拿来摆上桌面,犒劳犒劳一下家里的劳动力了。主妇们因为有了这么丰盛的食材而欢欣鼓舞,做起饭菜来显得得心应手,孩子们因为这么多可吃的干果而撒欢的成长。

到了八月十三、十四的日子,母亲和祖母就要把糯米拿出来,挑出米粒里的稗子和石子,在打糍粑的头天晚上用井水泡好。每次祖母在选米的时候,我感觉她其实是在欣赏他们这一季的劳动成果。她抓起一把米,放在手心,看看成色,闻闻米香,还会与往年的米对比一番。如果风调雨顺,她说的是这句话:今年天气好,糯米没沤到,米好,打糍粑好吃!如果秋收遇到绵绵雨,她说的就是这句话了:今年这个天气,谷子沤了的,瘪壳子多,米碎!

祖母选好米,母亲的瓦甑子也洗好了。糯米泡在水桶里静静的发胀,瓦甑子晾晒好备用。瓦甑子一年就是过中秋了用一次,偶尔能干的主妇在家做米酒,会拿出甑子来蒸糯米,甑子使用频率极低,但是家家户户都必备,就为了在中秋大派用场。

八月十五那天,孩子们都回家了。有得吃有得玩的日子,又没人打骂他们,满院子追逐打闹,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中秋,气氛相当温馨。乡村人家的大半年辛劳仿佛也就是为了这么一天。

中午简单吃了午饭,就开始蒸糯米。父亲和祖父齐心协力把舂糍粑的石臼抬到院坝中央,又把舂糯米的圆头芦竹准备好。

糯米蒸好了,父亲和祖父把舂糍粑的芦竹一人一根拿好上阵。母亲用湿布捧了甑子出来,快速地把热热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父亲和祖父就使劲地对着石臼开始舂糍粑了。最初看起来很轻松,我们小孩子闻到糯米的香味,就围住石臼不愿离开。渐渐的,糯米舂烂了,粘性出来了,常常黏住芦竹抬不起手来。父亲和祖父就会嗨咗嗨咗的低声喊起号子来,祖父额角渗出密密的汗珠,可也不停歇,糯米一冷,更加拿它没奈何。于是父亲和祖父常常一鼓作气,反复的舂着米粒,直到把糯米饭舂成细腻粘糊的一团,看不出米粒的痕迹,才用芦竹挑起来,放在母亲早就准备好的洒了薄薄一层米粉的簸箕里,才坐下歇息片刻。

剩下的活就是母亲和祖母一起完成。洗干净双手,把糯米团揪成小块,在手里团成溜溜圆的形状,再放在簸箕里压扁,做成满月一样的糍粑。母亲手很巧,做出来的糍粑厚薄均匀,边缘光滑,哪里有一丝不圆,她都要拿起反复看、反复用手调整,直到满意为止。这时候我们小孩子会得到小小的一团糯米糍粑,可以蘸了白糖先吃为快、大饱口福,祖母也会教我们孝敬长辈,先拿给辛苦舂糍粑的祖父和父亲尝尝新。我也会学母亲的样,揪一块小小的糯米团,在手里搓圆了,又压扁,做出一个最小的月饼放在那一簸箕大大小小的糍粑中间,相当有成就感。看着满满一簸箕糍粑,仿佛天上掉下了许多的月亮。

晚上,就是一家人坐下来吃糍粑赏月的时候。除了糍粑,还有鸡肉,腊肉,蒸南瓜,炒花生等,晚餐格外的丰盛。吃晚饭前,祖母先拿一个糍粑放在八仙桌上供奉月亮婆婆,不准任何人去碰触,很神圣的样子。说是不供奉月亮婆婆,月亮婆婆以后可就不让我们吃到这么好吃的糍粑了。为了香喷喷的糍粑,我们选择做听话的好孩子。

所有的菜品都不稀奇,只有端上炕得起泡的糍粑块,大家必是一人手拿一块,美滋滋地吃起来,蘸着芝麻粉和白糖,其中的香甜迷人,似乎世间再无其他美味。想想之前的一粒粒米,到现在的糍粑,都是经过了多少道工序!更不消说,种稻子收割稻子的辛勤劳动了。

中秋的月亮缓缓升上碧蓝天空,带着比平时明亮的金黄,带着慈祥的笑容,把银白光辉洒向大地每个角落。乡村人家在月亮婆婆的温情注视下,带着丰收的喜悦,安静的进入梦乡,只有秋虫轻声呢喃。

这美好的回忆其实也会让人落泪。随着我们姊妹们的长大,父母变老了,祖父去世了,祖母没牙吃不动糍粑了。一大家人扩展为几个小家庭,为了生活各自奔波,难得相聚一回,唯独中秋佳节,我们一定要全家团圆,陪伴父母长辈,共赏明月度佳节。

(0)

相关推荐

  • 吕默 || 艾叶糍粑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吕默,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喜欢骑行,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座右铭是"接受平凡,努力卓越". 艾叶糍粑 清晨,微雨. 我慢慢踱着步 ...

  • 难忘家乡的春节(1)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不定期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本文作者:宁波阳光轮滑 我家乡所在的镇子在豫南大别山脚下,小镇 ...

  • 林慕斌 | 冬至糍粑香

    那天是冬至,一大早就收到四妹从老家发来的信息:"二姐,冬至快乐!还记得家乡的糍粑吗?"我笑了,四妹的提醒,唤起我遥远而温馨的记忆. 在乡村老家过冬至,是入冬以来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清 ...

  • 新人场特辑·散文 | 刘黔与:黔食三则

    原文刊于<上海文学>2020年第12期"新人场特辑" 个人简介 刘黔与,1996年生于贵州锦屏,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在读.有作品发表于<上海文学>,曾获 ...

  • [黄石文坛] 姚建林的随笔《打糍粑》

    打糍粑  春节愈来愈近,年味儿越来越浓了.我们当地的谚语云: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酿甜酒,三十样样有.虽然还没有到农历二十八,平常的人家还是早早地预备了年货,将那些古老的如仪式一般的活动抽时间一一安排妥 ...

  • [黄石文坛]蔡民治的散文《远去的故乡年味》

    远去的故乡年味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情节,这种情节,在春节就尤为浓烈.它就像故乡倒水河冬天的河水,从云端里流淌过来,或朦胧.或清晰,或平静.或湍急,或低吟.或欢歌: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 ...

  • 常振华:家乡的特产――糍粑|散文

    张玲:赵州听蝉|随笔 文/常振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家乡,江汉平原,物产富饶,特色美味数不胜数.我独钟爱糍粑,食之如怡. 圆圆润润,白白嫩嫩,一个挨一个,排列在案板.桌面上,等候东家和客人的 ...

  • 腊月里的鄂州民俗——揣糍粑

    每年到腊月间,鄂州有许多传统的年俗,什么腌鱼肉,烫饼折(豆丝),爆蚕豆,炒花生,揣糍粑--. "揣糍粑"可谓是鄂州地区特有的年俗之一,其特有就在于这个"揣"(  ...

  • 只有小孩儿才过年呐!

    此篇文章为#开往春天创作季#来稿文章 *馆长会不定期挑选质量较好的参赛文章发布在平台 大赛正在进行中,欢迎来稿 作者|陈倩盼   自我去外地上大学开始,我的年就仿佛提前一个月到来.腊月刚到,奶奶就平均 ...

  • 【洞庭作家】万志勇/河西的糍粑

    河西的糍粑 作者:万志勇 河西的糍粑远近闻名.每到年关,超市里吃的东西实在是多,但是岳阳城里许多人仍然念念不忘河西的糍粑.在河西有亲戚的早早地请人定做,没有亲戚的托人捎带,人都托不到的就只有去街上寻了 ...

  • 谭喜爱:舂糍粑

    舂糍粑 谭喜爱 在老家邵东,舂糍粑是过年前隆重的必不可少的庆典. 腊月初头,每家每户就碾好了几十斤糯米,每一粒糯米擦去一年风尘,闪亮登场,等待着二十八上甑子,舂出一个个圆圆满满.温暖莹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