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心评分体系能拯救小红书的信任危机吗?
近日,小红书官方对外开了一场发布会,正式推出小红心评分体系,希望通过社区内生长的力量,重拾外界对小红书平台的信任。但这个小红心评分体系能拯救小红书的信任危机吗?我倒觉得未必。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名为虚假繁荣的小红书 惴惴不安的消费者,其中叙述了小红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的长尾关键词营销效果堪忧,要知道这些长尾关键词组合起来的网民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且均有百度指数。这些关键词无一例外的不凸显着消费者对小红书平台的不信任、不敢消费、驻足观望等心态。
另外,在豆瓣群里,当有人发布“小红书上的推荐靠谱吗”话题时,回复内容里绝大部分充斥着“广告太多”、“太会吹”、“不靠谱”等相关信息。这个从其主体公司的行政处罚中就能看的出来。比如因发布广告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被上海嘉定区市场监管局罚款3万元,并责令其停止发布。
在知乎方面,某网友在“小红书上的东西都是正品吗”话题下直接吐槽“那些晒美白产品对比图的,前一张在浅色背景上拍,后一张在深色背景上拍再磨个皮说苹果后置无ps,认真的吗?你当我美图秀秀那么多年白用的吗?你当我用不起苹果的吗?”
当多渠道的信息都在凸显小红书平台不值得信任的时候,从品牌认知角度而言,消费者对其自然抵触心理就会明显增强。这个从根基上的不信任势必会导致小红书在商业化浪潮中的转化周期变得更长。
再来说说小红书的小红心评价体系,这个依靠社区热度、活跃度用户、商城销量排名等关键参数组成的评价体系因子,表面上看对于塑造平台品质方面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方法。但对于久居在灰色产业链的团队来说,这种升级的平台政策犹如一个摆设,充其量最多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而已。
咱们来看下之前的大众点评,其依靠每个消费者的评价,形成了平台的可信任商品信息流,一来增加了平台的品牌可信度,二来缩短了用户选择时间,提升了消费体验;三来为平台带来了不错的商业转化。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完美的消费平台,也摆脱不了刷单的嫌疑,曾经还因为刷单被央视315点名过。
刷单不可避免,信任如何拯救?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思考,刷单的前提就是这个商品是否是正品。如果是正品,刷单无所谓,毕竟商家在前期的运营过程中都需要销量来增加自身的商品或者商铺权重。那如果是假冒山寨产品,继续刷单引起成交的话,这就不是单纯的商业道德问题了,严重点基本上是需要法律参与了。
咱们来看下小红书的商品外在评论,除了刚才前面提到的知乎作者对小红书所谓的正品吐槽之外,我在黑猫、聚投诉上发现了好多用户投诉疑似小红书售假的案例,感兴趣的可以大家查下。
虽然截止目前,小红书对外声称其用户注册量达2.5亿,但流量的繁荣并没有带来客观的商业收入。频繁出现假货说明了在商品品类方面,小红书的招商能力弱,对供应链的把控力差,虽然之前通过自营、海外直邮等方式想要解决品质问题,但在整个电商领域,小红书的体量比较小、自营成本又高、再加上各大电商平台发力跨境购,这就导致了小红书在商业市场的发力空间较小,毫无优势可言。
与其说小红心评价体系是解决用户购物信任,不如说是为了解决用户对平台的信任。但这条路,注定需要走的很久。因为在信任面前,第一印象很重要,出现信任危机之后,即使后续再刮骨疗伤,受伤的消费者恐很难再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