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语 | 归家
图片引用
早上醒了很多次。4点多钟,睁开眼睛。看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周围黑透。窗帘挡住路灯昏黄的光。太阳升起还要两小时以后。
双眼酸涩,大脑清醒过来。
感到害怕。
前一天早上6点多醒,做了黑色的梦。
所有黑色的梦都是关于死亡。很多次梦到。而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是死后的仪式。它使我困惑不解,不解积累成害怕,越来越深,继而延伸到对黑暗的害怕。
这样的害怕不固定期地出现,就像那些黑色的梦一样,没有征兆。
打开手机听一点声音。开始的几句听得懂意思,后来意识模糊……
在完全睡过去之前按了暂停键……
天亮之后又醒了几次。看时间。调整睡姿。有一个瞬间问自己:这是在哪里?
腿蹬一下,床单麻沙沙的……确定是在家里,在自己的床上了……
完全的落定感是在打扫房间,洗着衣物听播客,厨房飘出粥的香气,换上暖和的衣服……这些片段中的累加。
出门采购食物,买鸡蛋、面包和其他常吃的蔬菜。重新过起在本地的生活。
读书时,以及在工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栖身之处的意义只是宿舍,一个睡觉、放置衣物的地方,不是家。家一直在当时走出来的那个小村子里。
所以每次放假一定回家,一定待到靠近开学、上班的日子。
像是没有说出来的定规。
宿舍?听起来就有点惨。哪有家里好!还是待在家里!提前回去?都在过年,有地方买东西、吃饭吗?
这是父母的想法、疑惑,长时间来也成了我的内心活动。
身处更加文明开放的城市,但对独身状态并不友好。待了十几年,依然没有归属感。与此同时,小村子里父母的家也一点点在远离。偶尔生出无家可归的凄凉。长期的环境熏陶、传统文化教育给我一种明确的信号:一个人不能称为“家”。
去采购时,关门的商店很多——似在证实“没有地方买东西”。门上贴的休息通知似在跟我说着“你回来太早啦”。
啊,果然他们说得对?
事实还有:超市开门,价格比平日略贵,并不离谱。
我满载而归。
海边依然有散步的人,跟往常一样。
回去的路上碰到熟人。打招呼。不出意外,果然收到一句:
“你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
“出门太久了,就早点回来了……”
是真的。也有解释说明自己的想法在。
海风有点大,我和熟人已经错身,渐渐走远。他们听见了吗,我的回答?
而是否听见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还是冷,但不像去程那样冷了。身体在走动中一点点暖起来。想着回家做什么东西吃,细致地规划每一步做什么……到了楼下。心思更清明。
一个人住两年多,第一次确定这间小房子是家,是我的家。
有一点点感动。
最重要的回答从来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给别人的。
欢迎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