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开国之君,赵匡胤却与刘邦朱元璋不同,他是如何驾驭臣子的?

作者|吹雪

字数:2216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比起刘邦、朱元璋等开国以后诛杀有功之臣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不但创立了和平开国的先例,还做到了没有滥杀一个功臣。当然,北宋立国时,有着其独特的有利条件,早在周世宗柴荣在位时,赵匡胤便已经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麾下还笼络了大批亲信将领追。到周世宗去世,赵匡胤若想要以武力方式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手里夺取皇位,可以说是探囊取物。
和五代十国时期纯军人出身的那些皇帝不同,赵匡胤虽是一介武夫出身,早年曾只身闯荡江湖,看遍长年战争导致各地尸横遍野、饿殍满地的惨状,所以他深知一旦发生内战,又不知有多少生灵要遭到涂炭。所以比一般开国皇帝更有眼光的是,赵匡胤不仅讲究夺取政权的方式,而且还深刻认识到为日后治理国家计,最好不要制造仇恨。故此,赵匡胤选定了最理想的“陈桥兵变”继而“黄袍加身”的策略,并最终取得了很大成功。
众所周知,一个帝王如果要有所成就,首先要做的就是用人。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在建立北宋王朝的过程中,不靠杀戮以立威,不杀功臣以立德,那他究竟是如何驾驭手下群臣,从而一步步统一天下实现自己理想的呢?
一、对武将文臣赏赐丰厚,不计较缺点
北宋开国之初,北有北汉、辽等国,南有后蜀、南唐、吴越、南汉等割据政权,北宋要统一南北消灭各割据政权,就要靠武将开疆拓土,但武将大都行伍出身(同时武将出身的宋太祖深知武将干的是刀口舔血的营生),朝廷又要发挥他们的作用,所以要平定南北各割据政权,就要本着“双赢”的理念(双方都有收获), 事情方可长久。所以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太祖决定平定后蜀时,对出征攻后蜀的将领王全斌等说:“凡克城寨,止藉其器甲、刍粮,悉以钱帛分給战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赵匡胤的目的很明确,将帅可私分缴获的钱帛,朝廷只要疆土,这样各得其所,以换取将士以死效力。
另外,赵匡胤对待文官也是如此,比如时为宰相的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为太祖所倚重,但赵普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贪图钱物,赵匡胤对此心知肚明却完全能够容忍。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宝六年春,帝又幸其第。时钱王俶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庇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帝叹曰:“受之无妨,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尔!”宋太祖能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属下殊为感激,从而使文臣武将能皆以死效力,为宋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靠军人集团夺取政权,天下初定之后,他对拥戴自己的亲信如慕容延钊、石守信等人,都论功行赏,让他们节镇一方,一个个都是位高权重。起初,太祖对他们的忠心并未有丝毫怀疑,但赵普却对提醒赵匡胤说众将非太祖本人不能驾驭,将潜在的威胁一语道破,虽然这些重臣自己心里没有当皇帝的想法,但若手下有野心仿照太祖黄袍加身例,他们自己也会身不由己。
听到赵普这些话,太祖意识到这些重臣对朝廷也是一个潜在的隐患,于是便有了后面“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这个典故听起来似乎很轻松,其中实则隐含极大的危险,稍有差错将逼得这些军权在手的统帅造反,但赵匡胤最终选择以一种和平、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方式,消除了朝廷政权更迭的潜在威胁,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戴,故有宋以来,未再形成唐王朝的藩镇割据,导致帝国陷入内部纷争的乱局 。
三、不拘一格用人才
赵匡胤在位时对后周,乃至后蜀、吴越国的旧臣,只要有才能,都一概委以重任。比如说后周宰相范质、王溥等人,北宋建立后,太祖不仅让他们继续担任要职,而且还经常亲自去他们家里去拜访探视。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灭后蜀后,他没有将后蜀主孟昶(chǎng)一家囚禁,而是下诏让他们赴京城开封并厚加封赐。孟昶生前被拜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册封秦国公,死后又被追封“楚王”,谥“恭孝”。
如此不计前嫌的用人方式,广泛地凝聚了人心,尤其汇聚了敌对政权或前朝重臣的人心。范质、王溥、孟昶这些重磅人物对北宋王朝的归顺,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得大批敌对政权或前朝的中、下级官吏纷纷仿效,甘愿效忠于北宋政权,形成并稳固了宋王朝的基层统治力量,为大宋300多年的繁荣笼络了一大批官员队伍。
四、胸怀和格局
赵匡胤对于之前曾经得罪过他的人都能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团结他们。比如说董遵诲,在赵匡胤年轻、穷困潦倒的时候,曾投奔到其父——时任后汉随州刺史董宗本门下,董遵诲仗其父势,屡用言语欺凌赵匡胤。
赵匡胤黄袍加身时,董遵诲已官至骁武指挥使。有一天 ,宋太祖赵匡胤在偏殿召见董遵诲,恰好碰到董遵诲的一个部下击登闻鼓,并控诉其做了十多件违法之事,结果赵匡胤对此不仅不予追究,还对董遵诲说道:“朕方赦过责功,豈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可以其胸怀之宽广。
另外,北宋进攻南汉时,曾遭遇激烈抵抗,但南汉后主刘鋹降宋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得太祖封恩赦侯厚待,被封为右千牛卫大将军,除支付正常官俸处,另赐其五万钱,米麦五十斛。南唐后主李煜兵败降宋后,也被宋太祖“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毫无性命之虞。由此可见,宋太祖赵匡胤要的是天下,而不是去计较个人得失与仇恨,这便是格局。
综上所述,宋太祖在治国理政中,处处蕴含了如何驾驭人臣的高明手段,显示了一位古代地王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开国过程中,重用并善待降将降臣、先朝旧臣,以充满智慧的“杯酒释兵权”方式消除政权隐患,并团结重用人才,这都是最后他能成功缔造中国封建社会顶峰的赵宋皇朝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宋史》《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