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湿热内蕴导致的出汗异常医案散则

已经立秋好几天了,正是秋老虎咬人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只要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这一类容易出汗的人,主要是因为湿热体质和气虚体质。

湿热体质的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生粉刺、痤疮,经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经常不舒服,小便甚至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会有带下颜色黄,男性阴囊潮湿多汗。平时有喝酒、抽烟和熬夜不良生活方式的,就很容易出现湿热体质,这类人夏季特别容易出汗,而且脾气会比较急躁,一般是青壮年为主,当然老年人也有这种情况,不过老年人由于阳气不足,一般是痰湿体质多一些

今天主要讲一下湿热体质的人,出汗异常的问题。对于湿热体质容易出汗的这一类人,临床上我一般用黄连温胆汤来加减治疗。

黄连温胆汤这个方剂呢,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去大枣加黄连而成。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等组成。这个方子主要功效是清热化痰燥湿。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是体内湿热重,那清热去湿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化痰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其实湿和痰都是同样的病理产物,都是津液不能正常代谢,这部分不正常的津液,比较稀的就是湿,比较黏的就是痰。所以对于湿热体质,既要化痰,又要祛湿。

这样讲可能还是很抽象,很多人还是不能确定我是不是湿热重导致的出汗多,那咱们就通过三个具体的医案来看一下。这三个医案是13年到14年的,最近刚让学生给整理出来。

第一个医案是自汗严重

这个患者,男,25岁,形体偏胖,平时爱吃辛辣油腻的食物。2013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的自汗1年多。患者从2012年5月份出现自汗,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近半个月以来,正好赶上夏天天气热,出汗的情况加重,稍微活动就出汗,心里紧张的时候出汗也明显,以手脚心出汗严重。

这个患者非常怕热,头面油垢,脸上尤其感觉是糊了一层油一样,早晨起床感觉口干苦,神疲乏力,心烦,头重身子困乏,经常觉得胸闷堵得慌,胃口不好,容易腹胀,尿黄浑浊,大便呢是既容易便秘又经常大便溏稀,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滑。

辩证属湿热内蕴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治疗以化湿清热,调畅气机为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黄连6 g,法半夏10 g,陈皮6 g,竹茹12g,茯苓15g,枳实10g,黄苓10g,桔梗10g, 山栀子10 g,薏苡仁30 g,厚朴10g,车前子20 g(包煎),苍术10g 甘草6 g,七剂,水煎服,1剂一天,早晚分服,同时嘱咐要清淡饮食,戒烟酒。

13年5月28日2诊。患者诉自汗明显减少,无口苦,口干、 心烦、神疲乏力、头身重困不著,纳食好转,尿色黄亮,大便正常;舌质偏红,苔薄黄稍腻,脉漆;湿热痰浊渐化,原方去苍术加石斛10g,麦冬20g,继续服14剂,1个月后基本痊愈。

这个医案的患者是青年男性,形体偏胖,并且偏好辛辣食物,再加上夏季气候炎热潮湿,时间长了湿聚到一起就成了痰,湿浊痰热这些黏黏的东西都堵在中焦,导致中焦脾胃气机失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宣泄失常。

脾为湿土,湿邪阻滞在中焦,整个脾被痰湿包裹起来了,脾胃不能升清降浊,导致津液不能正常转输,外泄于四末则手足心异常汗出;脾主肌肉,湿困肌肉就会出现头困身重;湿邪黏腻,它不容易很快的清除,所以在出汗较多的同时,还有身体倦怠、乏力、纳呆、胸脘痞满这些症状。

所以祛湿化痰清热三管齐下,才是治疗的关键。初诊的方剂里用法半夏、厚朴、陈皮、苍术、桔梗燥湿化痰行气,黄连、黄芩、山栀子清泄郁热,竹茹、枳实行气化痰和胃,薏苡仁、车前子、茯苓清热利湿,让湿通过小便来排出去,用甘草调和诸药;七剂后湿浊开始慢慢的化开,中焦气机升降的功能慢慢恢复,诸症好转,然而湿热痰浊不能一时都清除干净。所以二诊守原方再进,湿热清理了之后,津液的正常代谢就能恢复,不止汗而汗自止。

第二个医案是盗汗严重

患者,男,63岁。2014年4月28日初诊。

这个患者晚上睡觉盗汗半年多,之前的中医主要用滋阴敛汗的方法,当时服药期间有效,停药后盗汗还是如此。

患者夜间汗出,严重的时候汗能湿透衣衫、床单,白天也会比其他人出汗多,头晕不痛,平时有胸闷、心悸,肢体倦怠无力,平时不怕冷畏寒,胃口嘈杂,口腻,胃口不好,大便干结,2-3日一次,小便正常,舌质淡,苔黄腻,脉濡细。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自服降压及降糖药物,血压及血糖控制尚可。辩证属脾虚湿热,内迫营阴,津液外泄;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连6 g,法半夏10 g,陈皮6 g,竹茹12 g,茯苓15 g,枳实10 g,砂仁6g,党参15g,生白术60 g,薏苡仁30 g,浮小麦30 g,厚朴6 g,生甘草6 g  7剂,水煎服,1一天一剂,早晚温服。

2014年5月6日2诊。患者诉服药后夜间盗汗明显减少,其余症状都有缓解;原方守方再服7剂。

2014年5月15日3诊。盗汗缓解,仅微微汗出,但白日活动后还是容易出汗,其余症状已经不明显,唯有胃口不好、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腻,脉濡细。改用补中益气汤,加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10克,健脾开胃,再服20剂,随访未复发。

盗汗大多数情况都是按阴虚来论治,这个患者之前的大夫用用滋阴敛汗的当归六黄汤来治疗,仅服药时有效。正是犯了没有辩证论治的错误,如果的确是阴虚盗汗的话,用当归六黄汤效果属实是不错,但是这个患者是明显的湿热重,所以用滋阴敛汗的方法是不对的。

脾为湿土,其性喜燥恶湿,而湿属于阴邪,湿性黏腻重浊。湿邪阻滞中焦脾胃,导致脾被湿所困,脾胃不能升清降浊,脾胃运化失职,湿邪内蕴中焦,湿邪日久化热;晚上睡觉的时候,阳气由表入里,与体内湿热相结逼迫营阴外泄,再加上此时卫气最为虚弱,固摄失权,营阴外泄而致汗出。初诊和二诊以黄连温胆汤加白术、党参、砂仁、薏苡仁这些健脾祛湿理气之品,佐以浮小麦固表止汗,兼以益气除热,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中焦运化功能正常,盗汗自止;三诊的时候湿热已经基本清除,但是还有脾胃亏虚,改用补中益气汤加鸡内金、焦三仙健脾开胃之品, 补益脾胃。

第三个医案是局部出汗严重

这个患者,男,22岁。大三学生,2013年8月14 初诊。

主诉:头面出汗5个月。这个患者从13年3月份开始出现头面部出汗,并且是阵发性的,同时伴随身体轻微发热,其余部位不出汗,汗黏质稠色黄,在吃饭和喝热饮的时候出汗明显,一边吃饭,一边大汗淋漓,严重的是汗如雨下。

最近1月余以来,患者反应午后面部烘热, 大汗淋漓,头面油垢,口气重,头昏发热心烦,但是用手摸上去并不发热,自己测体温也不高。口干多饮,胃口还好,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大便黏滞不爽,一天一至两次,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 脉滑。

辩证属湿热上蒸,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酒黄连10g,酒黄苓10g,山栀子10g,茵陈20g,法半夏10 g,陈皮6g,茯苓15g,枳实10g,薏苡仁30g,车前子20g(包煎),泽泻15g, 藿香6g,佩兰10g,生甘草6g  7剂,水煎服,一天一剂,早晚温服。

8月21日二诊。服药后诸症都有缓减,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效不更方,加厚朴10g,滑石20g,15剂。半个月反馈汗出明显好转,面部烘热消退。

这个医案的患者是典型的头部汗出,汗黏质稠色黄,主湿热为患,湿性重着黏滞,而热性趋上炎。湿热上蒸,又往外散布出去,所以就头面汗出而身体无汗;湿热内郁,水湿不得下行,所以小便不利;邪热内盛,津液受损,所以口渴多饮。

治法以祛湿与清热并施,湿邪去了之后,热邪就没有依附,也就是所谓“湿去热孤”。所以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清热化湿,初诊时,患者热象为主, 那么就重用酒黄连、酒黄苓、山栀子清三焦热邪,法半夏、陈皮、枳实、燥湿化痰,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茯苓、薏苡仁、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二诊加厚朴燥湿行气,滑石清热利尿。如此则湿去热清。

这个三个医案都是汗证:第一个自汗患者是外湿与内热结合,聚于中焦,蕴结难解,导致中焦气机不畅,津液旁达外泄于四肢而自汗;第二个盗汗患者本于脾气亏虚,水湿运化失常,痰湿郁久化热,结于中焦,升降失司,津液外泄,发为盗汗;第三个局部出汗患者为湿热上蒸,津液外泄于上,发为头面汗出。

三个医案虽然看起来是自汗、盗汗和局部汗出,但都是由于湿热内蕴、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而致津液外泄,所以都选用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来祛湿热痰浊,畅通气机升降。那么湿热去除了,出汗自然就恢复正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