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跑的更快?你只需要提升这1点!
想要提高配速,先缩短自己的触地时间
跑步时的每一步都可分为腾空期和触地期,主要的摩擦力来自触地期。脚掌触地时间越短,落地后所产生的摩擦力也越小。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每一步花的时间中,触地时间(GCT)越短越好。
我曾用软件逐一分析了目前几位男子世界纪录保持者的技术数据,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竞赛距离越短,脚掌的触地时间也越短,而且存在正比关系(表格中的蓝底部分),也就是说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丹尼斯· 基米托的触地时间是所有人中最长的,长达162毫秒;百米的世界纪录保持人博尔特的触地时间最短,只有78毫秒。
▲ 图片来自国峰新书《你可以跑得更快,跑者都应该懂的关键跑步数据》
根据我的分析,80%的一般跑者的触地时间都会超过200毫秒。如果想提高速度的话,缩短触地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方向。左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当成跑者的参考指标,比如你练的是短跑,但在冲刺时的触地时间在100毫秒左右,那就毫无竞争力。此时就算体能和肌力练得再强大,速度都很难提升,训练重点反而要放在缩短触地时间上。
缩短触地时间,并不是只提高步频就行
Photo via Lululemon
那要怎么缩短触地时间呢?提高步频就可以了吗?
并非那么简单。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分析跑步动作时,发现他在以马拉松配速(M配速)训练时,步频可以达到200spm(每步费时300 毫秒),这其中触地时间占了230毫秒,腾空时间只有70毫秒。此时他要做的不是延长腾空时间,那会变成蹬地跑,会增加垂直振幅。他要练的是缩短触地时间。
虽然他的步频很高,看起来很有效率,但触地时间太长,效率都被浪费了。因为触地时的脚掌处于静止状态,此状态会让身体前进的速度减慢,所以触地时间越短越好。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高步频并不等于有较短的触地时间。触地时间与步频是两个独立的数值。
下图是我自己5公里节奏跑的数据,先不论跑步成绩,我的跑步技术数据离顶尖水平还有一大段差距。一般跑者在180spm步频下的触地时间大都在220~250毫秒之间。我的数值是201毫秒,似乎还不错,但世界级全马跑者的触地时间在160~170毫秒之间(5公里跑者可以缩短到130毫秒),也就是说:顶尖跑者很少超过180 毫秒。所以就这项数据而言,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 图片来自国峰新书《你可以跑得更快,跑者都应该懂的关键跑步数据》
在相同的步频下,只要缩短触地时间,腾空时间自然会增加。以步频180spm 为例,每一步会花333毫秒(60÷180=0.333 秒)。把333毫秒想象成一个饼图,我们希望通过训练尽量减少触地时间的面积。而且从世界纪录保持者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长跑者触地时间的极限是130毫秒。这给了5 公里跑者一个方向:缩短到130 毫秒就够了。
触地腾空比=触地÷腾空,这个值越小代表技术越好。在跑LSD 或节奏跑时,后期触地腾空比会越来越高,跑者也会感觉到腿越来越重。有些跑者的心率会先于触地腾空比升高,有些跑者则是触地腾空比升高在前。前者应该加强低强度的有氧训练,打好基础,后者应该加强肌力与技术性的弹跳训练。
4个缩短触地时间的方式
Photo via Lululemon
触地时间无法通过单纯的跑步训练或提高步频来缩短,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我们先要了解触地时间过长的原因:脚跟先着地、跨步跑、推蹬或跟腱灵敏度不足。
前三项是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调整跑姿解决。但最后一项则必须通过特别针对弹跳能力的训练来提高。经过个人长期的归纳,训练方式有下列4 种:
跳绳:建议每次训练前可以练跳1分钟,共3~5组(膝盖微弯,跳起时不要伸直膝盖),进阶动作可改成单脚跳;
脚尖触地单脚跳;
马克操中的A-Skip、B-Skip;
马克操是田径运动中最常被采用的训练方式,其源起为波兰籍加拿大国家田径队教练Mach,G为了能提高短距离成绩,而根据跑步周期的动作结构提出马克基本操March drill,这是一套以抬高膝盖前进的腿部动作配合弹跳训练的运动操,强调手脚协调配合及稳定身体姿势,强化选手步幅及步频的能力,对速度的迅速提升有很大的成效(McFarlane,1994;Tellez&Koester,1991;Matheson等,2002)。
A-Skip,弹跳提腿A:
GIF截图自油管视频,真不好找,小编找了半小时,画质感人
B-Skip,弹跳提腿B:
GIF截图自油管视频,真不好找,小编找了半小时,画质感人
丹尼尔博士定义的快步跑和R配速训练:提升跑者跟腱力量和回弹速度。(关于丹尼尔斯的6级配速,戳这查看)
体能的高低可以从最大摄氧量看出来,顶尖的长跑选手通常在70~90ml/kg/min,这是生理上的数据,受限于肺容量和心脏大小,练到顶峰后就不会再进步。但技术却不受先天限制,可以通过训练不断向上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