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跑四场马拉松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们的姿势跑法认证教练中,有一位在两年内跑了55场全程马拉松。他是武汉地区的教练汤伟,前几天发布的纯干货国内32场马拉松测评报告便出自他手。
这么高频率的跑马是怎么实现的?
这么能跑,小时候一定是运动健将吧!
伤痛又是怎么解决的?
一周跑下四场全马是可能的吗?
好奇太多,于是小编和汤伟好好聊了聊,今天就把他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Q: 为什么开始跑步?开始跑步多长时间了?
其实从小就被认为缺少运动细胞,体育运动似乎与我终身无缘。
跑步之于我应该是分两个阶段认识,前一个跑步初接触时期还是2011年因工作外派开始,公司对面便是体育场,工作之余在操场上小跑下,算是给自己减压,当时衣服鞋子没怎么讲究,基本在操场上走跑个五六圈已是气喘吁吁。想来个人还是比较自律,一年半载跑步习惯也就坚持下来。
13年回到武汉后,有空在小区慢跑,从2、3公里到5公里,从10多分钟到半小时,慢慢挑战自己加量,不久小区晃久了也没意思,于是开始在家附近的操场、公园跑,慢慢地开始跑远些地方或是有意思的地方,并且通过朋友推荐买了些跑步装备手表以及学会用手机app计量跑步数据。
至13年底在汉口江滩游玩偶然结识了跑步圣经湖北群(现汉跑团),结识了一群跑步的小伙伴,想想当时互相参谋哪里跑怎么跑,或者听跑马的童鞋分享尿红墙做私兔之故事,希望有一天也能去体验马拉松赛事的氛围,而到14年7月惊喜地发现能2小时15分跑下半程,虽然最后一公里完全靠走,不过也是感觉离目标更进一步。
8月某天突发奇想,在地图上设计好武汉环城跑路线,尝试从汉口江滩启动内环路线到月湖到汉阳江滩再返回起点,居然独自一人5小时20分跑下来一个马拉松距离,记得沿路走走停停,喝了四瓶运动饮料,但是腿脚并没有传说中的酸痛,于是乎大胆地报了14年10月北马,居然运气不错中签,首马便是那场雾霾爆表的赛事,近三万人同唱国歌跑过长安街的盛景,后半程奥森公园连绵的坡令人绝望,跑过终点后的兴奋又有点茫然,4小时5分拿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疯狂爱上跑马,接下来每两周分别参加了杭州、合肥和深圳的赛事,成绩介于3小时45分到4小时左右。
刚开始跑马拉松不太注意科学训练和恢复方法,跑完15年初厦门和海口马拉松后膝盖出现了髂胫束综合症,几个小型的本地越野赛都退赛了,于是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索性治疗休整并放弃了4场赛事,一方面休息确实对跑者来说是最好的良方,另一方面也在反思自己跑步的初衷究竟是什么,看书思考并请教跑步理论依据,如何无痛无伤跑得健康长久,印象深刻就是《跑步,该怎么跑》中的姿势跑法技术,恍然有种原来跑步要这样跑的赶脚。
接下来15年4月复出后,便是我跑步的第二阶段,用理论指导实践,知行合一,重视跑步技术,制定好训练计划和周期,定期检视总结,慢慢尝到甜头,2015年井喷似的跑了23场赛事,2016年也有30场,算起来两年多已完成55场全程和2场半程马拉松,高强度下不仅无痛无伤,而且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现在回想起来,纵然自己在跑步初期走了一些弯路,在资源和经验有限的情况下摸索试错,也是机会让自己停下来思考方向,同时感谢家人好友的理解帮助,还有赞助商和跑步培训组织给我的技术支持,不然会错过更多跑步风景。2017年的跑马目标不再是刷数量,更多的是享受跑马与旅行中的乐趣,多些感恩多些沉淀。
▲ 这些年我跑过的马拉松
Q: 跑过的赛事中,有哪些体验最难忘?
马拉松比赛背靠背的经历有五次,其中印象最深的16年9月中秋期间一周四马,可谓挑战自己的极限。因9月中正好休年假,所以报了期间10号沈阳马拉松,国内首个夜跑赛事值得期待,而11号盘锦红海滩马拉松据说也是很美的,而中秋不巧有16号太原和17号北京两个赛事,两个马口碑均不错,都算是快速赛道,都难以取舍。但是一周四马,且两个都是背靠背马拉松会不会太虐了?不过考虑再三,一则已经尝试过三次背靠背的经历,二则6月兰马结束后夏季十五周训练计划执行了约三个月,除了7月跑了贵阳,效果没怎么检验,这次就尝试下,定好9月9日飞往大连转盘锦领取装备,9月10日夜跑沈阳,第二天9月11日盘锦马拉松,9月12日-15日休整,9月16太原接着9月17北京背靠背。
- 第1站:沈阳马拉松 -
沈阳马拉松为10日下午5点开跑,盘锦为11日上午8点鸣枪,算起来实际恢复时间还不到12小时,当时报名想着试试,最好双4小时内完赛OK。沈阳作为全国第一次城市夜跑,理念是不错的,让我们跑者体验了从昼到夜,从夕阳黄昏到华灯初上的渐进过程,也看到有荧光跑和cosplay等因素,加上热情的沈阳市民,确实诸多亮点。白天前半程有点快,半程以后还是以稳为主,安全完赛,3小时22分相比预期4小时节约了不少时间,赶紧返回酒店冲个澡加上来碗牛肉面,给身体来点激活能量,未作多停留赶往下一站盘锦。
- 第2站:盘锦马拉松 -
和好友老郭车上会合,此时大脑还处于亢奋状态,夜里火车上也睡不好,小睡不到一小时,加上晚点,直到凌晨3点才到酒店,基本没怎么睡,简单洗漱吃点早餐,4点半又赶去坐组委会的摆渡车,到7点多中途下车走了2公里行进到起点。盘锦路线为红海滩公路折返赛道,因错过了最美的季节,风景一般,观众较少,路途比较乏味。渤海边风大浪大,加上一早天气阴沉,出发时就有些寒意,13公里开始失温,又冷又饿又困,不得已哆嗦得走着,艰难行走到22.5公里食品补给站,吃到小蛋糕、士力架和香蕉,加上太阳公公适时出现,感觉体力有好转,准备往前赶,到35公里时3小时50分,此时还盘算着4小时30分完赛,结果心里一急,腹股沟拉伤,跑起来不得劲,后程便是以15分配速走下去,最后5小时31分光荣PW。
接下来就是恢复了,预备好泡沫轴和冰敷,加上对伤患处涂药,不甚严重两天就好得差不多。当然休息期间除了身体放松,心态也做了调整,总结盘锦教训,14号谨慎先到北京领取装备并慢跑,感觉无碍后来到太原准备下一场。
- 第3站:太原马拉松 -
太原是我的福地,15年的PB便是于此跑出来的。汾河两岸视野较好,地势平缓,路过的几个桥下坡道易将速度带起来,这次经过休整中,人倒不觉得很累,若非26公里肠胃出了点问题有所影响,也在预料之中的3小时20分轻松完赛。因太原至北京高铁众多,赛后转战时间较充裕,在车上遇到不少背靠背的小伙伴。
- 第4站:北京马拉松 -
作为国马,又是背靠背的最后一站,索性放开了。初步策略就是先跟下310兔子,看能跟多久,不过跑到半程时这段时间积累的厌跑情绪还是爆发了,速度也放下来了,此刻只求完赛吧。当跑到最后3-4公里时,有个小伙伴赶上来打算冲进325,于是带着加速,发现精气神又有了,临到终点前居然心里有点落寞,比赛就这样结束了吗?
以下是背靠背个人经验:
>> 赛前准备
交通:行程安排一定要紧凑但要预留机动时间
住宿:优先选择离起点近的经济型酒店,这样首先赢在起跑线,保证睡眠时间,早上出门时间更充裕,如果起点和终点在一处,更是省除了存包问题,轻装上阵
物资:清点物品清单,除了装备,辅助药物或用品随身携带,有备无患
饮食:一个人出门好多美食享受不到,一般以熟悉的饮食为主,头天面条米饭,赛前早餐面包牛奶,赛后视时间宽裕程度觅食
赛前认识:比赛前一天要对竞赛规程、比赛路线有个大致了解,结合天气预报制定比赛策略
>> 身体
身体感受是第一位,倾听身体的声音,通过个人感受结合心率数据判断身体状况,对应调整,不可勉强;而赛后恢复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冲个混合浴,泡沫轴随身带,间隙按摩。
>> 心态
有得有失,既然选择背靠背,在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出现两个状态高峰,所以没必要玩命冲,确保无痛无伤完赛即可;降低预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改善,便是好的;评估前一场得失、制定下一场计划。
>> 策略
* 赛中体力分配很重要,比如可以分别设定小目标;我推荐将补给站作为节奏调整和身体放松的节点,特别是后半程每2.5公里做了切割。
* 要将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困难做好预案,以不变应万变。
这次是我最疯狂的一次背靠背跑马经历,其实追求成绩或比赛数量并无多大意义,正如斯科特在《跑得过一切》书中所说,”生命不是比赛,更不是一场超马赛——尽管两者很相似。生命没有终点线。我们朝着目标慢慢前进,有没有达成当然很重要,但并非至关重大。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往目标迈进。我们踏出的那一步,正是你踩下的那一步“。这大概就是跑步最纯粹的驱动吧。
▲ 背靠背之旅
Q: 每天花在跑步上的时间有多少?月跑量有多少?
我个人计划性比较强,针对跑步也会将全年分成春夏秋三季计划,每季10-15周,并设定季度目的和目标,冬季作为休息调整期,少有具体计划。再将训练计划做成表格,分解到月周执行。每次训练完成后写跑步日记,进行记录分析,定期检视总结。初期以跑量训练为主,大致每周70-80公里,月跑量200-300公里,从15年开始转为训练强度为主,即遵循跑步心率控制,每周训练4-5次,工作日两次轻松跑加一次乳酸跑或间歇跑,周末长距离跑或参赛,休息日做交叉训练维持状态。
▲ 我的训练计划表
Q: 开始跑步以来,有没有哪件事印象最深刻?
在比赛中担任领跑员的经历有四次,在大连、在兰州、在六盘水、在合肥;其中记忆犹新的是2015年兰州马拉松的二兔之旅,赛前和同为430的配速员老郭制定的配速策略是前快后慢,我也自制了配速手环来把握时间。比赛时我们分工也很明确,老郭负责引导跟随者进站取水和补给,我负责控速和定时配速提醒,这一路上天公作美,阳光没有想象中的强烈,加上沿途观众不遗余力的加油,我们在行进过程中时不时提醒大伙注意呼吸节奏和前方路面状况,就这样大部队稳定向前,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人。当跑过三十五公里时,计时牌显示3小时39分,我们相视一笑,感觉本次配速员的使命已完成,于是让身后的小伙伴陆续超过我们,向更好的成绩冲击。很开心每次兔子成绩比较靠谱,通过实战积攒了做一名好配速员的经验,信心、责任心和耐心缺一不可,跑友的信任是我们前行最大的动力。
▲ 合肥400领跑
Q: 跑步带给你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感谢跑步带来的不一样的精神状态,在跑步中不仅可以充分体会到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及忘我的巅峰状态,而且当跑步成为一种习惯后,你会自觉地协调生活中各项事务间的关系,做好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因此也延展了你的生活的长度和宽度,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真谛,而我乐于去寻找与分享。
▲ 南昌马拉松赛后喜悦
Q: 你眼中一个优秀的跑者应该是怎样的?
村上春树先生曾说过“跑步要靠天性的契合,内心的热爱,严格的纪律性才可以坚持始终”,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对一个跑者的理想极致,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天性的契合当然需要身体力行,内心的热爱才是最大的驱动,严格的纪律性也需要通过执行力来达成目标。
▲ 广州马拉松赛后教练聚会
Q: 一天中,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来跑步?
我会选择晨跑。早晨是人一天精力最充沛的时刻,起床喝杯清水或蜂蜜水、吃点能量食物如巧克力士力架,热身收拾好行当出门,于晨跑中迎来阳光,心情也是极好的。
▲ 晨跑杭州钱塘江畔
Q: 哪本跑步书你觉得最值得推荐?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三浦紫苑《强风吹拂》,适合打鸡血。
技术类的《跑步,该怎么跑?》和训练类的《丹尼尔斯跑步经典跑步训练法》 两书为案上必读,详述最大摄氧量和训练周期和强度设置等,亦可结合《马拉松全方位科学训练指南:体能、力量、技术、心理》这本书阅读,徐国峰老师将其中精华做了再解读和落地。
进阶类的如《素食·跑步·修行》《坚不可摧·跑者耐力训练指南》不同趣向,值得一读。
▲ 我的跑步书单
Q: 给刚刚开始跑步的人一些建议吧!
我建议刚刚开始跑步的跑友此时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我为什么要跑步?
2. 我跑步要达成什么目标?
3. 我有多少时间可以跑步?
4. 我为跑步做了哪些准备?
当做好以上思想,还要对接触到的跑步理论资讯进行甄别,经验类的可供参考但不适用每个人,理论的干货足但要注意吸收消化,再加上有专业指导更是可以少走弯路。最重要的还是穿上跑鞋燃起来吧!
Q: 对很多人来说,跑步无法坚持下来最大的障碍就是无趣。再加上身体的疲惫,很容易放弃。你跑步时快乐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跑步里发现乐趣?
《跑步圣经》一书中有句感触:“跑步的难处不在于设法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情,而是坚持做任何人都能够做然而大多数人永远不会做的事情”,其实乐趣完全可以在跑步中觅得,比如轻松跑时我会选择静谧的环境,与周遭那风那树那鸟共舞,寻求放空的状态,用心聆听呼吸与脚步的声音,抑或与好友交流思考,释放接洽的心态,其间感觉洗礼一般;还有出差或旅游时,换上跑步装备,带双跑鞋就出发,通过脚步寻访不一样的城市也是其乐无穷。于跑步中秀出真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跑步看且无聊,却又何惧,让我们去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