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做研究

我是较早使用互联网的人,也把它用来做研究。最常用的研究当然是找资料了,除了大家熟知的到知网上检索文献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概括来说就是找资料、找工具,找人。前两者基本属于一般应用,最后一个关乎深度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做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助力。因此,研究者还需要网络素养、沟通技巧、合作意识和互联网思维。

一、作为工具

先说找资料,做研究的资料当然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也就是知网上的论文,当然还有国外的文献资料。但是论文论著并不是唯一的资料来源,来自业界的新闻报道、研究报告、各种数据都是做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查找资料也是做研究的一种基本能力,有了互联网会大大提高查找资料的效率,不过查找资料的方法还需要自己去琢磨。我曾指导本科生做大学生创新项目,一位聪明能干的女同学甚至打着我的旗号与别人合作,免费获得她研究需要的数据。

网上还有不少可以应用到研究的工具,各种数据分析、网络调查的工具、各种数据应用平台,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是付费的。比如我常用的清博指数,还有刚刚在微信上发现的网络投票小程序,这些工具对于做定量分析的研究者很有用。随着新媒体研究的发展,也需要学习新的分析工具,如社会网络分析。还可以利用付费知识问答到网上找老师,我就不时在分答和知乎上指导研究生和老师做研究写论文,我还在网上讲过一课《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科研水平》。

二、利于交流

除了找资料找工具之外,找人才是一门大学问。我的第一部专著《电视策划学》是与中央电视台王甫老师合著的。当时我还在地方电视台工作,在写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俩主要通过互联网来交流。记得早几年微博最活跃的时候,有一次学者们在微博上讨论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定义。我在讨论中提出一些新观点,结果《新闻界》看到后向我约稿。还有一次我在某论坛演讲中谈到互联网思维,听众把我的观点上传到网上,没想到结束演讲后几分钟我即收到《人民论坛》的一条私信,约我写一篇论述互联网思维的文章。这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研合作、成果发表都变得更加便捷。

一般同一所院校同一研究领域的学者并不多,往往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在过去只能在参加学术会议才能与相关领域的学者交流、讨论问题。但有了互联网之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人展开各种形式的学术对话,只要双方约定时间,拉一个群即可。你可以一对一的交换观点,你也可以一对多、多对多的进行主题讨论。在我的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往往采用两种做法,一是通过网络请教某位专家,二是在微信群里组织一次讨论(前提是建立或加入一个较高层次的群)。这些讨论不一定能解答我所有问题,但往往会激活我的思维和灵感。

其实在网上还可以找到学术领域的良师益友。我刚从业界转学界的时候,还不太会写学术论文,为此我找到新闻学大伽陈力丹教授的邮箱,把我的论文发给他。当时我们还不认识,陈老师往往把我的论文痛批一通,这也我进步很快。终于有一天,久久不见陈老师回信批评,正纳闷中有老师告诉我在《国际新闻界》上看到我的文章,那时我才知道力丹教授是这家权威期刊的主编。当然不是谁都劳驾得了大学者的悉心指导,一是你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二是要碰上像陈老师那样无私助人的真学者。

三、促进合作

做研究是一种创新活动,而互联网是可以赋能的。选题和方向是做研究遇到第一道难关,闭门造车常常漫无头绪,可以找该领域的学者们讨论一下,而互联网就是最好的连接工具。新媒体也是社交媒体,你可以通过建立或加入某些学术社群,通过与学者们的讨论可以获得研究的灵感。这些讨论不一定给你直接的答案和现成的选题,但通过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会拓展你的学术视野,改变你的思维定势,让你走出研究的迷宫。当然,也要会提问善讨论才行。在今天,通过微信群讨论、网上寻师、在线咨询等多种方式,确实可以大大推进你的研究。

当今,学术研究越来越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越来越需要组建团队来完成。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虚拟的协作空间和在线下的合作实体,对对一些重大项目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年,一方面我加入各种研究协作体,经常参与委员长年鉴、蓝皮书和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我的研究项目也需要组团,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并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合作,成为完成研究项目的关键因素。而在其中,线上联系和线下合作同样重要。

现在我就有两项研究通过网络展开合作。一是我组织了四所院校的老师和研究生共同拟定短视频研究报告,其中一人还在国外访学呢;二是我与哈工大的老师合写一篇论文,一个最南一个最北,万水千山隔不断我们的南北合作。诚然,科研合作往往建立在熟人基础上。但网上交流却不限于熟人,在共同研究旨趣的同行也可以尽情讨论问题。互联网让我们的交流与合作变得天涯咫尺,就看你能不能用好它。

诚然,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做研究也要注意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网上搜集的资料和数据要注意辨析真伪,要警惕网上哪些坑;二是网上交流要懂得尊重人,要学会沟通技巧,更要真诚和真实;三是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敏感,这是对方与你对话和合作的前提;四、不能仅凭虚拟空间的交流,线下的接触与交流也是必要的,那些严肃认真的学术活动也要尽可能参加。或许,互联网不只是工具,还能激发我们的灵感。

关于如何做好研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许有什么好经验?说说吧。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一:做研究从看论文开始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二:从质疑和追问中找选题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三: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四:不会讨论何以做研究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五:跨学科是研究的增长点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六:跨学科是研究的增长点

(0)

相关推荐

  • 从砖瓦匠到文字学家 | 张涌泉教授访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语用学种草 受 访 者:张涌泉教授 访 谈 者:张  宜[2] 地点:杭州杭大路10号渔悦龙宫酒店 时间:2017年3月24日,晚上9:00-10:30 张涌泉教授 张宜:今天是20 ...

  • 骆耀军:参加海外学术会议(麦吉尔大学学习速记五)

    3月16-19日去多伦多参加了2017年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以下简称AAS)年会,自己没有提交会议论文,纯粹是走马观花体验一下而已.回过头来想想国 ...

  • 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49南京师范大学苏芃

    专栏往期回顾 可以翻看本"话题"上下篇 青年学者说文献学 --049南京师范大学苏芃 2018年3月27日,徘徊于汉长安城遗址 个人介绍 苏芃,1981年12月生于江苏徐州,摩羯座 ...

  • 语义学者:尚需进阶的“学术秘书”

    "语义学者"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学术搜索的标准工具.图片来源:Unsplash ■本报记者 张双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科学文献数量大约每9年增加一倍,科学家读完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文献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九:研究不能为方法而方法

    在研究生开题的讨论中,不少同学往往在选题没有完全确定,研究的问题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大谈他(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似乎研究方法没选对其研究则无从谈起.我觉得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研究方法难道不是为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四)

    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做研究 我是较早使用互联网的人,也把它用来做研究.最常用的研究当然是找资料了,除了大家熟知的到知网上检索文献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概括来说就是找资料.找工具,找人.前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三)

    五.研究的资料怎么找? 不少人在刚开始做研究时往往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资料匮乏或者不知道怎么找,这样做起研究来就会有一种"无米之炊"的无力感.在此讲一点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1.文献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二)

    三.做好研究的初心和定向 一.好奇心比功利心更重要 现在有不少人写论文功利心都很强,往往到要毕业拿学位或评职称时才临阵磨枪,或者研究还没做论文还没写就想着如何发表.我很反对为写论文而写论文,平时没有关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一)

    一.做研究从看论文开始 我认为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现,论文与研究是水到渠成的关系,当然写作技巧与规范也是必要的,但相比研究来说它是次要的,故此我愿意将研究心得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八:做好研究的原动力

    做科研是一项高尚而光荣的工作,但做科研是很辛苦的,也不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如果以此为业,你不仅要耐住寂寞,还要甘于清贫.那么作为一名研究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为什么要做研究?或许有人说因为我喜欢,因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五:跨学科是研究的增长点

    新闻传播学有跨学科的传统,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本身就是依靠吸纳其他学科的学术营养成长起来的.但后来却慢慢陷入"内卷化"的泥潭,除了一些有必要的学术梳理和理论整理之外,不少研究者要么做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五:研究的资料怎么找?

    不少人在刚开始做研究时往往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资料匮乏或者不知道怎么找,这样做起研究来就会有一种"无米之炊"的无力感.在此讲一点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文献检索与相关扩展 做研究写 ...

  • “谭天教授教你如何做研究”之四:不会讨论何以做研究

    一.你确定你是研究生吗? 日前,有一位考研的同学问我,书和论文都看懂,但自己就是写不出来.我告诉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不思考不讨论,就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