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凶起来连爸妈都打?教你三个办法,巧妙对付家里的“小魔头”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会因为愤怒或者生气突然开始“打”人。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做?打回去还是忍着?

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 其实在孩子一到两岁这个年龄段偶尔也会发生打家长的行为,这是因为他还年幼、语言能力较弱,所以在用肢体语言来和家长进行沟通,这种行为不具有攻击性。

但是当孩子三岁左右时就开始长脾气了,同时也会出现让他感到生气和愤怒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打”就具有了一定的攻击性,家长就一定要开始重视起来。

有些家长会选择“以暴制暴”当场反击,虽然只是想让孩子知道被打是什么感受。

但是这种暴力的行为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产生“积怨情绪”有一天会反抗家长,要么在家长的“暴力”下变得缺乏主见、性格懦弱。

当然,如果家长一直在忍让孩子,那他就会把“打家长”作为发泄情绪的行为习惯,以后也会打别人。

之前网上有个视频是一个8岁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和他妈妈上演“大战”,这让前去调节亲子关系的心理师大吃一惊:为什么8岁的孩子会这么狠地打自己的妈妈?究竟是有多么大的深仇大恨?

经过心理师的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在攻击妈妈之前会有一个捏拳的自我控制,说明他是想要冷静下来的,但是妈妈的反击再一次激起了他的愤怒,于是越打越凶。

可见,家长的反击会更容易激起孩子的“暴力”。那面对爱打人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对孩子说“停下来”

在孩子出现打人的情况时,家长要及时地制止他并告诉他“停下来”,让他知道打人这个行为是不对的。

家长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多尝试几次就可以让孩子减少打人的次数,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

很多使用“暴力”来表达情绪的孩子通常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弱,为此家长可以尽量多制造些机会来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表达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当孩子得到家长的肯定后也会更喜欢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而非暴力。

3、家长不使用暴力

家庭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那么孩子就容易跟着学;如果父母总是打孩子,那么孩子也会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别人。

所以说,家长在管教孩子之前,首先要保证自己不使用“暴力”,然后才能以德服“娃”,娃自然也会愿意听家长的话。

所以家长在孩子三岁前就应该教会他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以暴制暴”地错误示范,这样只会让孩子越走越偏,并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