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沈一石的所作所为可不单单是为了最后一搏!

在《大明王朝1566》中,相信很多人对于浙江首富沈一石的做法感到困惑,前面我们也谈过几期,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必死无疑!

那么作为必死无疑的沈一石,他为什么要瞒着杨金水打着织造局牌子去买田,又为何临时改变主意变成了“奉旨赈灾”?

《大明王朝1566解密》69:大明王朝:沈一石“奉旨赈灾”背后的逻辑,不仅仅为了放手一搏!

注:这一期对话比较多,涉及到大量对话的内容就不一一列出了,大家结合剧情来看这一篇文章。

从淳安前线赈灾回来的沈一石,第一个要见的人还是织造局的杨金水,显然,杨金水也在等着他。

其实杨金水已经知道沈一石必死无疑,但是他死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死之前得讲明白为什么要瞒着自己?

进到里面后,剧中背景音乐正是芸娘所奏的《广陵散》,《广陵散》这部曲子多次出现,这里也说明,沈一石即将跟当年《广陵散》失传之前,嵇康赴刑场的命运相同。

杨金水见沈一石进来,亲自给他倒了一杯酒,用的是银杯子,并且赋诗一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随后,杨金水回复沈一石的问安的话,直接了当,语气中处处在挤兑沈一石,意思是讲,我杨金水没有什么过错,当然能回来,倒是你沈一石,好本领,三进三出,竟然没有醉卧沙场,厉害!

沈一石的表情告诉我们,他知道杨金水必然会用语气排挤他,而且他这次到府,就是为了消除杨金水心中的气:

“容我把话说完再喝可不可以?”

杨金水显然不放弃任何挤兑他的机会:

“可以啊,拖刀计,美人计,釜底抽薪,瞒天过海,三十六计哪一计都可以。”

美人计指的是前面沈一石伙同郑泌昌和何茂才陷害高翰文的事,釜底抽薪指的是他把所有粮食赈灾了,瞒天过海指的是他本来打着织造局牌子“低价买田”,成功的瞒过了所有人,最后来了个“奉旨赈灾”。

而拖刀计,其实此计是关羽的绝技,就是假装落败拖着刀逃跑,趁敌人追上来的瞬间,突然拖刀由下往上劈去,打的敌人猝不及防,仓皇落败。显然,杨金水把沈一石想的太阴了,认为他这次前来拜访也不怀好意。

沈一石不想当着芸娘的面讲,至于为何,后面会提到,可是杨金水毫不客气,甩出了绿毛龟的比喻,着实讽刺啊。

见杨金水猜忌如此强烈,沈一石顿了一下,缓缓说道:

“我对不起杨公公,也对得起杨公公!”

杨金水开始疑惑,其实什么叫既对不起,又对得起呢?

沈一石:

“这件事从一开始我们就错了!”

杨金水显然没跟沈一石在一条频道上,他还在想着怎么甩锅呢,一再给沈一石强调,你所谓的“我们”是不包括“我”的。

现在杨角风来给大家详细阐述,沈一石所谓的“我们”一开始就错了:

关于“改稻为桑”政策的出台,其实就是嘉靖帝一拍脑子决定的事,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利益纠纷,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然而胡宗宪不听从严党的要求,推三阻四延缓该政策的推行,但凡他们能静下心来听听胡宗宪怎么说的,或许就不会造成现在的情况。

可是他们都错了,错在了“改稻为桑”这件事是有旨意的,也就是说,这件事是嘉靖帝要督促做好的,有了这个前提,他们才全力推行。

这中间不管是“马踏禾苗”也罢,“毁堤淹田”也罢,并没有阻碍他们推行的决心,真正出现问题,是在高翰文、海瑞和王用汲来到浙江之后。

而嘉靖帝推行“改稻为桑”政策,目的是为了多产三十万匹丝绸,以弥补国库的空虚。这件事的瓶颈是桑田不够,老百姓又不愿改,只能用粮食买田,而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按照市场价买田,沈一石根本买不下多产三十万匹丝绸的田。

而且这条利益链,郑泌昌和何茂才要吃一些,国库要进一大半,算到最后,即使沈一石不赚钱,也只能拿十担粮食买一亩田,显然这种卖法,高翰文和海瑞等人是不同意的。

以上就是沈一石所面对的困境,怎么办?

杨金水听到这里,才有一些明白,开始让芸娘弹琴,之所以让她弹,其实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他要跟沈一石说掏心窝子的话了,琴声一起,芸娘也就听不那么清楚了。

随后杨金水开始跟沈一石说真话:

“几年了,我怎么待你的,你自个心里比谁都清楚,可你呢,竟然和郑泌昌、何茂才一起瞒着我……这两件事……你做了一件事,你都是在找死,我想不明白。”

沈一石再次语出惊人:

“为了公公,也为了我自己,为了我们能全身而退。”

随后沈一石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本来一开始,大家全力推行“改稻为桑”,后来朝中局势发生了变化,裕王为首的清流派跟严嵩为首的严党较上劲了。裕王他们不想以“低价买田”丢了民心,而严党他们又不想担这个恶名,最后才把这个锅甩到织造局,甩到皇上头上去。

杨金水不明白,郑泌昌和何茂才一开始就参与进去了,难道他们也能甩锅?

“这两个人就是两个官场的婊子……”

其实郑泌昌和何茂才就是这种人,前面多期也提到过,有好处急着分一杯羹,担责任,他们跑的比谁都快。不然的话,为什么要弄“美人计”让高翰文在前面背锅,又弄个“通倭”案,让海瑞去背锅?

在这一点上,杨金水跟沈一石是达成共识的!

俩人在某一点达成共识之后,杨金水对沈一石瞒着自己的事继续追问:

“美人计”逼着高翰文在前面挡子弹,“通倭案”又把海瑞推到了前面,“织造局灯笼案”又把宫里和皇上推到了前面,这些事,为什么要瞒着杨金水呢?

“在下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朝廷将来能知道,他们所有的事都是瞒着公公干的……”

下面不讲剧情了,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沈一石此举到底为了什么?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沈一石赶走了芸娘之后,他又毁了琴,其实这时候的他是怀着必死的心情去赈灾的。而之所以违背何茂才和郑泌昌的命令,这仅仅是他的一线希望,万一嘉靖帝念及恩情呢?

如果嘉靖帝掠之于民不成,仍要掠之于商,那么沈一石就得安排后事。

而要安排后事,就需要人去做,遍观整个《大明王朝》,能帮忙做这件事的人只有杨金水。所以,他要保住杨金水,事实上最后他确实做到了,而要保住杨金水的关键就是,让朝廷错误的认为,杨金水根本没参与这些事。而一项最有利的证据就是,杨金水给朝廷去的那封信,那封信讲的却是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牌子买田之事。

虽然谎报军情有罪,可是这个罪罪不至死,但如果没有这一出,那么杨金水确实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他跟郑泌昌和何茂才的关系。

就这样,沈一石可以背掉所有的黑锅,但是也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杨金水要保护沈一石的家人,包括芸娘,这也是他放不下的牵挂,而杨金水,显然会答应这个请求!

与此同时,杨金水还乐观的给他讲,自己要上书给吕公公和皇上,讲明白事情原委,保一保沈一石!

岂不知,查抄沈一石家产的圣旨,已经在路上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