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经方,不会六经辨证,没法用!哪六经?三阳三阴
黄帝内经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二)
有时候我们经常查身体,各种生化指标都正常,但是病人并不舒服,但却查不出毛病,因为一定要过了厥阴才是病!所以用生化指标来检查病的时候,有时一旦查到就是重病!比如今天查心脏没有病,明天就查出了心脏病,因为这是病情在转化的过程中是没有症状的。
如果用六经辨证就比较能早期发现病情,中医认为太阳上面就是正常人,经过六经之后才会生病,所以六经传变,中间不论是在哪个阶段,我们进行治疗,都不会出现病症!
六经辩证出自于黄帝内经,经方用的就是六经辨证,不用气血营卫!
太阳、少阳、阳明,到阳明这个时候病就停止了!
太阴、少阴、厥阴,厥阴就是阴的尽头,所以肝脏就是人身上最后的脏器。
太阳证,有两种可能:
1、进入阳明,进入阳明就会停止,不会再继续进入了,因为阳明是纯阳。
2、进入少阳,进入半表半里的中间,有机会停在表上,也会进入里。
所以纯阳不会再入里,半表半里才有机会进入里,因为少阳是开门的时候,贼邪进来的时候,会跑到内脏里去!
六经偏盛
人身上经络的俞穴,可以治疗阳气过旺,当过旺时,我们可以取它的俞穴。
太阳经脉偏盛,会造成病人手脚冰冷、气逆呼吸短促,这是阴不足,阳气有余,太阳是阳脉(阳气是气,很轻,会走到四肢),当阳气旺就会独盛于上,跑到头上去,这个时候四肢就会冰冷。此时用表里俱泻的方法,不需要补阴津,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
阳明经脉偏盛,就是太阳、少阳两个阳并在一起了,是纯阳明!应当泻阳补阴,因为阳很盛就把阳泻掉一些,补一点阴,当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补太阴经的太白穴。
少阳经脉偏盛,因为阳蹻脉跟胆经是并在一起的,所以少阳经脉气出问题的时候,气就会逆,造成阳蹻脉的前部肿胀,胆经的俞穴是临泣穴。
太阴经脉鼓搏有力,要细心的查明是否是真脏脉气,如果五脏的脉气都少,胃气也不平和,此时病在足太阴脾,应用补阳泻阴,补足阳明之陷谷穴,泻足太阴之太白穴。(太阴脉就是三阴的脉,脾胃是表里,可治它的俞穴,因为阴太盛,这个时候补阳泻阴)
少阴经脉偏盛,这是少阴的脉气逆行所导致的,阴气不能上行,阳气只有独自盛于上,会使肺、心、脾、肝四脏的脉绷涨起来,过剩的气又会进入肾,此时治疗最好在经络上用泻阳补阴的刺法调和!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络穴飞扬,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络穴大钟!
厥阴经脉偏盛,寒气停在身内,在厥阴经的时候,此时因为肝气虚弱,肝是母,母会生子,木会生火,寒气就会进入心脏。当进入心脏的时候,病人会说很冷,像一股寒气进入心脏,因为寒嘛,外面发冷汗,此时须注意饮食和对症下药,并取厥阴经下部的太冲穴,以泻其邪。
六经脉象
1、太阳是三阳之最,是最表,所以脉是浮的,轻轻一按皮肤就能感觉到,伤寒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少阳只有一阳,脉滑而不实
3、阳明是重阳,脉大而浮,因为阳明是纯热证,阳明但热不寒!
(太阳证时还有寒;少阳证时往来寒热,还有寒;阳明就全是热了!)
4、太阴脉,脉虽始伏,而实鼓击于手,未全沉,时大时小。
5、少阴脉,就是左手的尺脉(肾脉),少阴的脉比较沉,在身体里,沉而不浮,沉在底下。
6、厥阴的脉,因为是阴的极限,阴极会生阳,所以反弹,所以厥阴的脉,有时大有时小!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网名:半夏
学历背景:同济硕士毕业,台湾中山大学硕士交换生。
药学本科、管理学硕士
执业资格:执业药师 、心理咨询师
工作经历:多年医学教育领域工作
爱好:读书,尤其喜欢看中医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