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都去哪儿了?
好老师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我就毕业了
寒窗苦读十二年
怎么好老师一个都没看见了?
定场诗一首。
又是一年放榜时。
要不了几天,各大超级中学的红榜又贴出来了,比如宁波的镇海中学、杭州的杭二中、河北的衡水中学、陕西的西工大附中等等,这些著名的超级中学又将迎来一片艳羡的啧啧声。
要成为一个超级中学,归根结底就是一样:优秀的老师。原清华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话不光对大学是对的,对中学乃至小学也都是对的。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事实上现在年纪在30-40岁的一代都有这样的经历:曾经的学生时代,无论是什么级别的中学,总有那么一两个特别好的老师的存在。所以在二十年前,一般的县级中学(并非县里最好的中学)还存在考上清北的可能。然而到了现在,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普通中学中几乎再无任何拿得出手的老师和高考成绩。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原来散落在各处的好老师都去哪里了?
清华校长梅贻琦
我们先来看好老师是如何养成的。
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是要。。。天赋。这里的天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二是口头表达能力。我们以往对好老师的认识有个误区,工作刻苦爱岗敬业就是好老师。一个好老师当然要工作刻苦爱岗敬业,但不是工作刻苦爱岗敬业就是好老师。换句话说,哪怕他天天吃喝玩乐书也不翻题也不做,但是带出的学生成绩一个赛一个的棒,这就是好老师。衡量老师水平最重要的标杆就是看他能把学生带成什么样。一个对所教课程的习题都要做得汗出如浆的老师能教出多好的学生?所以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没有聪明的头脑是办不到这点的。
然而不幸的是,理论学的好只是当好老师的第一步。自己懂和把别人讲懂,这其实是两门学问。我见过很多高手,给他草稿纸加上让他闭嘴,真是没有解不开的题,但是让他把这东西讲明白?呵呵。。。比如说三角形内角和180°,我这么讲给一个初学者听:
我们接下来来考虑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我们知道,平面上每点的法向量都是平行的,所以有很好的曲率性质。而在球面或者伪球面上的时候,三角形分别是外扩和内缩的。因此平面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最简单的情形。当曲率退化成0以后,内角和恰好是180°,这个结论是trivial的。。。
你是不是想砍死我?
这种像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老师其实也不少,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是教学能力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好的老师能够用最精炼的语言把要点讲给你听,并且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告诉你这东西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是这样,可以怎么拓展,你们要是犯错会有哪些情况,不光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还能告诉你什么是错的并且为什么错。讲真,好的老师和差的老师之间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近四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师资有过两次红利。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大量的优秀考生因为家庭贫穷,特别是农村考生——往往放弃选择读高中考大学,而选择更快能解决生计和户口的中专和师范。现在的学生可能难以想象,但是在当时,农转非的诱惑不啻于现在给你分套70平米的住房。因此最优秀的这批学生中有相当数量分流进了师范。
然后还有关键的一道坎:分配。毕业分配是随机的,所以没有门路的优秀毕业生就分到了各个县中以及乡镇的中学,经过几年的摔打之后这些人往往能成为骨干力量。
第二次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被分配到了很偏远的地方教中学。这两次基础教育的红利,到现在也差不多吃完了。
动摇这种百花齐放局面的基础一是时间的选择,很多人都退休了或者转行了,毕竟聪明人做什么成功的可能性都比一般人要大;二是人才的流动增加了。到了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户口的重要性削弱,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失衡,大量的东部地区的中小学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掠夺优质的师资。我认识好几个非常优秀的县中的数学老师都是被广东的中学当年直接年收入加个0的方式从湖南湖北挖过去的。
而取消了包分配之后,人才更是因为马太效应越来越向资源集中的地区聚拢。这边给五万,那边给六万,很多人不会跳槽;问题这边给五万那边给五十万外加北上广的户口呢?有几个老师能抵挡的住这样的诱惑?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一般中学的老师的来源。一般情况下,现在的初中老师的构成,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或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而高中老师大多数是重点师范院校或重点大学相关专业毕业的。从整体素质上来说比起当年的老师肯定有所提升,但是顶尖的老师和以往相比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个超级中学去了。在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潜在的优秀师资根本不会考虑一般的中小学,必然往名校扎堆,偶尔有那么几个“流落”出去,一旦成名早晚也会被挖走。中学生相对还是很不成熟的,学业的好坏和老师的关系挺大,而一个学校的尖子能不能培养的出来基本只和这个学校最好老师水平有关。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过很多中学数学老师,都是各中学的骨干力量,但是对数学的理解让我直叹气,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尚不如二十多年前我的老师们对数学的理解。举个例子:我曾经出过这么两个题目给某个骨干教师培训的数学老师做:
第一,能被9整除的整数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么做?
第二,因式分解x^10+x^5+1
第一题前一问都答出来了,第二问答出者寥寥;第二题就一个做出来了。
我当时真是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还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水平,所以现在的中学里的好老师的分布太不均匀了。
早在21世纪初,清华附中招数学老师的要求就是数学博士,而且本科必须是清北等几所学校数学系毕业的,参加过集训队的优先,一旦入职给的清华大学的编制,和清华教授同等待遇。你一般的县中能比的了么?再者说好学校的学生背后的家长手中握有的资源能是乡村中学孩子的家长比的了的?没有指令性的计划分配,全靠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操作,换你有这样的智力资本,你又会作何选择呢?所以,好老师还是存在的,不过几乎都去了最好的学校罢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有一次开会的时候骄傲地说:人大附中能开出14门外语课!结果很多参会的乡村中学校长就激动了,说我们连英语老师都捉襟见肘,你们这也太奢侈了,不欢而散。
除了学校会挖人,教育机构也会疯狂挖人。比如著名的教育机构高X,学X思等,给出的薪酬远远高于体制内的教师。高X的作法更绝:其创始人很多都是P大数学系的高手,而且不乏在IMO上夺金的高高手,他们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直接跑到P大数学系大一大二新生中寻找潜力股,加以培养,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还有很多重点中学的好老师,直接从体制内跳出来单干,也是导致优质师资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现在的好老师还是有,只是一般的学校里怕是要绝迹了。以后的高考,怕是越来越要成为超级中学的游乐场了。
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