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运动脾气虚、百合、不想短命莫睡三觉、寒邪、脾肾湿寒病因、秋分三宜、沙参玉竹麦冬鸽子汤

不运动就是导致脾气虚的一个直接原因。所以适当增加运动,有利于脾胃功能的增强。有什么运动推荐? 除了慢跑或散步,有一个动作很适合调理脾胃,就是《八段锦》中的——单举,调理脾胃需单举。动作要点: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屈膝,两个手掌做抱球状,捧在腹前。然后左手抬起来,往上撑,右手往下按,然后交替。
最近外感的孩子逐渐增多,与开学上火、下雨、天气转凉等均有关系,白露节气过了以后主要以寒和燥为主,所以鼻塞,嗓子疼的表现增多。
家庭解决办法:
   1.多喝汤、水、羹、粥等润燥食物(最好为白色)
   2.忌口寒凉、油炸、饼干等燥热耗阴食物。 
 3.及时做情绪疏导,尤其是刚入园的小豆苗,各种情绪交杂,一定注意关照她们的内心世界,另一年级小豆包也需要关照,帮助孩子们适应幼小衔接。
4.发现宝宝异常,请及时调理,杜绝疾病发作。

百合,需要被正名的药食同源食材。它不仅是食物,是中药,是“百年好合”的寓意,或者是其他的含义,它更应该回归它在中医的最实用的功效上:小药治大病。《中药大辞典》记载:百合,味甘、微苦、微寒,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常用于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湿疮等。也就是说,如果您有以下的症状,您平时就可以常吃些百合:“精神恍惚、焦躁;想吃吃不下、想睡睡不着、心情抑郁、四肢沉重乏力、怕寒又怕热;口苦、小便黄;鼻炎、鼻塞、流鼻涕;脚气;久咳、阴虚体质......”
百合还是秋天的时令菜,现在吃最合适不过了。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尤其是到了深秋,人很容易有悲秋的情绪。《素问》曰:“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大致意思是说,人在悲的时候,会影响到肺气的宣降。上焦之气不能宣通,荣卫之气不能正常布散,热郁于中,则耗气伤阴。百合能散上焦郁热,补气养阴,不仅能缓解悲秋的情绪,还能缓解对身体的影响,对阴虚体质的人更是大有裨益。
需要注意的是,百合适合久咳、阴虚的人,如果是外感初期就不太适合,尤其是风寒感冒、肺寒咳嗽时,容易因其收敛凉润之性而不利于邪气的发散。
百合的用量比一般的药要大,即使是用于食疗目的,干品也需要用到30克左右。它的最佳搭配是鸡子(鸡蛋黄),适合大部分人秋天养生食用。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比如焦躁、抑郁、失眠,可以搭配地黄:取干百合30克,生地15克,粳米100克,将干百合、生地浸泡、煎煮,药汁加入粳米熬粥即可,还可用来预防和缓解更年期急躁易怒、心烦、烘热汗出等症状。也可以取干百合30克,知母10克,水煎后代茶饮用。
孩子阴虚咳嗽,蜜蒸百合、冰糖炖百合都不错。
蜜蒸百合:干百合100克,蜂蜜50克拌匀蒸熟,于睡前食用,还适用于神经衰弱、睡眠欠佳、口干等症。

俗语说的“不想短命,莫睡三觉”,是指哪三觉?
俗语说的“不想短命,莫睡三觉”,是指哪三觉?
生气的时候入睡
睡觉能有效缓解身体疲劳,
舒缓情绪与压力。
但如果睡前情绪起伏很大,
易伤及肝脏,也易做噩梦,
加重身体内脏器官的负担。
生活中遇到不顺心事情在所难免,
但入睡前一定要保持好心情。
醉酒后入睡
喝醉后不仅会大脑昏昏沉沉想睡觉,
还有一些人易出现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的表现。
醉酒后直接躺下睡觉,
易出现呕吐物长时间堆积到人的气管中,
从而造成大脑缺氧,
严重甚至还会有猝死的危害。
醉酒之后可以坐着休息一会儿再入睡,
选择侧卧的睡姿更合适。
黑白颠倒地睡
晚上熬夜白天睡,
这种睡眠方式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衡,
五脏六腑功能紊乱,
对肝肾的损伤尤其严重。
最好的方式是随着太阳的升降而工作休息,
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但如果因为工作无法避免,
那尽量保持规律的睡觉习惯,
缓解这种日夜颠倒对身体的伤害。

你知道吗?在古代,如何睡觉以及如何睡个好觉,有很深的讲究。古人认为,睡觉不仅是休息,还是一种养生;不仅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学问。
古人的“睡眠原理” 
具体说来,是“人定”之时。人定是什么时间?古人将现代一天的24小时,划分为十二个单位。人定之时,就是亥时,相当于现代21点至23点。人定,又称“定昏”、“夤(yín)夜”,意思是:夜已深了,人们应停止活动安歇睡觉了。最晚不要超过子时,因为“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
 “卧如弓”睡姿 最能提高睡眠质量
睡觉的姿势,主要有仰卧、俯卧、侧卧3种,哪种更好呢?古人七字评价:“侧龙卧虎仰瘫尸”。最讲究睡觉的宋代人还总结出一套理论,如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曾推出22字《睡诀》:“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睡侧而屈”,即古人常说的“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中的“卧如弓”。古人不喜欢“仰卧”,儒家圣人孔子即反感这种睡姿,可能是受孔子观点的影响,古人睡觉时最忌讳“挺尸”,提倡“睡不厌屈,觉不厌伸”。
为何古人认为侧卧好?古人认为,侧卧以向右为佳,还有称之为“吉祥睡”。从现代医学看,心脏位置向右,肝脏则位于右胁部,胃肠的开口全在右侧,这种睡法可减轻心脏压力。
“吉祥睡”尤其适合老年人,清代曹廷栋在其养生著作——《老老恒言》里记载:“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宜舒脾气。”这些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睡觉养生之法,可以有所借鉴,倒不必拘泥,以自己最舒服最惬意的方式最好~

寒邪的性质,你了解吗
寒易伤阳
寒为阴气的表现,其性属阴,
故寒为阴邪。阳气本可以制阴,
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
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
“阴盛则阳病”。
寒性凝滞
凝滞,就像结冰了,
凝结阻滞的意思。
人身气血津液的运行,
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畅通无阻。
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
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
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
寒性收引
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
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
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所以,冬天往往是疾病的高发期,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又如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
另外肢体关节疼痛痹证等也多因触冒寒凉而诱发加重。

[疑问]人为什么会脾肾湿寒呢?
湿邪、寒邪外侵
8、过食寒凉,如冷饮、蔬果等。 
9、曾因为减肥和便秘,吃一些寒凉的药物。  
10、喝啤酒、吃海鲜。
11、久居湿寒之地,常吹空调冷风,或穿得太少。 
脾负担过重
饮食过于丰盛、油腻,脾的负担过重,对湿气的运化不完全,导致湿气内停。
体质遗传
1、父母体质不好,把湿寒遗传给孩子。
2、母亲怀孕的时候过食寒凉。
3、女性妊娠反应过重(呕吐较多),孩子摄入营养不良,先天脾肾不足。
不良因素导致阳气受损
4、经常熬夜。
5、胆胃上逆体质。
6、房事过度,或自慰过频。 
7、生孩子或流产。
即便是小小的微光,
[月亮]铆足全力,也能照亮夜空;
虽然是点滴的温暖,
慢慢汇聚,照样暖身护阳。

秋分·三宜
暖足
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寒凉渐重。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首先要做到足部保暖。
除了穿上袜子,换棉拖鞋以外,
平时可以做做“踮脚尖”的运动:
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
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
添衣
秋分过后,不再宜“秋冻”。
昼热夜凉温差较大,不要穿短裤、
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
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
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人、
老人和孩子,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
早睡
秋分天高气爽之,
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
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

讲了那么久养生,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呢?张教授在《黄帝内经》这门课里,早就把道理和方法说彻底了。今天再为大家整理出,3个比较核心的养生原则,供大家日常养生参考:
 外避邪气,内养正气 
《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生存于天地之间,与自然同气相求,受其影响,所以养生活动也要顺应自然界的,
阴阳消长变化规律。
 饮食规律,起居有常 
“有常、规律、节制”,大凡养生事宜都离不开这3点。《素问》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所以饮食要节制,运动也要量力而行,劳逸结合,否则反伤身体,比如造成膝盖损伤等。起居有常最好的方式,是顺应四季阴阳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的人尤其爱熬夜,这更是要不得的,但是说再多也还是需要,大家实践起来才有用。
志闲少欲,心安不惧,形劳不倦 
说到底就是要活在当下。不要太沉浸于过去的荣辱,也不要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和期待都放到未来,而是要为现在的自己而活,生活中尽量做到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不过度劳累等。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身心都健康才是最好的结果。
生津润肺
秋季燥邪易伤人津液,津液耗损会出现燥象,可睡前喝蜂蜜水,补充机体津液。也可以通过百合、沙参、麦冬、天冬等具有滋阴润燥、灌溉脏腑的中药来弥补秋燥对身体的损伤。
食谱推荐:沙参玉竹麦冬鸽子汤
配料:麦冬 15克、枸杞 5克、沙参 15克、玉竹 20克、蜜枣25克、鸽子1只。
做法:将老鸽剖洗净,去除内脏,老鸽可整只也可斩块,然后放进开水锅内焯过,洗去血水备用。蜜枣和枸杞冲洗沥干待用。玉竹、沙参、麦冬各泡20分钟后洗净备用。把所有材料倒入锅里,加1.6~2升的水。大火煮开后调最小火煮1.5~2个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这款汤有滋阴润燥、柔嫩皮肤的功效。特别适合养生、养颜。沙参、玉竹、麦冬药性温和,男女老少皆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