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亿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支付宝向左微信向右

《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支付宝以53.76%的市场份额继续夺得移动支付头名。

文 | 邓海霞

编辑 | 斯问

进入2018年,移动支付市场的一池春水被搅得颇不平静。

6月30日,包括支付宝、微信在内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全面接入网联,全面进入“断直连”时代。

但监管的变动并不影响这个火热的“风口”。今年上半年,腾讯金融被资本市场估值超过1400亿美金,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被称有望超越科技独角兽蚂蚁金服。

不过,究竟孰轻孰重,应该需要市场的验证,线下的老百姓最有体感。

菲律宾人Grace一周多前用港版支付宝AlipayHK为远在菲律宾的家人转账,只用了3秒,“太酷了!”;

线下菜市场的小摊主老张,通过一张“二维码”就能做生意,再也不用担心假币的烦恼了;

市民小邱免押金骑走哈罗单车,坐可以支付宝扫码乘车,去哪儿就说走就走……

当然,对巨头们来说,数据才意味着用户。

在易观日前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支付宝以53.76%的市场份额继续夺得移动支付头名,腾讯金融第二季度市场份额达到38.95%,位列市场第二位。

相比微信的社交优势,支付宝搬出的“高频”打法似乎更让人印象深刻,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支付宝连续5个季度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不动。或许,这才是“多维VS高频”竞争的看点。

争夺线上高频应用入口

支付宝与腾讯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宝座之争向来激烈。

回顾2017年四个季度的数据,移动支付市场的前二甲位次保持不变,支付宝以领先优势占据市场份额头把交椅,微信不甘落后,凭借社交优势征服庞大用户体量。

这样的座次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根据Analysys易观日前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8年Q1,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超过403645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6.99%。

支付宝以53.76%的市场份额继续夺得移动支付头名,腾讯金融第二季度市场份额达到38.95%,位列市场第二位。

业内人士分析,相对于传统电商销售旺季,第一季度进入到传统社交类支付交易规模增长高峰,虽然理财和消费金融等传统支撑行业增速因为强监管等原因呈现回落态势,但整体交易规模依然在刚需的支持下保持增长,第一季度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继续增加。

的确,第一季度,支付宝延续对线下扫码业务的大规模投入,尤其是借助红包继续带动交易规模、用户规模增长,带动了个人转账业务增长,而且支付宝信用卡还款继续保持免费,吸引了部分用户转换平台。

随着余额宝引入更多基金、丰富购买渠道,余额宝6支货币基金合计规模达18602亿元,半年增长18%。

反观微信,虽然信用卡还款业务收费有所冲击,不过受益于传统强势季度社交支付交易规模的增长,腾讯金融的总体规模增加还是较快的,个人转账类业务也因此受益,再加上摇一摇红包等活动对线下交易的拉动,腾讯的份额环比增长了0.8个百分点。

不过,与线上红包、电商等最常见争夺战相比,交通出行领域的攻城略地更具代表性。

6月1日,永安行公告披露,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20.6亿元新一轮融资。

4月,据第一财经报道,蚂蚁金服参与哈罗单车近7亿美金E轮投资。

有了大股东的加持,哈罗的推进雄心勃勃,3月13日率先推行“全国信用免押”,两个月后亮出了全国免押的成绩单:注册用户增长70%,日订单翻了一番。

面对押金难退阻碍新用户入门的门槛,蚂蚁的免押服务,为哈罗增粉的同时,也借由自己的移动支付工具,转换出高度的交易频率。

无可否认交通出行的市场潜力,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每天约有2.5亿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国公共交通年完成客运量超过900亿人次。面对用户基础庞大、符合移动支付小额高频属性的公共交通的刚需市场,腾讯显然也不会缺席。

无论是5月的上线深圳地铁,还是6月上线上海公交,马化腾都亲自为腾讯乘车码站台,这是他为数不多亲自力行亲自站台的活动,可见场内玩家的重视。

而今,支付宝和腾讯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71%,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围绕支付宝的多维与腾讯的高频之争,似乎从未间断。

可以预见的是,在电商、出行、单车与O2O生活服务等具有交易的高频场景,是任何移动互联网企业都不会错过的入口,因为获得移动支付的交易场景,才有机会把移动支付的工具渗透其中。

差异化的市场布局

差异化的布局,可以看出巨头们对市场的不同考量。

2017年2月,支付宝推出面对线下小微商家的收款二维码。商家可以享受到无担保、免抵押的金融服务,实现线上店铺和线下门店会员体系、销售体系的打通。

5月3日,“码商成长计划”的发布,将线下近一亿的“码商”牢牢收拢。

蚂蚁金服不止一次地对外表示,希望能够服务“草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为未来的金融服务提供支撑。自此,一个针对B端生态型服务的格局十分明显。

在“多收多贷”的体系下,商家的每一笔收入都能转化为信用积累,让路边的小摊也能轻松获得贷款。有了庞大小微商家群体的拥护,培养他们移动支付的习惯就更加方便。

反观微信支付,虽然有着天然的社交优势,但因为今年微信信用卡还款收取手续费而“惹众怒”,流失不少用户。

另外,近日微信宣布全面收取信用卡还款手续费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导致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腾讯金融同比下滑0.56个百分点。

微信的金融计划也似乎并不在此,从微信金融的版图看,除了第三方支付,还囊括了微众银行、征信、小贷、基金等业务。与微信用户数超10亿的数量相比,理财通官方宣布的用户数量仅为1亿,可见,即便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也不意味着能迅速打造出支付的专业优势。

从大层面来说,蚂蚁金服的自身定位也从Fintech到Techfin,即金融科技向科技金融的方向转变。

早在去年6月,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宣布:“蚂蚁金服所积累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成熟一个开放一个”。不到一年时间,蚂蚁金服就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定损宝2.0技术开放,余额宝向更多基金公司开放,花呗首次向金融机构开放……金融产品全部向金融机构开放。同时,蚂蚁金服还先后与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支付宝与微信的“一升一降”的局面,不难看出,站队支付宝的用户仍在大多数,不仅仅是因为支付优惠和蚂蚁理财的金融服务,或许还因为支付宝附着了“种树养鸡”的公益活动和“刷脸支付”的技术新潮。

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目光放到海外,支付宝与微信两大巨头因业务重点不同,两者在海外扩张之路也各有差别。

支付宝的模式非常明确——在当地挑选优秀伙伴,支付宝做技术标准输出,新兴市场的创业企业不用再从头开始做底层架构,包括弹性可扩容的云平台、风控系统、大数据应用。

自2015年在印度市场首次成功后,支付宝不断复制这一投资合作模式。

目前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在境外与当地合作方打造了9个本地钱包,这些本地钱包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巴基斯坦、孟加拉,覆盖的总人口已接近全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测算,蚂蚁会为当地合作伙伴提供蚂蚁的技术经验,最直接的好处,能为他们节省5年以上的研发成本和发展时间。这也让移动支付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少有的反向技术和模式输出,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帮助当地国家发展的典型案例”,蚂蚁金服表示。

相比之下,微信选择了以华人线下支付为主要路径,以拓宽微信支付线下场景为目标。

2014年,财付通与韩国免税店合作,以网络免税店支付的方式切入海外支付市场;2016年8月,腾讯旗下的WeChat Pay(港版微信支付)获得香港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2017年10月底,正式在香港推出支付功能。

据媒体报道,在这一华人出境收付业务上,目前微信已接入40个国家。而支付宝目前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8种外币结算,接入超过10万家海外线下商户门店,范围涵盖餐饮、超市、百货、便利店、免税店、主题乐园、机场等终端支付场所。

在未来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下,接下来支付宝与微信的拉锯战还将更为激烈。

大家都在看这些

国家下了铁令:支付宝、微信付款流程今起将发生巨变

蚂蚁森林“分手地图”:南方比北方更容易分手?

3年,超700万企业组织,钉钉无招的逆袭

3岁的网商银行发布一个大动作,1亿中国人受益

电商在线长期招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