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衔时,这22位将领都不是正兵团级,为何能被授予上将军衔

五五授衔时,主要参考标准是1952年的全军将领的级别划分。根据这次级别划分,开国上将对应的级别应该是正兵团级。在38名正兵团级将领中,有35位被授予上将军衔,其他三位中,徐立清中将是主动要求降衔,否则的话也是上将,而许光达和王树声甚至是大将军衔。所以说,正兵团级别,是开国上将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在57位开国上将中,却有多达22位并非正兵团级干部,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来说说两位无军队级别者:乌兰夫和阎红彦。乌兰夫是蒙军司令员和政委,是内蒙古获得解放的头号功臣,而且他在解放战争中还派军队前往东北助战,为东北的解放出了不少力,可以说,乌兰夫无论级别还是贡献,都是完全够得上开国上将的,虽然当时不再担任军职,无军队级别,但依然被授予上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阎红彦是西北红军的代表,红军时期就做过军长,西北红军在革命中贡献很大,肯定要有一位代表当上将的,授衔时,阎红彦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军职,也是破格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也是无可厚非的。另外说说19位副兵团级上将。副兵团级将领,对应的军衔应该是中将,但是贡献特别突出的,则授予上将军衔,我们看看这十九位副兵团级上将的情况吧。周纯全,红军时期是鄂豫皖苏区政工战线的代表人物,解放战争时期又是东野杰出的后勤工作者,两个履历都有很大的代表性,最终授上将实至名归。陈再道,红四方面军的一员虎将,做过红四军副军长、军长、中野纵队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资历老,战功突出,是凭借百战之功得到的上将军衔,实至名归。

彭绍辉,出身于平江起义系统,是彭老总的一员爱将,战功极为突出,红军时期在红五军、红三军团,解放战争时期在一野,都有着名将之名,授予上将实至名归。陈伯钧、李天佑、洪学智、唐亮等人也都是前期资历极高,后期战功突出的名将,最终授予上将也是毋庸置疑的。而杨至诚则是后勤战线上的杰出人物,周桓擅长策反、兵运工作,解放战争时期策动曾泽生、郑洞国等国军将领起义,为东北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特别战线上的杰出代表,授予上将也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大部分副兵团级上将,都是前期资历高,后期级别够,革命岁月中功劳大,完全符合上将的标准。而在革命军队中资历相对较低的上将有韩先楚、刘震和吕正操,他们为何也被授予上将军衔呢?韩先楚和刘震在长征开始时都是连级干部,俩人曾经在一个班做战士,属于基层指战员,级别确实不高。当时他俩一个班时,他们的班长叫做陈先瑞,长征中在陕南坚持游击战,曾被主席称为“陕南王”,即使如此,陈先瑞授衔时也只是中将军衔,也就是说,按照资历来说,韩先楚和刘震最多都是中将的级别。

但这两位在长征结束后却迅速崛起,展现了他们出色的能力。韩先楚抗战前做到了师长,刘震则是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韩先楚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做到了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在东北扬名立万,将东野三纵带成了旋风部队。韩先楚指挥过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时期的汉江南岸阻击战,军事指挥艺术鬼神莫测,擅长突击迂回,长途奔袭,运动穿插,是一位军事能力相当过硬的将领。授衔时,韩先楚作为副兵团级干部,被主席亲自点名授上将军衔,凭借他的赫赫战功的确是实至名归的。刘震在抗日战争时期转任军事干部后,也很快显示了自己出色的能力,尤其是解放战争中,他带领的39军是四野最能打的部队之一。最终授衔时,韩先楚、刘震虽然资历不够,但是战功实在太突出了,授予上将军衔,没人可以质疑,也没任何异议。

另一位是吕正操,吕正操是抗日战争时期率领东北军一个团参加革命的,对当时的八路军可谓是雪中送炭一般的帮助,担任冀中军区司令员期间,吕正操率部取得了一系列反扫荡战斗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又进军东北,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的副司令员,虽然没有红军时期的履历,但后期劳苦功高,级别也足够,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无可置疑的。贺炳炎,是上将中唯一的准兵团级。那是因为他是湘西红军的代表,又是一野的第一军军长,作为湘西红军代表和一野战将的双向代表,最终破格授予上将军衔,有着很大的象征意义,也是实至名归的。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