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字小课:教你打造一套演讲sop,让演讲成为你的生产力
欢喜:我从这篇文章中收获最大的是自信。公众演讲我比较发怵,直到我看到这篇文章中说,演讲最重要的是传递有价值的思想。
我豁然开朗。
演讲有什么好害怕的,如果我有东西要表达,哪怕说得慢一点,只要把我的东西表达清楚了,给别人带来价值就够了。
小希是一名植物学博士,在工作中提炼出这套演讲 sop,可以帮你解决线上线下演讲问题。
引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过以下状况?
在公众场合发言,你会感到很紧张、不自信、担心冷场;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你有时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语无伦次;
在与别人对话时,你不知道该如何说服别人;
在作工作汇报时,你只会看着PPT讲,没了PPT就会手足无措;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你也想尝试制作短视频,或开发课程,打造个人IP,但不知道如何吸引观众、如何准备优质内容。
如果你有以上困惑,说明你已经意识到公众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社交、谈判、工作汇报、推销产品等各种场合,都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公众表达能力。这种公众表达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演讲力”。
沃伦·巴菲特曾说过:“学会演讲,是一项可以持续使用五六十年的资产。”
可以说,演讲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需的底层能力,是构成个人生产力与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演讲力呢?希望我们这次的演讲力课程可以帮到你。
这次的课程,我们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与大家聊聊演讲这件事:
首先,Why:我们为什么演讲?演讲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
然后,What:我们一起来看看,优秀的演讲是什么样的?它们到底好在哪里?
知道了优秀的演讲好在哪里,我们就有了目标,那么,How: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讲力呢?这就是我们第三部分,会给大家一些行动锦囊。
01
为什么要演讲?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why:为什么演讲?演讲的目的和意义在哪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听TED演讲时,虽然很多演讲压根儿跟自己学习的领域毫无关系,但是看完演讲,自己还是会感到收获满满。
也许你会觉得那些神奇的演讲之所以吸引观众,主要得益于演讲者天生的个人魅力和非凡的舞台表现。
然而,TED的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在《演讲的力量》一书中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值得分享的思想,就能发表精彩的演讲。在公共演讲中,唯一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自信,不是舞台展示,也不是流利的语言,而是有价值的思想。”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观看TED演讲时:有时,我们会惊叹于演讲者神奇的经历;有时,我们会被新奇的想法或创意冲击;有时,我们会因为演讲者的故事得到警醒,而回头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样看来,这些优秀演讲的真正魅力,其实在于:思想激发思想。演讲者将他们的经验和思想传递给观众,可以触发听众的思考。
而演讲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传递有价值的思想,从而影响他人。
作为科研人员,我自己曾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种科研报告型的演讲。
我发现,好的演讲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达出自己的专业思想。不管研究领域是偏理论还是实践技术,好的演讲人会用自己的逻辑串起知识的碎片,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作为观众,我们会从这些优秀的科研演讲人身上学到科学探索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理念,从而开阔了我们自己的视野。
而不受欢迎的演讲,往往浮于形式,言之无物,观众看过之后得不到收获,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其实,这样糟糕的演讲,暴露的正是科研演讲人自己薄弱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思维。
其实,不论是演讲、写作,还是人际沟通,如果没有思想和价值的传递,那么就是在浪费交流对象的时间。为了给交流对象提供思想,提供价值,我们就需要带着思想和价值来进行输出。
关于传递思想的重要性,沟通力培训教练卡迈恩·加洛在《像TED一样演讲》一书中也特别强调:“请记住,如果你的思想无法激励他人,那么无论它多么美妙,都是没有意义的。”
既然演讲的目的是传递思想、影响他人,那么,演讲就不能自说自话,必须有对象感,要注意与观众建立联系。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详细聊。
好了,第一部分,我们讨论了演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就是传递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价值,影响他人。
02
优秀的演讲好在哪里?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what::我们一起来看看,优秀的演讲是什么样的?它们到底好在哪里?
其实,早就有人研究过那些优秀的演讲。
卡迈恩·加洛,是具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演讲培训教练,也是《乔布斯的魔力演讲》和《像TED一样演讲》等演讲类畅销书的作者。他分析了500多个TED演讲视频,还与许多成功的TED演讲者直接交流了演讲经验,发现最受欢迎的TED演讲有以下共同点:优秀的演讲能带给观众新的信息、打动观众的心灵、演讲方式让观众永远记忆犹新。
《表达力》一书的作者贺嘉也总结得很好,好演讲的3个标准是:愿意听、记得住、能传播。
经过这段时间的主题阅读,我也总结了一下,好的演讲,具备3个方面的特点:
在内容上:能给观众提供优质、新鲜、独特的内容
在情感上:能给观众特别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在结构上:具备清晰的结构设计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好的演讲,是如何达到这3个层面上的优秀水平。
第1点:在内容上,好的演讲能给观众提供优质、新鲜、独特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往往能刷新观众的认知。
然而,要想给观众建立一个新认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们都有认知偏见,常常会忘记别人可能根本不了解我们所熟知的东西,经济学家罗宾.霍格思把这种现象称为“知识的诅咒”。
如何运用技巧向观众解释的新概念、新思想,破除“知识的诅咒”,这是演讲者必须面对的一大坎。
《现实的结构》这本书的作者戴维.多伊奇提出:我们必须区分“知识”与“理解”。“具体领域的知识会不可避免地变得专业化。但‘理解’呢?不,‘理解’不需要专业化。”
人们学习的方式是把新信息整合进既有的知识网络。
观众其实并不喜欢面对下面这样的情况:一个事实或概念突然被演讲者丢过来,听的人还没理解透彻呢,就被演讲者急冲冲地带着走到下一个观点。
那么,优秀的演讲者会怎么做呢?
《演讲的力量》里举了一个例子。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觉得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且持续发生,甚至对此产生焦虑。认知心理学家和作家斯蒂芬·平克就做了一个TED演讲,颠覆了大家对暴力的认知。
他首先用历史中发生过的暴力事件,告诉大家:我们人类历史上其实发生过很多比现在更多、更厉害的暴力行为。接着,他阐述了当今的媒体对暴力事件的渲染,可能导致我们对暴力发生率和程度的高估。
在这些铺垫之后,他用各种数据和图表,层层推进,证明实际上暴力事件比以前减少了很多。最后,平克依据这些事实数据,做出了他的思考和结论。
要说服一个人,我们常说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如何摆事实、讲道理,也是有技巧的。
平克不是一开口就把暴力减少的数据给观众看。而是先用历史资料,对观众内心普遍存在的旧想法进行了动摇。接下来,他运用了各种事实依据,层层论述,一步一步推导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就是《演讲的力量》一书里特别强调的推理的能力,也是《全脑演讲》这本书里提到的论证力。
大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证据表明:理解是层层递进的。要想解释清楚艰涩的概念或思想,就需要从人们已知的知识点上,一点一点累积。
我们可以把解释思想概念的过程,想象成建房子。我们要在观众已有认知的基石上,一块一块地添砖加瓦,直到搭建成我们想要达到的高度,帮助跨越“已知”到“未知”的鸿沟。
要跨越“已知”到“未知”的鸿沟,除了运用推理这个“搭建工具”,还有一个有力工具,那就是类比。
类比的好处,我很有感触。
有一次,我听到一个营销大V孙洪鹤讲创业的四种境界。他用“摸鱼”比喻没有工具的盲目创业,用“钓鱼”比喻有工具、但需要寻找哪里赚钱的偶然创业,用“网鱼”比喻能利用资源、人脉和思维能力等技能的精英创业方式,用东北的一种古老的捕鱼方式“挡梁子”来比喻直接垄断资源的企业家赚钱之道。
我从他的这一系列类比,联想到知识搜集其实可以做类似的类比。后来,我被邀请在欢喜笔记公众号做关于科研知识管理系统搭建的直播公开课,就立刻把这个类比运用进去了。
我用“摸鱼”比喻无目的的碎片资料搜集方式,用“钓鱼”比喻利用工具对单个目标资料的搜集方式,用“网鱼”比喻利用工具对文献资料的批量搜集方式,反响还不错。
充分利用推理论证和类比等语言修辞工具,就能把专业化的内容转化为非专业化人士可以听懂的内容,给观众提供优质、新鲜、独特的内容。
第2点:在情感上,好的演讲能给观众特别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这样的体验与共鸣,能让观众愿意听、记得住、乐于传播。
演讲不是辩论,目的不是要赢过观众。
我们不仅要使我们的观点或结论禁得住考量,还得让观众欣然接受,为获得新的知识而感到兴奋和心满意足,还因为共鸣而愿意去传播。
说到底,演讲,其实就是演讲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
所以,对象感很重要。
首先,演讲人要搞清楚听演讲的观众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想听什么、爱听什么、需要什么。然后,还需要思考:自己的内容如何能切合观众的口味和需要。
优秀的演讲人,都是与观众沟通的高手。
他们往往从演讲的一开始,就会与观众建立连接,培养信任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然后,随着演讲的继续,能用精彩的内容和结构设计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舞台上,他们常常会用眼神与台下几个观众进行眼神交流,或者利用笑容来打破与观众的隔阂。这些都是在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
在内容上,他们用一个好的切入点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关注。这个切入点可能是一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故事,可能是一段视频。
罗振宇2019-2020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场就给观众提问:“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你的心中有没有一个特定的人,在这一年、在某一刻,曾经点亮了你?”
这样的提问,快速地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又与观众产生了互动,还提供了思考的深度。
而故事呢,罗振宇的公开演讲中也没少用,有时用的是身边的故事,有时用的是新闻事件,有时用的是寓言或童话故事。
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有力证据证明,当夜幕降临,我们的祖先会围坐在温暖的火堆旁。大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大多数时间用来讲故事。可以说,人类的心智与讲故事是同步发展的。
认知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认为:“演讲者面临的挑战就是,使用基本上是一维的语言媒介去表达多维的结构。演讲者最初在脑海中有许多概念,借助语言的特质,他必须将其转化为一连串语句。”
故事,通常都是简单的线性结构,其实就是将多维的思考进行了降维。这种降维的方式能带领观众一步一步相前走,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仿佛体验了一遍故事人物的经历,也使观众更能理解演讲者的思想。
所以,好的演讲,在语言上,除了理性的推理,往往搭配了不少感性的元素,像故事、寓言、案例、段子、视频、图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我们在平时也应该多注意搜集这类资料。
第3点:在结构上,好的演讲往往都具备清晰的结构设计。
它们通常都有清晰的主线,能降低观众认知负担,还能让观众有收获感。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焦虑只会对演讲者产生影响。
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的保罗·金博士,却发现:听演讲的观众也会焦虑。
金博士认为,信息的积累会导致认知积压。演讲的时间越长,听众需要组织、理解和记忆的信息越多。这种负担会随着听众焦虑感的增加而增加,观众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这就是认知积压。演讲越接近尾声,观众越沮丧,也越记不住演讲内容。
好的演讲往往在结构上主线分明,所有的论述和结构都围绕主线进行。对于观众而言,就不存在理解和记忆上的负担,更容易接受演讲内容,也会对演讲内容记忆深刻。
如果把演讲比作一条项链。不管一条项链会附着多少复杂的珠宝或装饰物,串起装饰物的线只有一条,这就是主线。而围绕主线的分论点及论述,就像项链的装饰物,需要用合适的结构与中心主线相匹配。而如果主线上附加了过多的装饰,整个设计就可能变得沉重不堪。适当的留白,反而会给项链带来简洁之美。
那么,如何让演讲结构清晰分明呢?
《像TED一样演讲》一书十分推崇利用“三”的法则来规划演讲方案。
“三”的法则是指,人们能很好的记住三个信息,如果再增加信息,记忆的效果就会大大削减。
例如:美国独立宣言里的生命、自由和幸福,这三个词,在美国历史上举足轻重。据说,杰斐逊使用的是一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修辞手法——用三个词语表达一种思想。
“三”的法则,就可以运用在演讲的结构设计中,例如:
一个主线:可以附着三个价值点或论点。
一个论点:可以用三个论据来支撑。
一个主题:可以用三个故事阐述不同角度。
一个故事:可以有三个时间维度。
除了用清晰的主线结构来降低观众的认知负担,优秀的演讲还会有技巧地在演讲的关键节点给观众送上“礼物”,让观众有收获感——这就是金句。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的结尾,演讲的高潮部分,总是会给观众带来一个金句。例如:2018跨2019年的演讲,在最后,他引用了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名言:“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这种金句,既总结点亮了演讲的关键思想,又激发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表达力》一书的作者贺嘉老师对金句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分享给大家:
金句=内容的总结 有节奏的语言 引发情绪共鸣。
我们在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积累金句,可别“金句到用时方恨少”呐!
好了,我们来小结一下,what:优秀的演讲是怎么样的?它们好在哪里?
在内容上:好的演讲能给观众提供优质独特内容,帮助观众跨越“已知”到“未知”的鸿沟,从而能刷新观众的认知;
在情感上:好的演讲能给观众特别的情感体验与共鸣,眼神交流、提问、故事都是与观众连接情感的方式。
在结构上:好的演讲往往主线分明,结构简洁。“少即是多”,帮助观众降低认知负担。还有金句,可以让观众有收获感。
03
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讲力?
课程的第三部分,我们来聊聊How: 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讲力,也能成为优秀的演讲人呢?
第一点:要想提升自己的演讲力,就得在平时注意积累素材。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公开发言时,遇到过无话可说或卡壳的状况?
我老公说他认识一个朋友,说话特幽默,段子可以张口就来。后来才发现,人家才不是天生幽默呢,其实那个朋友一直有搜集段子的习惯,搜集多了再加上用得多,慢慢就融会贯通了。
很多公开发言很厉害的人,都有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即使是大家公认的即兴演讲高手丘吉尔和 小马丁·路德·金,他们在演讲前都会仔细选择素材,认真准备,平时的素材积累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可以游刃有余地组织演讲内容。
这里,送给大家一个小福利,是我制作的演讲素材搜集模板,包括主要论点、专业知识、理性素材和感性素材的搜集。
主要论点是指主线思想及相关论点,可以是你为特定演讲准备的要点,也可以是你平时灵感乍现得到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片段经过素材的积累,会变得更加饱满。专业知识包括关键词、概念、模型等可能遭遇“知识的诅咒”的卡点,这里就需要运用类比、推理、举例等方式将它们解释清楚。理性素材是一些支撑论点的数据或事实论据。感性素材则包括案例、故事、段子等素材。
平时注意积累这些素材,到准备演讲稿的阶段,咱们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把素材掏出来进行排列组合,对演讲内容和结构进行设计了。
第二点,提升演讲力,要注重演讲稿的设计。
在演讲准备阶段,我们经常需要写演讲稿。很多小伙伴不知道从何写起。
现在不用愁了,咱们利用下面这个演讲内容设计模板,就可以按部就班地规划设计演讲内容了。
这里,我提炼了最通用的演讲结构,从开场到中间内容,再到结尾。你只需要根据模板里提示和时间限制,规划好演讲内容就可以了。即使是即兴演讲,也可以利用这个模板规划内容。
首先,一定要选择好演讲的主题。最好能给观众提供新认知或特别的情感体验,内容与观众有关,这样才会有对象感。有趣且有料的主题,最容易受观众欢迎。
这里,我还特地列出了演讲目标这一栏。这是为了提醒大家,咱们做演讲表达,要有“结果思维”,一切没有结果的演说,都是演说者的“自嗨”行为。
下面,就是演讲内容的设计。
演讲的开场,我们需要用抓手来吸引观众。可以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还可以利用提问、讲故事或事实、展示视频或图片等方式,来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关注。
接下来的中间内容,则是围绕主题来进行自己的讲述或论述。注意结构上主线分明、层层推进。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推荐大家考虑前面提到的“三”的法则来设计内容。记住:“少即是多”。可以利用数据、案例、故事、概念阐述、类比等手段,引导观众走向自己想展现的观点或思想。中间也可以穿插观众互动环节,时刻保持与观众的连接。
演讲的结尾,一般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论述做一个总结,如果再用金句进行提亮,就再好不过了。总结 金句的组合,给观众带去的是满满的收获感。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情况设定简短的观众互动环节(例如抽奖等),煽动观众互动,也可以把演讲推向一个高潮。
第三点:提升演讲力,要善于萃取演讲经验。
想要提高技能,少不了收集反馈并进行经验复盘。
自己做过一次演讲,就可以有意识地去搜集观众的反馈,把这些反馈和自己在这次演讲中的经验教训都记录下来,评估演讲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分析演讲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出导致差距的原因,并思考以后可以吸取那些经验、改进那些行动。有了这样的复盘,提升演讲力so easy!
下面就是我给你总结的演讲经验复盘模板,拿走不谢!
这个模板也可以用于萃取他人的演讲精华,为我所用。像TED网站这样的演讲视频网站就是一座金矿。我们可以先从金矿里挖宝,再对其进行经验萃取,总结出规律和行动方案,再付诸于行动,将技能内化。
以上3个模板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演讲生产的sop,涵盖了演讲素材的搜集、演讲内容的设计和演讲经验的复盘。希望这个sop,你们可以用起来,打造自己的演讲生产力!
第四点:分解目标、循序渐进。
不妨定一个小目标,一次进步一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创作营的队友王雄琦有个不错的主意: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握一点一滴的机会,就可以做一些演讲小练习。
比方说,我们把每一次饭桌对话,都当成一次难得的公众演讲,认真对待,刻意练习。这样一点一点地去练习,慢慢地就会有进步。
吴伯凡曾在一篇文章中建议:我们在进行巨大的改变时,不妨采用这种定个小目标的方法。为自己的目标制作一个“奇迹标尺”,将自己的目标进行分解,让自己不断向目标靠近,并且时刻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例如:当你有提升自己演讲力的想法时,就给自己打1分;下一次,当你在饭桌对话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力,就给自己打2分;再到下一次,勇敢地在人多的公众场合发言,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就可以给自己打3分......
当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我们就会把对公共演讲的恐惧转变为掌控感,逐渐走向自信。
好了,这个部分,我给了大家一个演讲生产的sop,从演讲素材的搜集、演讲内容的设计,到演讲经验的萃取。运用这些生产力工具的基础上,我们再定个小目标,刻意练习,循序渐进,肯定会收获满满。
结尾
课程的结尾,我想给大家分享《演讲的力量》里的一句话:“古老的篝火已经孕育出新的火种,在心与心之间传播,在屏与屏之间传播。点燃思想的时代已经来临。”
祝大家学会演讲,享受分享,点燃思想,创造价值。与大家共勉!
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