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算是花鸟画基础的花
我个人认为是泛指比如五瓣梅花这样的常规入国画花型,算是花鸟画的基础了。当然,也不一定就非是五瓣,比如水仙就是六瓣的,又比如凌霄,虽然五瓣但还有花筒,还比如山茶,虽然单层但花瓣也不少,或者夹竹桃,再又比如牵牛,不仅有花筒且它的花瓣之间还是不分离的。所以,就是泛指那样的花型吧。
但是国画这种写意重于写实的艺术形式,很多时候可能并不一定需要那么忠实的表达水仙有几个瓣,牵牛的花瓣又应该是怎么样,就是表达的那样一种感觉。尤其是我们看到大师的可能寥寥几笔就带出了花的神韵,但是细看呢,很多时候似乎也不能完全确定它就是什么花,像这个也有点像那个。如果非要去判断它是什么花,可能还要借助一些比如花筒啊花蕊啊或者花瓣上的特点,比如鸢尾,它的花瓣上会有些细细的羽毛似的突起。比如山茶,花型感觉就象是放大了的梅花,但是它的花托会有鳞片状的相互叠压,只要画出了这个特点,别人就能知道你画的是山茶。当然,梅是先花后叶,山茶是先叶后花,这个花叶上的表现也会不一样。
通过这种有共性又有特性的归纳,才会发现国画前辈们对国画学习的技法引导确实是正确的,国画入门要先学习梅兰竹菊四君子这基本造型,积累了一些基本技法和对调墨调色的手感以后,慢慢拓展开来进行一些简单的花鸟草虫的练习,比如水仙,就是一个很好的单瓣花的过渡练习。
水仙是典型的单瓣花(复瓣水仙也是有的,只是一般不入国画)的花型,梅花的花瓣技法经验能起到铺垫,同时水仙叶和兰叶的长法又有一定的重合。绝大多数入画的水仙都会是白的,所以决定了国画里的水仙画法虽然有好几种但很多都会用到双勾法,这种技法也才会更多的表现水仙花瓣翻折的细节。双勾法是用墨线把花瓣边缘勾画出来,可以填点极淡的黄色或者不填色(但花瓣边缘通常会上点背景色来衬托花瓣的白)。水仙的叶片可以借用一点兰叶的走形,还是用双勾法,注意叶片的穿插和翻折,最后都收拢到水仙的鳞茎球那里。顺便说一句,水仙的鳞茎球和洋葱也是差不多的,举一反三,能把这技法融合贯通就逐步能表现出来了。
画水仙的特点是除了表现花瓣翻折的细节,还有花茎上伸出来的每朵花的姿态和角度,全开的半开的,含苞的,开了翻折的,下垂的,背向的,花瓣之间的叠压也是很多姿态了,需要有变化这是肯定的,但这些变化如何去表现,就需要对实物有一定的细节观察和总结。虽然入画的各种花都是有正俯仰偃各种基本姿态的变化,但每种变化时花瓣的前后角度都是不一样的透视效果。
画水仙,也不能独独的就那么一丛花和叶在画面上,那样是不完整的,差了点意境,所以一般会搭配点室内或者室外的做配景。室内的多是用瓷盆和压盆石去衬托画面,室外的通常是长在浅水滩边,也会有点石头做为配景,就和画竹子一样,多多少少会用点石头去衬托竹的清幽。但石头在这里的作用只是配景,又不是大幅的山水画,所以石头的造型就是用提按转折的笔法去勾画它的外型,掌握一点画石头的最基本的皴法,用淡淡的枯笔表现石头暗面,略微皴几笔,或者加重强调一下石头的结构线,看看象块石头的意思,就能起到配景的作用了。
这样一幅水仙的练习,技法的难易程度搭配应该说很科学了,既可以复习前面的兰叶和梅花的技法,双勾法也是对前面画菊花时的技法练习,最后再穿插一点点石头画法的初步练习,为后面练习山水画提前储备认知。也所以有通常说的书画同源,从这一点来说,恐怕也是有其共同点的,很大程度上来说练字也具有这样的循环记忆训练特点,不管什么字体,先练习一些相对简单的字(容易找到一点成就感),逐渐的相互组合出一些新字,练习部件之间的整体布局……复习已知技法,兼带学习新知,符合学习的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