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跟“坏”孩子做朋友,我应该阻止吗?

儿童拥有权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设计出解决问题的计策和方案的自由。不能剥夺儿童这样一个自由。——孙瑞雪

场景一

我的儿子有一个好朋友叫程程,俩个人玩得特别好,在学校里也一起玩,放了学也要一起相伴回家。在路上两个人有说有笑,还互相约定今天我到你家来玩,明天你到我家来玩,两个孩子相处得很开心。

但是问题就来了,一次放学我去接儿子,儿子很喜欢投篮球,而程程喜欢玩轮胎。但是儿子坚持要投篮球,程程也坚持要玩轮胎。这时候程程说:如果你不和我玩轮胎,我就不和你做朋友。儿子说:我玩一会篮球就和你玩轮胎好吗,求求你啦。儿子投了一个篮球没有投中,程程说:你没有投中,我不和你做朋友啦!儿子听了心里十分难受。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透过语言可以看出这两个孩子交往的关系中,程程处于掌控的位置,儿子处于被控制的关系。因为不愿意失去这个好朋友,儿子放弃自己的想法,选择妥协和跟随。

而事实上这样局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种被控制的感觉让孩子心里很难受。我知道他很难受,我也很难受,但我不能干涉,因为这是孩子的交往。

儿子很快也会发现妥协不能留住这个朋友,他还可以有别的选择,程程也会发现用这种方式不会一直都管用,当儿子不理他的时候,他也会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调整。

再举个例子,学校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到了男孩的家里玩。男孩子想当狮子王,女孩也想当狮子王,两个妈妈帮忙协调说,那男孩当狮子王,女孩你就当娜娜吧。这个小女孩很生气的说:就因为我是女的?我就只能当娜娜吗?这不公平!

不久,这两个闹意见的小朋友又在一起玩了,而且玩的很好,大家就问女孩你们是怎么解决前面那个问题的?孩子说他们建立了一个规则,来我家玩,我就当狮子王,我到他家玩,他就当狮子王。

小女孩很清晰的告诉我们说:他想控制我,他老想当王,但是我很快就从他的控制中出来了。有时候,我也想当王,那他也想从我的控制中出来,最后我们定一个规则,大家都遵守,谁也不控制谁。

正因为建立了这个规则,孩子能够学会放弃一些东西,同时也满足自己的需求也满足了对方的需求。那彼此就从对方的控制中出来了。

通过他们互相了解对方感受的过程中,他们会制定规则,达成一致,互相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完整的人际交往历程。

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清楚,让关系和交往进行下去的秘密是什么。是依靠规则和满足彼此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够让关系一直走下去,通过控制和权利斗争是无法找到真正的朋友的,这样的亲密关系友谊才会更长久。

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做好准备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受伤会难过,但是要让孩子自己来处理问题,直到他需要我们介入时才介入。并不是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而是要倾听他的情绪,让孩子把他们之间发生的纠纷充分地讲出来,让他们自己找到规则,平衡关系。

场景二

一个八岁男孩的妈妈跟老师说,我儿子特别喜欢跟班上那个调皮捣蛋不守规则的孩子一起玩,那个孩子老来鼓动他,去做一些捣蛋的事情,还有违反学校要求的事情。我心里非常担心,怕他跟着学坏了,我应该如何阻止他们来往?

如果你是这个男孩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这个你眼中的“坏”孩子也许本身有你的孩子想模仿的地方,也许“坏”孩子的本身很有力量,是你的孩子最期望拥有的力量。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将规则的底线明确告诉你的孩子,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打人骂人,威胁别人,甚至嘲笑别人都不可以,影响和破坏环境也是不可以的。哪些事情是他可以做的,明确地将这些规则告诉给你的孩子,其他的交往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一下,说儿子你喜欢什么样的朋友?这个朋友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妈妈会担心那样的人,会侵犯别人界限的人,你跟他在一起会不会学坏?可以表达你的担心和你的感受,但不可以去干预孩子的交往,因为那是孩子的交往,不是你的。

我们需要让孩子跟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听话的,遵守规则的,拥有力量的,坚持自己的,调皮捣蛋的,在跟各种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他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以跟不同的孩子建立不同的交往关系。

可以跟捣蛋的孩子一起玩,也可以和有力量的孩子一起显示力量,去打打闹闹,和力量弱的孩子一起和平相处。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亲自经历的,不能够代替也不能够干预的。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方法行事,是不可取的。

孩子在经历中学会把握自己,把握别人。他会不断的去选择去感觉,哪一些朋友是真正的朋友,哪一些朋友只是这个阶段的玩伴。

场景三

一个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的女孩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回到父母的身边。一段时间后,学校的老师反映这个女孩很害羞,不懂得和其他小伙伴相处,一直没有交到朋友。父母听了很揪心,如果说我们不能干预不能参加孩子之间的人际交往,那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呀!

如果你是这个女孩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我们都很希望帮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但孩子的成长包括我们自己的成长,穷极一生都在做三件事,形成自我,了解自我,构建自我,而孩子在0到6岁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形成自我。

有一些妈妈提到,孩子两岁的时候开始出现打人的行为,给他什么都说不,实际上是在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阶段。最初的生命旅程,特别是早期要尊重和珍视孩子的自我,之后慢慢的成长,通过了解别人的感受,识别别人的感受,连接他人,形成我们。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跟孩子创建积极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完全取决于生命的初期,他们跟父母和祖父母这些照顾他们的人,在学校里教知识的老师,和他们玩耍的同伴,在生活中跟这些人相处的依恋关系的质量。

这种关系会让我们形成一种心理习惯,当这个照顾我的人能够听到我哭,知道我的内在的需要,能够安慰我保护我,便不会感到害怕,而且很亲近照顾我的人。那么孩子就会在早期的人际交往方面获得很强的安全感。

除了我们跟孩子连接的质量之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害羞,有的孩子怕生不善表达,我们需要用鼓励的方式,正确的示范,安慰理解支持孩子,他们就会在人际关系里面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能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陪伴孩子去玩耍。通过做游戏,搞怪,关心孩子所谈论的事情和话题。当你们一家人在一起游戏,孩子能享受到愉快的亲子时光,让孩子们知道人际关系是很好玩的很积极的。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和孩子多做游戏多玩耍,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碰到的伤心难过不被接纳的负面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全部被释放。

孩子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伙伴,让他们充分的经历交往、体验交往,这样孩子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会更加的成熟、清晰自己、积累自己,整合自己、选择怎么构建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成长,我们是无法替代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各种复杂的感受、有交换的后悔、有被欺骗的愤怒、有跟别人相处成功的喜悦,有渴望跟别人一起玩的期盼、有被拒绝的失望、有控制别人的优越、有被控制时的愤怒和伤心。

我们只能带着纯粹的爱,理解和孩子一同经历每一个当下所发生的事情,倾听他们支持他们。这就是我们在孩子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能够做的,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那个部分。

作者:UP育儿学习营主讲老师Elli,由青青莲子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