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裂头蚴病

裂头蚴病及分布

幼虫阶段寄生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裂头蚴学名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其成虫寄生在猫、狗的肠道中,偶寄生于人的肠道。(1) 人若食入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或原尾蚴经黏膜侵入人体,原尾蚴在人体内可发育为裂头蚴。(2) 人若食入含有裂头蚴的第二种中间宿主蛙肉或转续宿主蛇、鸟类和猪肉,有两种转归:在组织内移行,保持裂头蚴阶段;或者在人体肠道内发育为成虫。

在我国,本病多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一带,西南的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市)也有报道。感染途径曼氏迭宫绦虫生活史特点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中经历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 5 个阶段。生活史中需要 3 个宿主,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犬,此外还有虎、豹、狐等肉食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是蛙,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其转续宿主。人可作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及终宿主(罕见)。1.需要 3-4 个宿主。2.终宿主:猫、犬及虎、豹、狐、猫等食肉动物(小肠)。3.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4.第二中间宿主:蛙(肌肉、腹腔、皮下等)。5.转续宿主:蛇、鸟、猪等多种脊椎动物。6.人可成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7.感染期:原尾蚴、裂头蚴。裂头蚴形态特点图片来自《图说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裂头蚴为长带形,白色,长约为 30 cm,粗为 0.1 ~0. 15  c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为吸槽,虫体不分节,但有不规则的横皱褶。裂头蚴图片来自《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病理学彩色图谱》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与成虫头节相似);体不分节,但具不规则横皱褶,活动时伸缩能力较强;裂头蚴头节具有再生能力,进入终宿主肠内可发育为成虫;去头节的体部仍可增长,但头部不能再生。长带形,白色,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槽,为吸槽(→),虫体不分节,但有不规则的横皱褶。曼氏迭宫绦虫卵橄榄形虫卵,一端有小盖,另一端稍尖

致病性寄生于人体的成虫对人的致病力不大,而寄生于人体的裂头蚴可引起裂头蚴病,危害远较成虫大,其危害的严重性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有皮下组织、肌肉、胸腹腔、眼部、口腔颌面部、颈部、阴囊、腹股沟、臀部等处。

临床表现眼裂头蚴病: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

皮下裂头蚴病(游走性皮下结节):常累及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等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常在口腔黏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内脏裂头蚴病较少见。病变特点肉眼观察受裂头蚴侵袭的组织常形成囊性包块,并有压痛及炎症反应。囊性包块(囊包)直径为 1~6cm,囊内可见盘曲的白色线状裂头蚴 1 条或数条和少量浑浊脓样液体,如病变发生在眼球,可致眼球突出,发生在组织内,则破坏局部组织结构和功能。显微镜观察裂头蚴的三种特殊结构体表的横纹、体内的纵形肌肉和石灰小体,这些结构具有病理诊断价值。裂头蚴的体壁为较厚的一层伊红色物质,体壁呈规则的凹陷,形成所谓的横纹;体内见较多与虫体中轴呈垂直状态分布的散在的纵形肌肉组织;肌肉之间见多量均匀分布的圆形小体,即石灰小体 ( calcareous body)。。图片来自《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病理学彩色图谱》体表横纹纵形肌肉和石灰小体

形成窦道裂头蚴病诊断实验室检查:成虫感染:粪检虫卵曼氏裂头蚴病:1.手术从局部检出虫体2.询问病史3. CT4.免疫辅助诊断CT 显示的脑裂头蚴病

预防与治疗宣传教育:1.不用蛙肉敷贴2.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3.不饮生水治疗:1.成虫感染:吡喹酮、阿苯达唑2.裂头蚴:手术摘除;40%  酒精普鲁卡因 2~4ml 局部注射杀虫知识拓展能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寄生虫:1.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耐格里属阿米巴、棘阿米巴属阿米巴、小哈特曼属阿米巴、冈比亚锥虫、罗得西锥虫、克氏锥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弓形虫及肉孢子虫等。2.蠕虫: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肝片形吸虫、异形类吸虫及横川后殖吸虫等。线虫:狮弓首蛔虫泡翼线虫、犬弓首线虫、猫弓首线虫、棘腭口线虫、猪蛔虫、小兔唇蛔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粪类圆线虫、罗阿丝虫及常现丝虫等。绦虫:猪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多头绦虫及曼氏迭宫绦虫等。* 以上内容来自:徐明生, 俞雅琴.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2, 10(4).寄生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理:1.机械性作用:(1)创伤:寄生虫的成虫或幼虫进入颅内,可在脑及脊髓组织内移行,造成隧道状组织坏死,如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等。(2)压迫:有的寄生虫形成囊肿或脓肿压迫脑组织,例如肺吸虫、猪囊尾蚴、棘球蚴(包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有的虫卵形成的肉芽肿可产生脑实质压迫症状,如血吸虫。2.阻塞:造成脑部血液循环及脑室和脑脊液的循环障碍。寄生虫或虫卵栓塞血管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如血吸虫、疟原虫等。3.代谢产物、毒素及酶类的损害:虫体产生的代谢产物或分泌的毒素作用于脑或脊髓,对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昏、磨牙、睡眠不安等。部分吸虫感染人体后,可致儿童发育障碍或出现侏儒症,与虫体毒素作用于脑垂体有关。寄生虫性脑部疾病的类型:寄生虫可寄生在脑部的任何部位1.脑部占位性病变:成虫、幼虫、虫卵、虫囊或脓肿2.脑炎或脑膜脑炎:疟原虫、锥虫、自由生活阿米巴。3.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蠕虫幼虫。几种重要的寄生虫性脑病脑囊虫病脑囊虫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之一,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所引起的疾病,是囊虫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有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障碍三大基本症状。

脑型血吸虫脑型血吸虫:为血吸虫虫卵异位寄生所致,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脑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是比较常见的,占日本血吸虫病约 3%。对于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农村患者,凡表现有癫痫、颅内压增高或神经系统损害症状都要怀疑本病的可能。病理改变:虫卵一嗜酸性脓肿一脑组织凝固坏死一虫卵栓塞脑血管脑卒中。脑包虫病

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病,系人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本病主要见于畜牧区,我国西北、华北、西藏等地均有散发。脑包虫病约占包虫病的 1%~2%。临床表现主要寄生在硬脑膜和颅骨等处。引起颅内压增高及癫痫发作,病人常诉有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颈强、视乳头水肿,颅神经麻痹等。寄生虫性脑炎或脑膜炎寄生虫性脑炎或脑膜炎:脑型疟疾 ( cerebral malaria)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 Primaryacanth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弓形虫脑病 (cerebral toxoplasmosis)脑广州管圆线虫病 (Cerebral 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 )脑广州管圆线虫病

脑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该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误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以脑脊液的 EOS 显著升高为特征。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脑组织表现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害、肉芽肿性炎症反应。虫体周围常有大量EOS浸润,甚至形成嗜酸性肉芽肿。附:病例分析病例信息男,29 岁,因“头痛 10 天,加重 1 周”入院。既往体健。患者诉 10 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呈阵发性隐痛,病初以左侧颞部为主,无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意识障碍症状,1 周前病情逐渐加重,头痛呈持续性隐痛。外院检查颅脑平扫+增强提示:左侧顶枕叶病变:感染性病变?鼻咽顶后壁囊性病变。裂头蚴 IgG 抗体阳性,猪囊尾蚴 IgG 抗体阴性,肺吸虫 IgG 抗体阴性,日本血吸虫 IgG 抗体阴性。脑压 210 mmH2O,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症状稍缓解。3 月余前曾进食“狗肉”,在乡村里饮用数口自来水。MRI诊断:1. 左枕叶占位,符合脑裂头蚴病改变。2. 左额颞部慢性硬膜下出血。3. 鼻咽顶后壁囊性占位。术前诊断:1.脑裂头蚴病。2.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脊液生化腺苷脱氢酶 :  2U/L蛋白定量:0.241g/L葡萄糖:          3.42mmol/L氯 :          115mmol/L乳酸:             13.9mg/dl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无凝块、潘氏试验阴性、有核细胞 16 ×106/L、红细胞 0;中性分叶细胞比例 37.5%、淋巴细胞比例 37.5%、单核细胞比例 25%,嗜酸细胞比例 0%。术中所见左枕部硬膜与脑组织紧粘连,部分呈炎性改变,打开硬膜后,可见一大小约 3×2 cm 的颅内炎性病变组织,表面呈脓黄色,打开后可见一活体寄生虫位于炎性病变组织内,虫体长约 11 cm,头端膨大,虫体呈白色;完整取出寄生虫后,可见一颅内隧道位于虫体下方,考虑为寄生虫活动所致。左额颞部硬膜下可见约 20ml 的血肿,色呈暗红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