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点下足功夫,保准你的太极功夫差不了
如何练好太极拳,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正如台湾拳师杜毓泽(陈延熙的徒弟)先生讲的:“要打好此拳,就必须把道理打出来,把劲道打出来。”也就是说,使每一个动作都合乎拳理拳法。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细抠拳谱守规矩
《孟子》有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陈鑫说:“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
陈照奎老师传授的拳谱,是先辈们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改进的规矩。一个拳式,几个动作,每个动作之中手、眼、身、法、步、角度、方位,都有明确的要求及其内劲和要领。
所以,学拳要先明规矩,细心记、细心体悟老师传的拳谱(即拳规、拳风、拳貌)。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身法、眼法以及整体配合,都要搞得清清楚,一点也不含糊,做到大小动作都要到位,“无缺陷,无凹凸,无断续”。大家特别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规矩。
(1)掌形及其变化(不同掌形,不同用法)。如单鞭的穿掌,力点在指尖;金鸡独立的托掌,手掌向上,力点在大鱼际;运手的切掌,横切,力点在掌根外侧;懒扎衣单鞭的定式,掌形下塌外碾,力点在掌根;中盘的右手撩掌,力点在手背;运手一圈之中,手型有六种变化,穿、塌、拥、捌、沉、切等等。
(2)勾手,何时捏拢,何时拥圆,都有规矩。如单鞭,先是五指指尖捏拢,而定式时,虎口要圆,表达内气鼓荡,外形饱满。
(3)刁拿手形,提腕垂指,虎口要圆。
(4)拳形及其特征(内虚外实)。如掩手肱锤,拳形为拇指梢节扣住中指中节,外紧内松,拳有弹性。
(5)肘的要求。一坠、二拥,肘不离肋、肘不贴肋。
“根节不明,全身皆空”。“打拳先培根”。(《拳论》)
(1)平行步(不丁不八)。体育原理里有一个人体站立时的“稳定角”,两脚基本平行,这样下盘稳定,腰转灵活,跟拳理基本吻合。我们有些习拳者,打拳八字步太多,应该特别注意。如“倒卷肱”,退步时两脚走弧线;落脚时,两脚前后要骑在一长线上。
(2)弓马分清。如弓蹬步的要求是前腿要弓,膝不能超过脚尖,小腿尽量垂直;后腿蹬,脚跟里侧后下蹬,膝盖内卷,大小腿上撑,胯松,劲力通过腿、腰而发到梢节。
(3)“提足即有用”。我老师讲:“打拳不是走路,只要脚提起来,就有用。”如运手,提脚不是蹬就是插等。
(4)不同步法要分清。如顿步、蹉步、踮步、跃步、盖步、并步、盘步、插步、绊步。
(5)进退。“进要柔,退要促”。
(1)上身中正。打拳过程中,要求式式立身中正,左右旋转,不出自己方圆。身子不要跟着手走,不可前后、左右晃,不可撅臀。陈长兴公,人称“牌位先生”。打拳始终要立身中正。如初收,双手上拥,裆沉,命门后撑,立身中正;掩手肱锤,抖出右拳,左肘后撑,身子要正,不要往前倾。
(2)头要正。杨澄甫讲:“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因此,打拳要虚领顶劲,眼睛平视。身法中正,胸腰开合才灵活。防止低头、仰头、歪头、耿颈。
我老师讲:“眼以看敌为主,余光左顾右盼。”因此,打拳头不要歪,也不要向注视方向拧脖子,眼神要注视对方。如六封四闭,挑右肘时,眼要看右前方,打拳无人似有人。
如三换掌,掌掌打在右前斜角(东南向);掩手肱锤定式,左肘、右拳发劲的方向为右拳偏右前,左肘偏左后。
有些人打拳“偷工减料”,任意丢劲变形,或添枝加叶。如掩手肱锤,丢双风贯耳劲,拳掌直接下插;玉女穿梭,丢穿掌;六封四闭,双掌不合,肘无力;转体,不先扣脚、拧胯、倒重心;跌叉,双腕未合即跌,未蓄即发;青龙出水,求快而忽略慢蓄动作,这些都不符合规矩。
二、精通拳理找规律
陈鑫云:“拳虽小技,皆本太极正理。得其正理(即规律),无往不宜。”“明理则功进,功进则理更明。”
太极拳,其原理即太极阴阳学说。把握了太极阴阳哲理的基本论点后,即可以“一通百通”。所以,要深研此拳,必须下功夫钻研其基本理论(太极阴阳学说)。
基本原理概括言之,三句话:“太极整体观,阴阳相济论,变化的螺旋形式。”
即讲求整体运作,大小动作,处处都要做到“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主宰于心,意领形随,丹田带动,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整体运作。
陈照奎老师讲:“力起于脚跟,腰为枢纽,丹田带动,发于梢节。”例如懒扎衣接六封四闭,手合肘拥,丹田内转,上挤,下沉,周身一家;金刚捣碓动作六,外形为握拳,内劲为收腹、吸气、提肛、松胯,内外配合;倒卷肱,双臂双腿的上下开合,手进脚退的上下配合,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体现周身一家。
因此,我们学这套拳,首先要细研其周身如何配合,使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都要谐调一致。防止“单摆浮搁”,互不相干。
(二)阴阳相济
每个动作,都要想到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对称平衡、对立统一,即所谓“阴阳相济”。细分起来,至少包括五种阴阳关系。
(1)阴阳对称(平衡)
所谓“三维平衡”,即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对称、谐调、平衡。
逢上必下。如起势,双腕上提,身子下沉,金鸡独立,一手上托。一手下按,右膝下提,左胯松沉,有上有下,上下对称。
逢前必后。如初收,双手上拥,身下沉;六封四闭,双臂前挤,身下沉;掩手肱锤,右拳前发,左肘后撑,有前有后,前后对称。
(2)阴阳互包(相寓、互孕)
开中有合。如白鹤亮翅,两臂上下斜向开,两手梢节合;单鞭定式,双臂开,左手塌掌根,指尖略内合,右手钩手,腕拥指合,腿开膝合,裆开脚合,有开有合,开合相寓。
合中有开。如初收,两手合,两肘开;第一金刚捣碓动作一,两手左掤合住,两肘拥开,即所谓梢节合中节开。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如掩手肱锤,蓄势时,缓慢、吸气;发力时,松活弹抖,肩、肘、拳三个劲,螺旋前进,处处可打人;出左腿时轻柔,“迈步如猫行”,右腿则刚沉有力。太极拳的所谓拥劲之中,就包含松柔与弹性的张力。从中体现刚柔相济。
(3)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即为虚实互换,实为虚的根,虚为实的根。左右腿,分清虚实,行拳中快速倒换重心。如金刚捣碓第三个动作,右为实,左为虚;第四个动作,左为实,右为虚,虚实互换。又如左蹬脚,右为实,左为虚;右蹬脚,按重心,左为实,右为虚,皆符合阴阳互根的哲理,这种虚实互换的中定劲,也正是保持人体随遇平衡的措施之一。
(4)阴阳折叠
陈家沟拳家有云:“不懂叠法枉徒劳。”阴阳交替,相反相成,欲阴先阳,欲阳先阴。拳论云:“意寓向上,必先寓下;意寓向左,必先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例如指裆锤,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声东击西,左右往复,八次折叠。又如前招后招,左、右、前方,一波三折;双震脚,下按、上托再下按,上下折叠;金鸡独立,欲上托,先下按,两上两下,反复折叠,就像大树,树长得越高,根扎得越深,欲上必下;裹鞭炮,开之再开,合之再合,欲开先合,开合有序,变化微妙。
(5)阴阳消长(节奏)
即有快有慢,快慢相间。欲快先慢(蓄式),如青龙出水,合而后发;跌叉,打脚时决,双腕合时慢,跌叉时又快。行拳中,一般引化、蓄势时缓、柔,发力时快、刚,“常阈空间,节律一振荡”。
螺旋形式,是陈式太极拳运作的主要特点。陈鑫公讲:“拳者,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拳论日:“手足之运,绝无直来直去。”四肢顺逆缠,胸腰左右转,周身立体走螺旋。阴阳变化,都是螺旋式的,波浪式的,没有直来直去的。
所以,在打拳过程中,要始终突出陈式太极拳螺旋形式这一特点。要做到“打拳三个圆,推手三个球”,充实体现太极拳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
正是:“四肢一动顺逆缠,所有动作走弧线;周身处处皆掤圆,立体升沉呈螺旋。”
三、钻研拳法懂劲道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这已被历代拳家所认同。拳论云:“拳之精髓,懂劲为要。拳法之妙,在于运劲。懂劲而后,方可阶及神明。”
所以,练这套拳者,必须要有武功的意识,并懂点兵学、人体力学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懂劲呢?我认为要通过“拆拳讲劲”,弄清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