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常说:调和气血,《黄帝内经》里的种“调气”方法

无论是中医还是传统养生理论,“调和气血”是一个常被提起的词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唯有气血平和,身体才能健康长寿。那么,什么是“调和气血”的养生之道呢?

所谓“调和气血”,我认为其实很简单,就是根据身体的气血虚实情况,以及气血的功能状态表现,有针对性地对气血之虚实进行调理。原则也挺简单,无非就是“实者泻之、虚则补之”。

而如何区分虚实,就是根据是“有余”还是“不足”来判断。通过这样的调理,从而使得气顺血和,气血之间也更加和谐。

在中医的角度里,“调和”是一项治病的重要法则,几乎所有的气血失调之证,都适用于这个治则。但是,现在有的人却将“调和”简单地当作“补益”来理解,这就完全误解了调和气血之本意了。

我们首先得简单熟悉一下“气血”这个概念。

在中医理论里,“气”是一种具有温煦、气化、推动、防御和固摄之功的属性。它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无所不达的。只要它出现任何的异常,就会引起身体生病。而病位就是气所不调之处。而治病之法,理当以“调气”为主。

早在《黄帝内经》这样的典籍里,对“调气”的重视也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四气调神”之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扬阐述出“气虚则补、气滞则疏、气陷则升、气逆则降、气脱则固、气闭则开”等诸多治法。下面我们就分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

1、气虚则补:

所谓气虚,更多指的就是元气的亏乏,从而表现为脏腑功能的衰退,身体抵御外邪、抗病的能力也下降。

身体的“元气”和多个脏腑有关,不应该仅限于“肾为先天之本”这个概念,比如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所以,调和气血的补气,主要还是从补脾肺之气着手,其中“健脾益气”更是重中之重。

当然,肾藏精,内含先天之精气,肾气充足才能本元坚固。所以,气虚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影响到肾气不足,故又要以补肾为重。

其次,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互根互用,补气和补血不能切然分开,而应该相互结合。

最后,气为阳之渐,气虚发展到最后大多会成为一种阳虚,因此,气虚明显时又需和温阳兼顾。

但无论如何,补气之品容易壅滞气机运化,最好在补气的同时别忘疏通。

2、气滞则疏:

气滞也就是气机郁滞不畅,大多由于情志失调、痰湿食积、瘀血停聚而阻碍到气的流转,进而迟滞脏腑经络之功能。

所以古人才有“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之说。

而脏腑里,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大肠小肠分管泌别传导,气滞也就和它们有关。

最常见的气滞就是肝郁气滞,治之以疏肝理气,行气破气均可。无论是“调气、舒气、理气、利气、行气”,其目的都是以达到气机通畅,气血周流。

需要注意的是,理气也不能够一味地破气行气,最好能根据寒热虚实酌情使用,做到苦寒泄热而不损胃,辛温理气而不耗气,滑润濡燥涩而不腻气,宣通而不虚亢。

最后,理气大多辛香而燥,颇有耗散气血之虞,如果伴有血虚、阴虚者,都要慎用。

3、气陷则升:

所谓气陷,也就是气虚不但不能升提,反而向下陷落,导致机体失于固摄的变化。

导致气陷的原因很多,诸如禀赋不足、久病体虚,都能削弱脏器的维系、气液的统摄、当升者不能升,当固者不能固,而成为气虚下陷。

气陷的治法就是“陷者举之”,也就是“升提”。

但话虽如此,如果气的根本不足,何以升提?

由此可见,气陷之法,应该是在补气不足的基础上配合升提。

4、气逆则降:

所谓气逆,也就是气机的运动和正常状态相反,气机本有升降出入之变,当升反降、当降反升、当出反入、当入反出都是气逆。

从脏腑来说,又以肺、胃、肝三藏最常见气逆之证。

气逆的治法就是降气,张景岳说“气逆于脏……当以顺气为先”。

降气又可以称之为顺气、平气。如果气逆于上,以实证多见,但也有虚证存在。

降气之法,却只适于实证,如果因虚而逆者,理当补虚而气自降,降气之品显然就不适宜了。

5、气脱则固:

气脱是气的外越散脱之证,多因气之虚极而成,有虚脱和暴脱之分。其法当虚者补之,脱者固摄之。

因此,对于气脱的处理,就是在补气固本之中加入收涩之品,以补而固摄。

6、气闭则开:

气闭是由浊邪外阻、或因气郁之极而成。甚至气的外出也被阻碍,从而出现突然闭厥。

比如范进中举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种“气闭”。

气闭则宣开,又有温开、凉开之分。气闭也有虚实之分,实则开其闭,虚则补气回阳,不能一看到气闭就辛香开窍。

(0)

相关推荐

  • 论气和血的关系

    夏小军,段赞 中医思维十 今天 血与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以及肾中精气不断地补充,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和神的主宰下,二者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生理功能 ...

  • 传统养生,从“痰”着手养胃,四种常见的问题,了解一下

    中医常说"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因此,对于胃的关注是无需多说的. 虽然在中医理论里,常将脾胃连在一起说,但实际上,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胃"远比" ...

  • 拙火,黄帝内经的一种治疗方法

    拙火 这种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 我总是给学生讲 要看到真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拙火这两个字在黄帝内经中没有 但是有另外的表达方式,大家去看能不能找到 拙火 开三脉七轮 全身互通有无 大宇宙与小宇 ...

  • 养生就是养血和气, 气血通畅百病不生! 补气血常吃它

    点击加载图片 文 | 陈学忠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素问·调经论> <素问·调经论>里曾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说明气与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 ...

  • 『传统养生』中药方: 常食素益健康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感受到了疾病的威胁,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大大提前.在近10年间,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也增加了3倍多.人们开始查找原因:除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饮食的不合理. ...

  • 厨房里的护心食材,卧室里的护心动作!常吃常练,气血充足,心脏自然好~

    护 心 本期专家带来了三个保护心脏的办法:药对里的护心法.厨房里的护心法.卧室里的护心法!这些护心法到底有何奥秘? 中医认为,宗气对于心脏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是宗气呢? 宗气是十二经脉气 ...

  • 中医:常按身体5个穴位,轻松帮你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淤堵

    中医认为,气能行血.可见,血液的循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一旦身体被"堵"住了,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疏通经络.调 ...

  • 传统针灸可调和气血 三个“度”你了解么

    我们都知道中医针灸不是胡乱针刺,它不仅讲究穴位,还讲究角度.方位以及下针力度,这些你是否都了解呢?针灸又有什么功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传统针灸七种实用功效 疏通经络:中医文化中经络学说是重要 ...

  • 『白领养生』常扣养生穴 防病调气血

    中医认为,久坐族可通过叩击掌根.脚跟及八缪等几大养生穴位,可对穴位起到刺激按摩的作用,进而改善气血不通,促进血液循环,防治百病. 久坐使人体的脂肪和血液里的杂质毒素都会向盆腔.腰腹部沉积,对内分泌和泌 ...

  • 摸耳治百病!常做揉耳“养生操”,通气血补肾气、调五脏、强身体

    耳朵,作为头面部最不起眼的配套硬件,实际上是人体各脏器.各部位的全息反应图.耳朵看起来就像一个倒置的婴儿.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耳朵与五脏六腑.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