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斩首前,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道:你仔细看看上面5个字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李善长

在现代社会当中,出现一个专有名词叫作“最终解释权由商家持有”,而在明朝时期,这样的事情也曾经出现在朝堂当中的高层身上,李善长作为明朝的当朝宰相,最后还是被朱元璋下令斩首。

但李善长依靠着朱元璋曾经赐予的免死金牌,企图利用免死金牌来换取自己一条命,但朱元璋很显然早已做好了准备,打破了李善长苟活于世的愿望,朱元璋在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之后,便让李善长看免死金牌上的五个小字,李善长看后,心如死灰,接受斩首的处刑!究竟是哪五个字,一改朱元璋给予的特权呢?

免死金牌失效?

朱元璋作为著名的草根皇帝,在参与起义时,身边肯定存在着不少的忠志之士,其中便包含李善长,朱元璋对于李善长也是十分信任,李善长也不辜负朱元璋的信任,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共同征战沙场,这才有了大明王朝盛世的到来。

在建国后,朱元璋逐步稳定了社会局势,自然会对出生入死的功臣进行封赏,李善长自然是首功一件,朱元璋便将免死金牌赐予了李善长,希望李善长未来遇到难事能够凭借免死金牌逃过一节。

这样的奖赏无疑是最为崇高的,随着国家建设当中,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谋反之人十分厌恶,并且对这些的防范已经做到了机制,更是敏感。

在朱元璋意识到了李善长的外甥丁斌犯了死罪后,李善长自然要为外甥辩解求情一番,也是,毕竟李善长作为朱元璋最为信任的人,自然是有着一定的话语权,但此次朱元璋却大改往日听取李善长的话。

还牵连其过去的一段往事,导致李善长最后面临被朱元璋处死的局面,原来当初胡惟庸因为有谋反行为而被朱元璋察觉最后被处死。

而此时李善长为丁斌求情,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曾经对于胡惟庸想要谋反的情报进行了隐瞒,这无疑是触及到了朱元璋建国以来最为敏感的区域,李善长被处以极刑,虽然李善长展示了免死金牌,但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丹书铁券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所谓的免死金牌,在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开始对手下的兄弟进行封赏,不仅加官进爵,还赐予了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的作用便是能够作为功臣未来保命的手段,但在历史看来,这样的丹书铁券并没有什么重要作用,因为在刘邦的统治期间,曾经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并未因为丹书铁券的存在而存活下来。

到了隋唐时期,丹书铁券更像是一种荣誉一般,成为了朝廷发放给大臣的定心丸一般,大肆奖赏给朝臣,甚至一度允诺能够豁免子孙后世三代以内的死罪。

这样的丹书铁券自然成为大臣之间最为重要的奖赏,在古代较为嚣张的官侯凭借着所谓的免死金牌,甚至藐视皇权,结果看来,丹书铁券的作用反而疏远皇帝的统治。

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依然采用丹书铁券作为免死金牌,来奖赏群臣,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朱元璋深知免死金牌的权限,便对丹书铁券的数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而且朱元璋对于获得丹书铁券的人群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其中只能由官爵或者是有军功的人才能被奖赏不同等级的丹书铁券,如公爵为一等丹书铁券。侯爵为二等,伯爵为三等,并且在这些不同等级上的丹书铁券的作用与权限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最终解释权

而李善长作为开国元老,自然获得了最高规格的丹书铁券,但此时的朱元璋十分精明,参考了历代关于免死金牌的案例,在丹书铁券上留下了一个第一限制的要求,在上方赫然刻下五个字“除谋反大逆”,这样的作用极其有用,在朱元璋知晓自己最为信任的李善长居然参与了胡惟庸的谋反事件。

虽然内心十分不舍,但谋反是朱元璋最为忌讳的事情,只能将李善长处死,此时的李善长虽然拿出御赐的丹书铁券,但朱元璋的心思怎么会这么容易被人发现,在李善长以为能够保住自己家族,但没想到朱元璋让其仔细看丹书铁券后的字后,李善长彻底傻了眼!

结语:

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远见,免死金牌不仅能够极大奖赏朝臣,让他们感恩戴德,更是可以预防谋反之人利用免死金牌作为资本,所以最后最终解释权由商家持有,丹书铁券只是作为一种荣誉罢了!

参考文献:

《明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