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西方建筑-巴洛克与洛可可-2
- 巴洛克时期的大门
这座大门是多种不同建筑材料互相搭配装饰的范例,两边与门上部通透的铁艺图案有简有繁,其轻巧的造型与沉重的石料和封闭的大门]形成对比。圆形的开窗与门上部弧形外廊的装饰相对应,而大门上的装饰图案则与上部阳台的铁制栏杆相对应。整个大门]的装饰图案虽然多而细碎,但因为被包含在规整而多样的体块中,因此并不显繁乱,在变化中暗含着统一。图示巴洛克风格大门建于1760年。
- 布兰希姆府邸
布兰希姆府邸( Blenheim Palace )是由范布勒( Sir John Vanbrugh )与霍克斯摩尔共同设计完成的,由于建筑中包含了多种建筑风格、复杂的结构和不同的处理手法,因此被认为是欧洲最复杂的建筑之一。布兰希姆府邸四周各有一座塔楼,并使用粗石墙面,如同中世纪的堡垒一般。 塔楼规定了整个建筑比较简单的长方形平面,而塔楼与主体建筑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柱廊却曲折回环,时而显露出来,时而又没入建筑之中。整个建筑立面呈“凹”字形,中心入口处由巨大的科林斯柱式装饰,与塔楼柱廊低矮的多立克柱式形成对比。
- 路易十五风格立面
此时期建筑中的圆形柱式被抛弃,建筑立面总体上保持了朴素的风格特点,主要装饰集中于门窗和各种铁制品构件上。此时的建筑底层通常都采用连拱廊的形式,而窗外和阳台上的栏杆、拱顶石和装饰性山墙面,是建筑中的主要装饰部位。此时在建筑外立面设置凸肚窗并搭配铁艺花栏杆的做法非常流行。
- 德诺瓦耶旅馆
虽然建筑内部以繁多而华丽的装饰为主,法国建筑的外部却一直坚持着简约的古典建筑风格。但巴洛克时期的古典建筑立面也在细节处发生了一些变化。建筑出现了不规则的平面结构,而且对古老建筑元素的使用也更加自由,拱券上也出现了一些装饰物。梯形的屋顶形式在法国建筑中极为多见,上面还要开设各式老虎窗。山花的主体地位消失,在这里褪变为建筑顶部的装饰。图示为德诺瓦耶旅馆(Hotel de Noailles)。
- 路易十六风格装饰
这是一种晚期洛可可的装饰风格,随着此时期考古工作在古罗马建筑上取得的成就,古典主义的装饰法则与装饰图案开始冲击过于堆砌华丽装饰元素的洛可可风格。这是路易十六时期的一种称为战利品饰的装饰类型,主要以火炬、箭筒等武器与各种农具和农作物为表现重点。
- 门廊
法国路易十五风格前期以洛可可风格为主,但发展到后期也开始逐渐走出了洛可可的繁缛装饰风格,其装饰风格和布局趋于平和。图示路易十五风格的大门,就表现出了这种平和的装饰特点。整个大门上虽然仍旧以细碎的花饰为主,但整体装饰图案两边对称,还已经出现了图案的分区,并注意留白。大门上楣与两边的门框只有层叠的线脚装饰,整个大门繁简搭配,已经向着新的古典主义风格转变。
洛可可风格的出现及特点
巴洛克风格对法国的影响最大,不仅因为它在不同的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主要被法国王室用来创造了辉煌的建筑,还因为法国对巴洛克风格进行了扩展,又产生了更加华丽、繁复的洛可可(Rococo)装饰风格。受凡尔赛宫中最为装饰精美的镜厅长廊(Galerie des Glaces)的影响,巴洛克风格也变得更加精致,从而发展成为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装饰的房间,其平面大多为圆形,且室内大部分墙都是高大的玻璃窗,以增加房间的通透感。室内多用铜或灰泥塑造众多枝蔓纤细的树木、花草等形态,连同贝壳、海浪等图案全都镀以纯金,有的则干脆以纯金制造。这些图案以不对称的构图和涡旋的图案为主,通常与明亮的水晶吊灯和大面积镜子配合,布满整个房间,由于这些图案多以淡蓝、粉、象牙白等柔和的颜色为主,再加上通透的玻璃窗带来的充足光线,使整个室内空间呈现出一种甜腻、灿烂的风格特点。
- 洛可可风格的门
产生于法国宫廷的洛可可风格,只在一些宫廷、教堂或高级沙龙建筑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并主要被用于室内装饰。洛可可装饰以浅色调的蓝、粉、绿等颜色为主,并附以金箔、水晶、大理石等昂贵的材料装饰。洛可可风格以圆形、椭圆形和曲线为主,以装饰图案的堆砌为主要特点,并且追求建筑内部装饰图案的连贯性,从地面到屋顶,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 洛可可装饰
洛可可的装饰图案纤细、轻快,多以贝壳、花枝、天使等美丽而纤小的图案作为表现题材。图示的洛可可装饰可以设置在门头或墙面上,还可以设置在一种洛可可的代表性沙龙建筑室内,多由金箔或彩绘的灰泥制成,镶嵌在大面积的镜子上装饰。
- 凡尔赛宫的维纳斯厅
维纳斯厅是典型的路易十四风格,反映了法国巴洛克初期的一些装饰特点。此时宫廷建筑室内的装饰材料主要以大理石、金、青铜和玻璃、油漆为主,既要使室内显得更加宽敞高大,又要层次鲜明,色彩丰富。建筑顶部稍显厚重的檐部与顶部的灰泥相对应,将整个屋顶分为大大小小的画框,再在其中进行彩绘装饰,绘制各种虚拟的人物和建筑。由于此时人们对透视原理认识的加深,使得室内也呈现出高敞的空间感和宏大的气势。室内的主要色调浓重而富丽堂皇,因此稍显凝重,但这种装饰风格很快被洛可可明亮、轻快的风格打破。
- 祭坛
法国与路易十五风格流行相一致的建筑风格,被命名为“罗卡尔”,而在法国以外的国家里,则被称为洛可可风格。这种以贝壳、纤细而柔软的枝蔓和镂空雕刻的图案为主,以淡雅、清新、明快又奢华的颜色为主色调的风格,也影响到室内家具和祭坛的样式变化。这座1730年路易十五时期放置物品的祭坛(Altar)采用了缠绕的枝蔓,从底部一直延伸到皇冠形的顶部,而通透、脆弱的顶部结构也正是洛可可风格的突出特点。
- 凡尔赛宫镜厅
这座举世闻名的镜厅是一条长75米、宽10米的筒拱顶长廊,并以大面积的镜子与华丽的装饰而闻名。在镜厅长廊外侧的墙壁上,开设有17扇高大的玻璃窗,而与之相对应,在内侧的墙面上也设有17面同样巨大的拱形镜子,高大的开窗与大面积的镜子,将整个长廊映照得极为明亮。镜厅的墙壁都由大理石贴面装饰,并设有金灿灿的装饰和少女烛台,而顶部除了同样金光闪耀的雕塑以外,是再现庆祝胜利场景的绘画,绘画布满整个拱顶。而在拱顶下的半空中,则垂吊着晶莹剔透的水晶灯烛台。早年,路易十四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舞会,无论白昼,都是一派富丽、欢乐的辉煌盛景。
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德国、奥地利和西班牙等国家对巴洛克的认识受法国影响,因此巴洛克在这些国家也发展得相当顺利,但也有着地区间的差异。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巴洛克风格也大多集中在室内,简洁的建筑外观与金碧辉煌的室内对比强烈,建筑的布局也打破了传统,呈现越来越灵活的布局形式。而在西班牙,巴洛克风格也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和宫殿建筑中,无论是雕刻还是装饰都变得更加大胆,建筑往往有着异常热闹的外观。
- 德康姆波斯特拉大教堂西立面
位于西班牙圣地亚哥的这座教堂是一座罗马式建筑,但在17世纪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程,教堂的西立面就是重点被改造的部分。教堂立面由金色的花岗石建造,并加入了一对哥特式的尖塔。包括尖塔在内的整个立面都被各种重叠的、断裂的、涡旋形的花饰填满,还有大量的壁龛和人物雕像,这种过度的装饰将整个教堂立面塑造成一座雕塑的展示台。教堂底部对称的折线形楼梯与粗面石的墙面还带有一些手法主义的痕迹,与满饰雕塑的立面形成一定对比。
- 西班牙特洛多大教堂
西班牙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在17世纪中叶时逐渐流行起来,由纳西索托美设计的特洛多大教堂内部,将绘画、雕塑,甚至是舞台效果集中于建筑之上,创造出了极具震撼性的巴洛克风格装饰。整个装饰部分位于教堂顶部,还根据圣经故事将整个装饰面分为多个不同的层次,并在每个层次上雕塑不同的场景。建筑师还出人意料地在顶部设置了一个圆形的孔洞,并在孔洞周围描绘了天堂的场景。由于包括孔洞在内的装饰中大量使用镀金装饰,整个雕塑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中,更加强了整个作品的表现力与宗教性。
- 楼阁
这是一种带有帐篷式屋顶的双层楼阁,但在立面上使用了高拱窗和三角山花的古老形式,带有砌砖缝的立面与古老的建筑样式相结合,使整个楼阁显得简约而优雅。独特的帐篷形顶部与涡旋形托架上的精美铁艺栏杆,又增加了建筑的时代气息。图示为法国巴黎路易十五风格苏比斯旅馆(Pavilion,Hotel Soubise, Paris)。
- 兰姆舌形楼梯扶手
兰姆舌形(Lamb's-tougue )装饰样式是一种在末端形成朝外或朝下弯曲的曲线形装饰,大多都设置在栏杆的尽端,因其向外翻卷的曲线与舌头的形状非常相像而得名。
- 亚玛连堡阁
这是由邱维利设计的位于慕尼黑宁芬堡宫中的一间大厅,受凡尔赛宫镜厅的影响,各地都兴建起平面为圆形、并且内部镶满大镜子并布满装饰的厅堂来。这座亚玛连堡阁围绕整个房间相间设置巨大的开窗和数面同样巨大的拱窗形镜子。整个房间以淡蓝色为主色调,并有用镶金的灰泥做成的各种动物、人物、贝壳等环绕装饰,从底部墙基一直延伸到屋顶,呈现出一派明快、欢乐的气氛。
- 门上的雕刻嵌板
法国路易十四风格的巴洛克风格由意大利传入,因此在装饰图案上也出现了茗茛叶饰,而且装饰的构图还遵从于对称的古典法则。但到了路易十四风格的后期,这些装饰图案则向着轻巧、纤细的风格发展了。图示为门上的装饰图案细节(Details of door panel)。
- 嵌板装饰
这是法国路易十四风格的门上嵌板(Overdoor Panel)装饰图案,由变形的涡旋形叶饰与串珠饰组成。这种弯曲变化的叶形饰还遵循着对称的构图原则,但大量曲线与反曲线的出现,却已经明确显现出巴洛克风格的特点。此时建筑中的装饰图案追求怪异的形态和宏大的气势。
- 铁艺栏杆
这是一种装置在窗户外部的栏杆形式,与阳台的栏杆形式非常相像,但出挑很小,是一种保护兼装饰性的铁艺栏杆形式。挑台栏杆(Balconet) 受窗框大小的限制,面积不大,但图案却比阳台上的栏杆丰富得多,也是装饰建筑立面的重要元素。
- 城市住宅入口
这是路易十六风格的代表性入口处的大门形式。法国洛可可流行的后期,建筑与装饰虽然又向着古典风格发展,而且各种装饰图案大大减少,但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仍旧存在。图示这个入口大门的装饰元素已经大大减少,但门外部的拱券与方形门框自然形成对比,顶部的圆窗与涡旋饰、大门上近似于圆形的棂格,都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
- 圣体龛三角楣
门窗的装饰性三角楣也可以采用较复杂的形状,中断的三角楣内可以设置此时期代表性的卷边形牌匾和壁龛装饰。同时,极富变化的三角楣外廓本身也通过方、圆线脚的变化增加了表现力,并注重通过繁简的装饰搭配来增加建筑立面的变化。
- 阿拉伯式花饰
以贝雷因为代表的一些艺术家,对阿拉伯等异国装饰风格的广泛使用,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装饰风格的又一特色。图示为阿拉伯风格的装饰图案与贝壳、涡旋、人像等图案的结合,所有图案的线条都纤细而轻盈。这种组合式图案还可以在四角搭配回纹或花饰边框,用做大门、墙上嵌板等处的装饰。
- 托座
法国路易十五风格打破了以往的装饰法则,开始向着自由随意的构图方式发展。图示的托座将大量的正反弧线相结合,制造出如同波浪般起伏的装饰效果,而不同卷曲程度的涡旋使用了多种雕刻手法,还采用了不对称的方式设置,充分显示了路易十五时期法国洛可可风格的特点。
- 头盔和栎树枝装饰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出于对伟大帝国的炫耀和对皇帝的歌颂的目的,一些极具象征意味的装饰图案大量出现,这其中也包括各种战利品和兵器图案。图示这种头盔的图案被广泛地雕刻于各种材质上。在一些金属材质上的头盔图案为了突出,往往还要镀金装饰。头盔也多与战剑、权杖等相搭配,而栎树叶则是胜利的象征。
- 火焰边饰
起伏的火焰状边饰也可以创造出波浪纹,与哥特式建筑中出现的火焰纹相比,此时的火焰纹变得更加抽象,而且火焰纹多作为一种边饰,与贝壳、棕叶等其他装饰元素相互组合成为完整的装饰图案。
- 路易十三风格的三角楣
法国路易十三风格吸收了枫丹白露派风格,以及包括意大利在内的诸多国家的巴洛克风格,产生了一.种硬朗的线脚与繁缛的装饰图案相混合的独特风格。用这种风格装饰的三角门楣和门框只有简单的直线线脚,却搭配了许多人像和各种动植物图案,而底部悬挂对称的爱奥尼克柱头装饰手法,则来自于手法主义。
- 贝壳棕叶饰
贝壳与棕榈叶都被重新演绎,而将这两者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独特装饰纹样,也是路易十五时期的一种代表性图案。平衡对称的构图方式与自由随意的不对称式构图形成强烈对比,但精细的图案与细部处理却是相同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构图方式并存,也是路易十五时期法国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特点之一。
- 罗卡尔式波形边
法国流行的罗卡尔式,也就是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洛可可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的线脚及边饰,以一种多变线条和涡旋构成的波浪形为主。洛可可风格也区别于巴洛克时期的深色调,而是以金色和各种浅色调为主,将灵动自由的姿态与柔和的色彩相结合,更加精致、细腻,但也更加放纵和缺乏节制。
- 马赛克式锦底饰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建筑室内墙壁上部与天花板之间以木制的装饰性壁板连接过渡。这种过渡性的壁板通常由木材制成,并模仿马赛克的形式做成有小花装饰的格状,并涂以瑰丽的金黄色装饰,然后,在这层壁板上再设置各种雕塑或开窗装饰。图示壁板装饰来自凡尔赛宫牛眼窗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