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家谱历史回顾:

一 、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坛,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世本》的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轫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就家谱的形式而言,唐代以前的古谱和现存的以欧阳修、苏洵创制编撰体例为特征的明清家谱有所不同,但家谱作为绵延不绝的人类历史象征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目的以外,还在于对家谱重要价值的认识。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古代家谱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对谱学的本身,包括谱例的撰写以及家谱发展历史的研究等方面。

家谱的应用研究始于汉代,《史记》中有关帝王谱牒的记载,说明汉代司马迁已经把家谱资料应用到史学领域一纪传体史书的撰写中去。后代史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后代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如班固撰《汉书》、陈寿撰《三国》......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谱牒资料。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体现了谱牒的史料价值。

1920年代家谱的发展情况:

二 、到了本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新领域的开拓,有学者从人口学、优生学、遗传学等新学科的角度肯定家谱的重要价值,并倡导对家谱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1923年出版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我国乡乡家家皆有家谱,实可谓史界瑰,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谱,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古史辩派的创始人、著名学者顾须刚也说:'我国历史资料浩如渊海,但尚有二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肯定了家谱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梁启超等的倡导下,学术界出现了研究谱牒的热潮,北京图书馆致函社会各界广征家谱。(1945年杨殿殉撰《中国家谱学通论》就是利用馆藏家谱撰写的研究论文。)1931年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柳治徵撰《族谱研究举例》一文可视为对梁文的呼应,该文中有将太仓王氏与武进庄氏比较,分析人口的数量与增殖的例子,开了利用家谱资料进行人口问题研究的先例。

利用谱牒资料对人口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还有潭其骧,其著《湖南人由来考》系根据氏族谱系资料对湖南7个县的人口来源作了考证。建国以前在谱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有潘光旦、罗香林等人。

潘光旦从192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谱学略史》以后,数年间陆续发表了《家谱与宗法》、《家谱还有些什么意义》、《说家谱作法》等论文,还就遗传与人才的问题进行研究,发表了《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人文选择与中华民族》、《近代苏州的人才》等;罗香林30年代起就重视家谱研究,1971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族谱研究》论文集,大多为早年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对谱学理论的普及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家谱研究的热情是由史学领域的变革引起的。近代史学的显著特征是打破了以往以政治史为中心的史学研究传统,将史学研究转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关注。新史家们认为,“欲知历史真相,决不能单看台面上几个大人物几桩大事件便算完结,重要的是看见全个社会的活动变化。”(梁启超语)史学研究的发展,必然要求突破仅从正史中寻找史料的传统局限,拓展史料收集的范围。

因此这一时期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新史料的发现,包括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和异域发现的史料记载都是他们关注和搜集的目标。家谱作为在家族内部编撰的、不公开发行的史籍,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史研究的史料价值,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史学观念的更新与史料范围的扩展是引发谱学研究的直接原因。

由于战乱等原因,建国前的谱学研究展开得并不充分。其中谱牒资料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得轻易示人的祖规家训的警戒厂,家谱资料的搜集比较困难,以北京图书馆为例,从1928年到1945年总共收集到家谱247种,仅占馆藏的十分之一。大图书馆尚且如此,一般研究机构要获得研究资料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解放后家谱发展情况:

三 、解放以后,家谱作为封建残余受到人们的唾弃,对家谱的研究也理所当然地停顿下来。60年代出于对封建族权的批判,有人写了《封建家谱谈》,这是至今所见祖国大陆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唯一的一篇关于家谱的论文,家谱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但作为家谱的搜集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土地改革、批判封建宗族,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藏于深阁的家谱被作为封建残余扫地出门,从上海图书馆成为全国收藏家谱原件最多的图书馆来看,其家谱有许多来自造纸厂回收的废纸堆。这种情况也见于其他图书馆,比如北京图书馆,解放初统计为353种,到1985年清点馆藏已有2228种,大多为土改时期和文革时期所得。正是有识之士对这批历史遗产的保存,才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个宝藏,值得好好发掘。海外华人的寻根意识及对家谱文化的重视则对祖国大陆家谱研究的开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日益加强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家谱研究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当前的家谱文化发展态势:

当前,家谱研究呈现一派方兴末艾之势。经过10来年的研究,其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谱资料的整理开发。80年代家谱研究的兴起首先是文献资料的成功开发,北京图书馆在1985年开始馆藏家谱的开发整理,经过数年时间,在完成编撰馆藏家谱目录和家谱提要2228种的基础上,成立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辑出版家谱的二次文献、资料丛编。上海图书馆收藏有家谱原件 11200种、83000余册,为世界收藏家谱原件最多的图书馆,目前已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馆藏家谱的开发、利用及其研究。除了图书馆加快馆藏家谱的开发整理,社会各界也从各个方面促进家谱资料的开发整理。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档案局二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图书馆联合编纂《中国族谱联合目录》共收家谱目录12000多种。

2.关于家谱的研究。在家谱资料整理开发的基础上,学术界出现了不少家谱研究的论文。许多论文对家谱的源流、沿革及编撰体例、记事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一些重要姓氏宗族的家谱作了研究。比如家谱研究中有专文对古代人物白居易、曹雪芹、郑和,近现代人物洪秀全、傅斯年、鲁迅等人的家谱进行研究。在谱学史研究方面,不少学者对前人提出的并为学术界所接受的观点进行了挑战,比如对中国家谱起源的年代研究,前人一般都认为中国家谱起源于周代,而现在有学者根据周代以前的文字记录即甲骨文、金文等资料,以及大量的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得出中国家谱的起源远远早于周代的结论。

关于家谱的形式,有的学者提出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将家谱的形式扩展到书写范围之外。还有对汉代谱学的理解,过去一般都认为“汉朝帝王将相出身草野,不知家世,故不需谱牒学,此为不兴时期。”现在有学者从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的自叙家谱及现存的汉代石刻为依,提出汉代并不是谱学的消沉时期和静止时期,而是谱学的活跃时期和发展时期。尽管他们的研究结论还有待检验,但其勇于探讨的精神和扎实的研究方法却值得提倡。他们的研究对家谱研究朝纵深方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关于家谱应用的研究。从这段时期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籍来看,家谱资料在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人口学、民族学、人才学、社会学、经济史、华侨史、法制史、伦理学史等方面都有应用家谱资料进行研究的上乘之作。其中利用家谱资料最多,研究成果最大的是社会史的研究。

社会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部分,属于微观史学研究范畴。过去史学界重视宏观研究,偏重于讨论社会、朝代发展更替的原因。现在随着家谱资料的重见天日,以家谱作为重要史料基础的社会史研究得到发展。以1996年社会史研究为例,有不少论著是以家谱作为史料基础的。如《中国古代的家》、《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中国的宗族社会》等。还有是姓氏学方面,利用家谱资料梳理血缘亲族的源流的著作有《中国姓氏通书》,详细介绍每一个血缘亲族的起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的历史,以及家族独特的风俗礼仪、家族文化等。

来源:中国家谱印刷基地

(0)

相关推荐

  • 【龙南林氏五修谱】林氏源流网序:谱牒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时代

    林氏源流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龙南林氏五修宗族谱 林氏源流网序: 谱牒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时代 龙南林 ...

  • 育人为范韧如蒲 潜心学问坚如石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坚,牢固.不动摇.北京大学法学院蒲坚教授一生的经历刚好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名字的含义.他个性温和,教书育人60多年身正为范:他性格坚毅,90高龄仍潜心学问不曾动摇. ...

  • 梁启超: 说史料 ①

    治玄学者与治神学者或无须资料,因其所致力者在冥想,在直觉,在信仰,不必以客观公认之事实为重也.治科学者--无论其为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罔不恃客观所能得之资料以为其研究对象.而其资料愈简单固定者,则其 ...

  •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三)《荀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廖名春

    荀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中国荀子网授权发布) 作者:廖名春(清华大学教授) 荀子是先秦儒学的殿军,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及其著作,对后来中国的思想与学术,影响极大 ...

  • “大”字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大,象形字.在图形文字里面,"大"(图A)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这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图B)里面,已经瘦化了人头,瘦化了肢体,变为线条化.在金文(图C)里面,又以肥笔(写 ...

  • 阿多诺新音乐哲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2013年11月13日 10:51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京)2007年7期第84-89页  作者:方德生  [内容提要]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界对阿多诺新音乐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 ...

  • 少年说||默默(05):关于“张”姓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一.提出问题 我们班有不少姓张的同学."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哪些姓"张"的名人?现在的"张"姓人口大约有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对&qu ...

  • 我国行政区划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优化思路分析研究

    2021-08-24 09:42·中国城镇规划君 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具体地讲,就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 ...

  • 世界三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涨知识啦(建议收藏)

    今天跟大家聊聊世界三大宗教的那些事情,所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指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但也有把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或犹太教列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但通用性不高,因为印度教和犹太教是民族性宗教,只在特定 ...

  • 【原创】恋山谈茶,简单聊聊祁红历史和现状

    作为黄山的一位茶人,想来仔细说一下祁红产区的整体的现状,以及简单聊聊祁红本身,不想拿一些百度大家都能查得到的资料来对大家说,希望各位能够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来聊聊.希望大家能够对祁红本身有一些较为全 ...

  • “修脚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

    修脚是汉族民间专为足疾患者修治脚部皮肤和趾甲病痛的技艺.乃中医外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采用中国传统医术和刀法相结合治疗各种脚病,与中医的针灸.按摩并称为中国的" 三大国术".流行于全 ...

  • 和吃有关的历史,才是值得研究的历史

    晚上九点以后喝了两杯绿茶,本以为没什么大碍,没想到迎来了5月份第一个失眠夜.与其躺在床上烙饼,不如起来做点什么.索性写一写堆在床边的这几本美食书吧. 厨房里的哲学家 这本书最有趣的是作者简介:出生于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