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中国史52:南宋的情况(二)
宋高宗的朝廷数年间为金军所逐,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其威望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等到金兵北还,伪齐屡败,北疆趋于稳定之后,南宋朝廷就赫然发现地方藩镇已有尾大不掉之势。这种情况任其发展就是唐朝灭亡的覆辙。宋高宗对外虽然怯懦无能,对内倒颇有些凌厉手段。此时他就觉得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不是外在的金国,而是内在的武臣。
这时在金国内部也有主战、主和的分歧,其中主和派的领袖是完颜阿骨打的堂弟完颜昌。金国政治尚有部族遗风,完颜昌因辈分年长,在金廷位望颇尊,主和派因此占了上风。这时候完颜昌手下有一个幕僚就是秦桧。秦桧本来是北宋的官员,靖康时被掳到北方,以奴仆的身份被金太宗赐给完颜昌。秦桧到底有些才干,所以得到完颜昌的重用。完颜昌主和,秦桧与知其事,两人或者还达成了某种默契。1130年,秦桧随金军南征,趁机逃归临安,也可能是被完颜昌放归。此时宋高宗正希望能与金人言和,好腾出手来整顿内部的藩镇。不过因为南宋与金人仇恨太深,此时在军事上又有所进步,所以朝廷上一片主战之声。高宗正需要一个臣子来主持和议。秦桧回朝后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即是与金人分中国而治。这一点正合高宗的心意,所以他将秦桧用为宰相。1137年,金人在辽地的统治已见稳固,又觉得伪齐尾大不掉,遂将这个缓冲国取消,直接统治其领地。秦桧趁着这个机会就通款于完颜昌,请金人将伪齐的领土归还南宋。此时金熙宗初立,完颜昌权势正盛,遂使金廷同意了秦桧之请。1138年,金宋和议初成,金还宋河南、陕西地,宋向金纳贡称臣。完颜昌因议和有功,更加跋扈,又生觊觎之心。这时在外领兵的完颜宗弼回到金上京,压迫朝议讨伐完颜昌。完颜昌因此被杀。
完颜宗弼就是《岳家将》中的“金兀术”,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完颜昌死后,宗弼掌握了金廷朝政,遂于1140年撕毁和议,分兵四路侵入河南与陕西。此时南宋军队已非昔比,宗弼兵至安徽阜阳,为宋将刘锜所阻。宗弼回军围攻岳飞,又在郾城为岳飞所败。宋将吴璘由四川进兵,也挡住了攻入陕西的金军。金人既在军事上受挫,宋廷又竭力谋求,双方遂再成和议。两国东依淮河,西依大散关为界,宋岁输金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国且将徽宗的灵柩和高宗生母韦皇后送归。此即史称“绍兴和议”。
虽然绍兴和议在南宋朝廷中遭到了极大的反对,但也不能说它就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和约。南宋收回河南、陕西的领土不到两年,控制尚不稳固,地方官还多是伪齐和金国的旧人。所以宗弼来攻,河南地望风迎降,南宋军皆是从1138年和议之前的旧界开始作战。南宋这个时候,虽然军事力量有所增强,但要恢复北宋的地盘,断然没有希望。一时能攻下的州县不代表就能长期守住。即使能守住,如果不能压服金国,那就要做长期的对峙。这种对峙要耗费大量国力,南宋当时是负担不起的。所以绍兴和议划分地盘,南宋并不能算吃亏,至于输金称臣也不过和澶渊之盟时的情况一样。此事的重点在于,南宋获得了外部的和平,应该集中精力整顿内治,修养生息以待敌之困。宋高宗却远远谈不到此,他的目的只是保住自己在半壁江山的权位,根本没有恢复之志。当时南宋武人确有骄横跋扈之弊,所谓“廪稍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不加整顿则内乱所去不远。高宗和秦桧都专注于对内压服武人,对外则屈膝求存,遂与在藩的主战派将领产生矛盾。高宗宅心不正、偏于猜忌,秦桧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于是有岳飞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