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遗尿】
遗尿
遗尿是指5岁以上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遗尿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指持续的或持久的遗尿,其间控制排尿的时期从未超过1年;继发性遗尿指小儿控制排尿至少1年,但随后又出现遗尿。本病大多病程长,反复发作,重证患儿白天睡眠时也会发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学龄期儿童因白天嬉戏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有遗尿者,不属病态。
诊断依据
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夜发生遗尿,甚则1夜尿床数次。
2、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鉴别要点
1、尿失禁
其尿液自遗而不分寐寤,不论昼夜,出而不禁。在小儿多为先天发育不全或脑病后遗症的患儿。
2、热淋
也可有遗尿,但以尿次频繁,尿急尿痛为主症,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红细胞,尿培养阳性。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辨脏腑:临床见夜尿多而清长,畏寒肢冷,神萎智弱,多为肾虚;见尿短而频,神疲气弱,容易出汗,多为肺脾虚;见尿少色黄,臊臭异常,烦躁口干,多为肝经湿热。临床虚证较多,实证较少。
2、治疗原则
虚证宜温肾固涩,补肺健脾;实证宜清热利湿。同时,应配合针灸、推拿、外治、激光等治疗,以增强疗效。
3、分证论治
(1)肾气不固
【证候】睡中遗尿,醒后方觉,每晚遗尿1次以上,小便清长,面色白,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智力可较同龄儿童稍差,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止遗。
【方药】菟丝子丸加减。菟丝子6g,肉苁蓉6g,制附子5g(先煎),补骨脂6g,桑螵蛸6g,牡蛎6g,五味子6g,山药6g,乌药6g。方中附子性热不宜久服,补骨脂性温入肾经,补肾壮阳,为历来治遗尿之要药,可作单方应用。
(2)肺脾气虚
【证候】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自汗出,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补肺健脾,固涩止遗。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人参5g,黄芪6g,白术6g,升麻3g,柴胡6g,乌药6g,益智仁6g,桑螵蛸6g。
(3)肝经湿热
【证候】睡中遗尿,小便黄而少,性情急躁,夜梦纷纭或夜间齿,手足心热,面赤唇红,口渴欲饮,甚则目睛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遗。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黄芩6g,栀子6g,木通6g,前胡6g,泽泻6g,柴胡6g,生地黄6g,甘草6g。其他治法
1、中成药
(1)夜尿宁:用于肾气不固证。
(2)补中益气丸:用于肺脾气虚证。
(3)五子衍宗丸:用于肾虚不固证。
(4)龙胆泻肝汤:用于肝经湿热证。
2、单方验方
(1)桑螵蛸3g,炒焦研末,加白糖少许,每日下午,用温开水调服,连服10天。适用于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2)益智仁10g,醋炒研末,分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肾气不固,膀胱虚冷者。
(3)补骨脂(盐水炒),五味子,桑螵蛸,菟丝子各18g,益智仁12g。覆盆子30g,共研细末备用,每次服3到6g,早、晚空腹各服1次,连服7到10天为1个疗程。
(4)紫河车1个,瓦上焙干研细末,面糊为丸,每次服3g,早、晚各1次。
3、外治法
(1)五倍子、何首乌各3g,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晚1次,连用3到5次。
(2)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补骨脂、山茱萸、桑螵蛸各60g,丁香、肉桂各30g,研末装瓶备用。每次1g,填入脐中,滴1到2滴乙醇或白酒后,外用暖脐膏或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
(3)生硫黄末45g,鲜葱根7个。先将葱根捣烂,与硫黄末拌匀,睡前置药于脐部,油纸覆盖,纱布固定,次日晚再用1次。
4、针灸疗法
(1)体针a.主穴:肾俞、关元、膀胱俞、中极;配穴: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阳陵泉。每次各选1到2穴。睡眠较深者,加神门、心俞;面色白少华,自汗者,加肺俞、尺泽。b.主穴:通里、大钟、关元,先针通里,以泻法强刺激,得气后再针大钟穴,留针10到15分钟,起针后再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3到5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或取长强穴,快速刺入皮下5分,沿尾骨和直肠之间,深刺1.5寸许。配穴:气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1次。c.针刺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针后加灸,每日下午1次。
(2)手针:针刺夜尿点(此穴在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每次留针15分钟,隔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3)耳针:取膀胱、肾、脾、三焦、心、脑及神门点,以王不留行籽粘之,每按压3次,每次5分钟,睡前加按1次,两耳交替。
5、推拿疗法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揉鱼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