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村后的那条河

投稿邮箱

村子的后面有一条河,“哗哗,哗哗”自西北款款而来,向东南蜿蜒而去,远远望去宛若一条嬉戏在乡居村野的蛟龙。
任时光匆匆,村后的那条河依旧那么清澈,一年四季潺潺流淌,奔流不息,音律是如此地清脆悦耳。
村后的那条河,是我回家、离开家的必经之处。她犹如一位慈母看护着村子,见证了村子的变迁,也铭刻着我的成长生活,久而久之,她便成了我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村后的那条河,河水清澈,水量适中,河宽恰到好处,因此成为村里婶婶奶奶们浣洗的首选地。河宽三五米的样子,两边河岸都是绿色植被,村民在有大树的地方挖了台阶,砌上水泥,接近河面20公分的高度架起50厘米宽的平整搭石或是铺上水泥板,两岸沿岸铺10米长。一年四季,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黎明时总能听见婶婶奶奶们的捣衣声,她们一边娴熟地在河里摆动着衣物,一遍畅聊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音容笑貌还吸引来一两只小鸟,它们随即停留在树枝间,仿佛也在聆听乡村的话语,想沾沾人间的烟火气。多么美妙的画面,惬意非常!
村后的那条河,不仅是浣洗的首选,还是播种时灌溉的主要渠道。每到播种时,需要灌溉,水库就会放开闸门,水势奔腾,农民就会引流到良田,用铁板截流,水够用,就转移到下一家。我们有时顽皮,故意在大人围的泥坝下戳洞,结果水迟迟不到位。偶尔“作案”时被发现,吓得田间到处乱蹿,更有甚者往河边的树上爬,至今那惊慌失措的样还浮现在脑海哩!
村后的那条河,在农忙时更是别有一番盛景。农忙时,天气炎热,村民们都要收割稻谷(那时没有机器化,都是靠人力),大家都汗如雨下,可是却像打了鸡血一样,步履匆匆,即使肩上稻谷沉重,也是劲头十足。实在是太累,叔叔、伯伯、爷爷们就光着膀子,在脖子上搭一条毛巾,坐到村后的那条河的大树下,凉快一会,然后用毛巾在河里蘸蘸水,擦把脸和身子,似乎河水有神力,将他们的疲劳驱散殆尽,于是又开始干活了。
这个时候,那条河最受我们孩子青睐了,我们受不住炎热,一到放学,飞快来到河边,书包往岸边一丢,迫不及待地扑通跳下水。那清凉的河水,去暑刚刚好,所以我们女孩子也顾不得害羞,一起在河水里学游泳,刚开始不会,就揪着岸边的大树根,脚拼命地拍打着水,尽管四不像,却兴奋不已。有时到了周末,家长叫我们帮忙干农活,我们想偷懒,干了一会就溜到河里来,被大人察觉了,他们沿着河岸呼唤,我们都默不作声,藏在树木茂盛的地方一动不动。树缝里瞧见大人走远了,我们就又开始在水里嬉戏,打水仗,摔跤……有时一泡就是几小时。直到现在那一张张稚气的笑脸仍历历在目,无忧无虑的自在笑声不绝于耳,童年的乐章在小河上流光溢彩,令人回味无穷!
村后的那条河,即使在寂静萧肃的冬天亦能演绎生活的热烈与美好。冬天,荸荠熟了,村民们为了荸荠能卖个好价钱,用自己织的笼网在河里洗荸荠,倒二三十斤荸荠到笼网里,两人分别站在河对岸,默契地来回拉推笼网两端,两个来回浸一下水。一会功夫,一笼红彤彤的荸荠就出炉了。河水在来回拍打着河岸,宛如一对恋人在跳舞。河水一时间动荡不已,水面也浑浊了,但很快又清澈见底。夜幕降临,圆月初上,倒影在河面上,涟漪蠕动,旁边点缀着斑驳的树影,真是一幅水墨画!
记得我们姐弟三人都很喜欢吃平菇,那时不是买着吃,都是从树上摘。姐姐最聪明,也最调皮。到了冬天,就带着我和弟弟来到村后的那条河边,挨棵的树找,因为河边潮湿,利于菌类生长。她就给每棵树根部的植物扒开看,看有没有平菇。看到枯树,她就很高兴,从树根到树梢仔细打量,一般都没有逃过她的法眼,有时平菇长在高处,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爬上去,可谓身手敏捷,我们只是在下面看着,为她捏把汗,却也不敢多说什么,她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猴子,所幸每次都是平安且满载而归!
长大后,回家的次数少了,但每次回家远远看到那条河,依旧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时光流转,那条河如同记忆的万花筒,珍藏了岁月的精华,铭刻着生活的快乐音符。

作者:孙静   濯港镇小学教师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