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读书笔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下)
三、读书笔记为什么?
俗话说得好:“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古人强调读书要做“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里的“手到”就是指撰写读书笔记。因此,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这样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
那么,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读书笔记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一)有助于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在日常的读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内容在读过之后很快就遗忘了,也有一些内容读起来比较费劲如翻译过来的外国名著,因此不得不多次重复阅读。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那么,如果我们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对文章或专著中的精彩语句或者片段进行及时进行摘录,对部分经典语录或内容及时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这不仅会加深对阅读内容的印象和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显然就拉长了记忆的时间。
(二)有效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很重视读书笔记,他说:“抄录或笔记是读书极笨极麻烦而又极必要的方法,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一篇名著”。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是一部读书笔记式的作品。
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或文章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诉求,但有相当多的教师反映说,尽管自己也经常进行各级各类书籍的阅读,但自己的写作能力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事实上,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归宿”。阅读不一定会写作,但不阅读一定不会写作。那么,如何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呢?其中,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记笔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读书笔记的日积月累,我们个人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地训练,那么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就会相应得到提高和改进。
(三)增加自己的思想深度和厚度
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读书笔记,一般摘录的主要是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中的精华内容,感悟的主要是阅读内容的精彩或经典部分,反思的主要是自己需要改进或继续努力的方向。因此,读书笔记的内容都是有选择的、有深思熟虑的、有深刻感悟感想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都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读书笔记素材地不断增加,我们的个人知识容量相应得到了提升,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发生较大地改变,我们的个人阅历也会越来越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笔记的精华会越积越厚,个人的思想就会越来越成熟,“厚积而薄发”,功到自然成,不断增加自己的思想深度和厚度。
四、读书笔记怎么写?
我们经常说,读书笔记是大脑有形的“移动硬盘”,能够拉长我们的记忆长度和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把“有用”信息进行“过滤”,用笔及时地记录下来,对增强记忆、储存信息、掌握知识和积累资料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那么,我们中小学教师该如何撰写读书笔记呢?从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来看,主要的读书笔记方式有:
(一)摘抄式读书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将著作或文章中的精彩观点、名言警句或新颖理念等进行摘抄或记录。摘抄笔记的内容没有限制或要求,完全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想法或者需要进行有选择性地摘抄,是为自己的成长服务。做摘抄读书笔记时,需要注意几点:1.摘录的笔记最好根据不同主题或内容自成一段,哪怕只有一句话;2.摘抄的笔记如果是文章,应写上文章名称,第几页,作者是谁?如果是专著,应写清楚编者或著者,出版社是谁,哪一年出版的?这样便于将来使用这些摘录有依据和出处。3.摘录笔记之间最好留下一些空白,这样便于翻阅或作批注或写感悟。
(二)批注式读书笔记
批注式读书笔记,即阅读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疑问、观点或体会等直接在书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或者使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不同的内容,或者在书的空白处作一些评语和感悟。
批注式读书笔记的好处是简单易行,随心所欲,批注及时,易于表达。这样的批注往往都是有感而发,具有较强的真情实感。不足之处是想法或体会不够成熟和完善,浅尝辄止。此外,书或杂志必须是自己的,如果是别人或者借阅的书就不能乱画了,这样会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
(三)梗概式读书笔记
对于一些较厚的专著或者较长的文章,可以根据其主要内容或人物线索或者故事情节,把它缩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便于加深记忆和理解。梗概式读书笔记在缩写时,要围绕主题,抓住著作或文章最关键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加工和整理,删除枝枝蔓蔓的细节,文字表达尽量简练,故事要保持完整性。
(四)感想式读书笔记
在著作、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或者阅读后,应该会对著作或者文章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或想法,那么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体会、感悟等用文字一一表述出来,因此也通常叫作读后感。
感想式读书笔记是我们中小学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读书笔记方式,因此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其一般写法分为三个步骤:1.先写自己读了什么,包括书名、作者、关键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等;2.用朴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包括让你喜欢的经典语言,或让你欣赏的代表人物,或让你感动的故事情节,或让你思考的人生意义等等;3.可以联系著作或者文章的故事情节与自己的目前生活现状等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者理想等。感想式读书笔记的字数没有限制,有感而发,几十个字可以,几百字也行,一两千字也没问题。感想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是对某一个人物的感想,可以是对某一句经典语言的感悟,当然也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心得体会。
结 束 语
关于读书笔记,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家或历史学家或经济学家都非常重视和认真对待,他们的个人成长与读书笔记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吴晗说:“勤,除了要多看,还要多抄。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抄下来,或做成卡片,这样就能巩固记忆。”我国现代语言学家王力认为:“要摘要作笔记。现在人们喜欢在书的旁边圈点,表示重要,这很好,但是还不够,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来”。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认为:“新想法常瞬息即逝,必须努力集中注意,牢记在心,方能捕获。一个普遍使用的好方法是养成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记下闪过脑际的有独到之见的念头。”
不言而喻,读书笔记不仅对专家学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撰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作者进行交流和研讨的过程,是与作者心与心对话的过程,也是与作者思想碰撞的过程。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在与作者的思想交流中,我们思考着、收获着、成长着。一名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自己思想的不断成熟过程,是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过程,是个人自律、自觉和自由的修炼过程,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成为一名受到家长、学生和社会景仰的具有教育情怀的人。
(作者胡远明 郑州市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