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来一包糖炒栗子

周末去买糖炒栗子,刚好遇到一个环卫工人来买炒瓜子儿。不知道为何,看到他们买瓜子就满心欢喜,仿佛看到了他们三五成群一起嗑瓜子玩扑克的热闹场面。瓜子皮扔一地,大力摔扑克的畅快!

因为我买的东西比较零碎,样式又多,老板就先给那个环卫大哥盛瓜子。环卫大哥要10块钱的瓜子,老板给装了满满一兜,称都不称就递了过去。大哥问不称一下?老板爽朗的说:只多不少,磕着玩罢。

自己买的半兜就称了二十多块,却没有丝毫的不快。更多了一种真实的快乐,暗暗给了这家店一个超大好评,以后都要来这里买零食了。

也许是最近看了太多自我标榜,四处宣传的表演性的公益,忽然发现这种互动简直太可爱了。买完梅子,又有个穿着保安服的大哥过来和老板聊天,站在店门口和老板一边聊一边随手抓瓜子嗑,老板也鼓励他们吃,还说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

想起了前两周的一次募捐,有一个我们联系的小朋友的母亲生病住院,大家合计一起帮帮忙。建立了水滴筹一起捐款,不论钱多钱少,毕竟人多力量大,多少比什么都不干要强一些。我个人比较热衷于这些事,因为平时口不择言口业过重,积点儿福德买个心安罢了。

随手转了点儿钱,说实话就和平时在群里发个红包一样没有什么差别。可居然有人在群里提议,大家一起把钱都交给他,他统一记录在册,然后以基金会的名义送去张家口那人的家里。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生生的搞成大动干戈的作秀。一则我也尴尬,如同你随手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然后高呼自己是宇宙环保卫士;二则对方尴尬,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被侮辱的感觉吧。

不过当然,振臂一呼引发的群聚作秀效应或许比默默集款来钱更快,可是这种畸形的社会心理难道是应该鼓励的吗?

如同我讲了这个糖炒栗子给友人,劝她也多去这家店买买买,这样老板就有更大的能力去分享给别人。更多的是分享身边这种真实又平凡的喜悦,老板没有意识的做着这些事,没有任何的自我标榜反而更显可爱。友人说不如在店门口设个寄存,就像漂流瓶的形式,我可以寄存一斤瓜子,有需要的人来领取。

说实话,我非常反感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是我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于我而言,这样的方式不就是目前大肆包装满足少数人作秀心态的形式主义吗?

太多人想通过帮助比自己弱的人来寻求自我优越感,或满足自己活在朋友圈的生活秀。可是,别人都是不要尊严,愿意来伸这个手张这个口的吗?劝大叔开设寄存,有种劝农民伯伯开直播的感觉。一则农民伯伯会觉得我种我的地关你屁事,二则把踩实于土地的那点子真实都给鼓吹的荡然无存。

日本在小朋友幼儿园时候,就开始身体力行的进行垃圾分类。那时候的小朋友还没有环保理念,但已经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相反,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垃圾分类的理论,每个人都说的头头是道,可又有几个人做得到呢?

文革开始的口号化沟通,什么时候才能从根本去除掉?

很多的真实,都是被过度包装弄得没了本真的味道。看多了什么互联网思维、娱乐至死的噱头,平心静气的欣赏一下这份简单趣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