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里的五彩世界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城市青年结婚讲究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收音机,即“三转一响”。对农村青年来说,那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但时代却能在村民诧异的眼光中不经意间地改变。
我的家乡,四周是连绵不尽的山峰,高低不平的丘陵上散落着几十户人家。风吹,草长,花开,果熟,四季更迭,一切是那么有序。然,河对岸乡政府的每日两次广播,却给年少的我打开五彩的世界,即使只有新闻播报、天气预报和开会通知等几个版块。
在接触说唱黑匣子---收音机之前,我对广播充满了好奇:一是播音员怎么知道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呢?二是播音员站在哪里?三是声音怎么能传得好远呢?……一切都是未解之谜,只觉得世界太神秘,自己却一无所知。
乡政府的广播好像在80年之后慢慢归于平寂,取而代之是部分人家买回能耐更大的收音机。内容可是相当丰富:除新闻和报纸摘要、天气预报外,还有歌曲、相声、评书、小说连续广播、情感夜话等等……我更是好奇,那么小的匣子,怎么有不同的频道,能说会唱,甚至能够从早讲到晚?脑子中无数的疑问,正如《童年》那首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
收音机带给山里孩子的不仅仅是声音的悦耳,更多的是知识启蒙,开启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
我最难忘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的少儿广播,有两个经典栏目,即《小喇叭》和《星星火炬》,它们已成为众多70后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小喇叭》是每天下午3点40分,最熟悉的是开始曲:“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小喇叭广播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童话故事中的小红帽、狼外婆、灰姑娘、白雪公主、美人鱼、小马过河、拔苗助长,把我带进正义、善良、智慧的世界。
还有从《小喇叭》里学到的一首儿歌,我至今难忘,歌词是“哥哥报了名去当解放军,骑着大红马呀戴着大红花,大家欢送他呀,人人把他夸,说他爱人民呀爱国家。”上小学三年级的我,好为人师,把邻居家的小妹妹们呼唤到家,安排她们像学生一样坐在小板凳上。我则现学现卖,把这首儿歌教了好多遍,直到每个人都会唱才罢休。
《小喇叭》之后,紧接着是《星星火炬》,这是专门为少年朋友准备的,内容也很丰富,有学校生活、科学知识、英雄事迹、课文选读、作文经验、故事会、广播剧、少儿歌曲等,我想70后不会忘记有位“故事爷爷”叫孙敬修,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阅读”了《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高玉宝》、《王二小》、《鸡毛信》、《闪闪红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心中充满着对智勇双全的英雄的膜拜。
《每周一歌》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一档音乐节目。每周7天,每天3-4次,每次10分钟,一首新歌就这样在循环播放中走进年轻人的心中。70年代末之80年代初,录音机还没走进乡村人的视野,如何尽快唱响流行歌曲成为青年人的难题,而《每周一歌》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我记得班上不少同学都有珍贵的歌词本:有装帧精美的笔记本,也有四角卷起的作业本,还有自己装订起来的厚厚草稿本。如果翻开不同的歌词本,你会惊讶地发现:同一首歌,歌词怎么不一样呢?这里可是有秘密的哦,因为同学们从收音机里边听边记录下来的,歌手吐词字正腔圆,但收听者的耳力却不一样啊!《八仙过海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牡丹之歌》、《甜蜜的事业》、《牧羊曲》、《上海滩》、《万里长城永不倒》等影视剧的插曲,《四季歌》、《希望的田野》、《乡恋》、《我的中国心》、《难忘今宵》、《十五的月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新歌,都曾是《每周一歌》长唱不衰的传奇。
最能吊听众胃口的是小说连播,每天一集,每次30分钟。那时的演播者可是名家,如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当然他们本身就是评书大师。中国四大名著、优秀历史典籍及战争题材的小说在农村的最早普及,实际上就是通过收音机完成的。历史题材如四大名著、《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白眉大侠》、《瓦岗寨》等十多部传统评书,还有现代题材的《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纽扣》、《新儿女英雄传》、《红旗谱》、《四世同堂》、《烈火金刚》、《骆驼祥子》、《东方》、《蹉跎岁月》、《宝葫芦的秘密》、《人生》、《飘逝的红头巾》、《夜幕下的哈尔滨》等几十部根据原著改编配音的现代广播剧,都给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特别是单田芳,能模仿几十种声音,惟妙惟肖,听众在其浑厚嘶哑的音域中感受战场的刀光剑影,人物内心的轻重缓急,敌我之间的鱼死网破。没有任何娱乐的时代,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如能躺在床上静静地收听30分钟的小说连续广播,那是何等的幸福!只觉得时间飞逝太快,最怕听到的是“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因为听下回需要24小时的漫长等待。
相声是听众的最爱,看不见说相声者的外貌,但捧哏和逗哏的说学逗唱,三翻四抖,诙谐有趣,讽刺揶揄,将语言这门艺术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即使在短短的几分钟内。70后的我不会忘记,大师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逗你玩》、《训话》、《学说瞎话》,令我捧腹大笑;侯宝林和郭启儒的对口相声《卖布头》、《南腔北调》,令我忍俊不禁。
在老一辈相声大师的带领下,先后踊跃出一批优秀的相声表演者,如马季与唐杰忠、侯耀文与石富宽、姜昆与戴志诚、冯巩与牛群等。可以这么说,他们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收音机是功不可没的。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侯耀文的“糖醋活鱼”,姜昆的“虎口遐想”,冯巩的“领导,冒号”,似乎一夜之间,红火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现在想想,他们应该庆幸没有出生在看颜值的今天,而是在用作品和声音征服听众的时代,才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幸运啊!
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套有个节目叫《天气形势预报》,全是晦涩不懂的专业术语,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天下午三点一刻,什么“3000米高空”、“低压槽”、“1018毫巴” 、“冷涡”、“切变线”,我全然不知,也不好意思问别人。倒是不少地名在地图上能找到,如阿勒泰、酒泉、老君庙、乌兰巴托等……
《天气形势预报》的播音员语速非常缓慢低沉,有点像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一边听、一边记录广播中的各种暗语。后来学习高中地理时,我才清楚了冷暖气团、气压、气旋、地形都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而天气形势则是对晴天、阴雨及恶劣天气形成的专业解释。
收音机见证了人类科技进步,弹奏出百年经典音符,有着穿透五彩世界的魔力,更担负起古今中外文化传承的重任。